我买了一支基金涨14%,我想赎回,但下回还继续买这支基金吗?

我买了一支基金涨14%,我想赎回,但下回还继续买这支基金吗?

您好!我是易元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假设你一万元买入一只基金,赚了14%,那么现在有1.14万元,如果不卖出,他跌了,你的收益变为10%,那么现在是1.1万元。

而卖出之后拿到1.14万元,又在某个位置买入。买入之后又跌了,你的收益里面看到的是亏损4%,账面可能还是1.1万元。

这两种结果,给你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否会不同?

当然,有的人会说,我卖了之后找个低点再买入。这种理想状态或者做法,是每个进入金融市场的人都想的,而实现他的概率不超过10%。相当于你只有十分之一的机会可能会再买入一个相对低的位置,实际上可能这个概率更低。

而股市中大部分亏钱的人,其实都是抱着这个想法在与市场对赌。最终成功者只能是那些掌握核心信息或者有超人本领的人。如果您是这种人,或许也就不会问这个问题了。

再来说,对于同一只基金这样来回炒作,手续费是一种很大的损失。赌错的概率又很大,那么为什么还非要这样做?

不是说不能按此思路思考,只是在这样做之前,先想清楚到底自己的买卖策略是什么,执行了一次操作后,还能认定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吗?能否将问题转换为:按照这个策略进行买卖,成功概率是否超过了80%?你的证据是什么?

如果这几个问题都不能给出满意觉得答案,那么不建议你按照所问的方式赎回后再买入!


惠德载物立志通过公开投资策略,与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实践看得见的财务自由之路。可能有险阻,也可能有错误,但坚信走下去就会成功。让我们共同为自己打造一个赚钱的机器,成就我们自由的人生!

感谢阅读本文!!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代表了我身边一大批新基民的心声。

买了一支基金涨了14%,你想赎回的心理我非常理解,落袋为安嘛,正如股票,如果不卖掉,那涨跌永远都是纸面上的,和你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有卖掉了,赎回了,才可以盖棺定论,是挣了还是赔了。

冷不丁买基金,涨了14%,比银行利率高多了,也达到了你的心理预期,这时赎回无可厚非。

但如果你在琢磨是否下回还继续买这支基金,那就希望你全面考虑一下:

首先,你这支基金一直以来健康程度如何?基金经理水平如何?属于哪一类基金?行情是否已经走完?股市的大环境是向上还是向下?

如果这支基金行情一直很好,螺旋式稳健上升,抗跌性也比较强,基金经理名气大、操作水平高,基金的前景也明朗可期,那不妨先留着,否则如从末端吃甘蔗一样,浅尝辄止,最甜的部分就会错过。比如去年我一支兴全的基金,在国庆节时涨到40%我就有点急不可耐地赎回了,刚开始还美滋滋的,充满了小富即安的满足感,但没想到一直到今年春节,直接攀升到75%,等于我错失了近一半的利润。

如果这支基金相比其他的基金来说,涨幅不是很好,发展前景也不明朗,基金经理名不见经传,好不容易涨到14%,建议你赎回了,就不要再碰它了。去年我一个朋友,说她之前有个基金拥有了两年,在9月份人家都挣疯了的时候,她才刚回本。我当时就建议她赎回换基金,她倒从善如流,换了那个基金到春节前也挣了30%多,终于尝到了不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的轻松愉悦。


不过,我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对自己选购的这支基金还是挺满意的,如果趋势还没走完,你也没有更好的基金代替,建议不妨持有。如果你觉得已经到了相对高点,那就果断赎回。下次如果还想买它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刚赎回,过几天又盲目进去,怎么也得等几个大跌,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比如,最英明的操作就是在去年春节前卖掉,然后今年4月再继续买回。(最高点卖掉,上涨期买回)

最愚蠢的操作是,去年元旦卖掉,然后春节第一天买回。(错过了二月的大涨,赶上了三、四月份的暴跌)

当然,我们没有后知后觉,也不是神,若能取个英明和愚蠢的中间值就可圈可点了。

比如我,在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卖掉,三月底买回(只赶上了一天的大跌,但买回稍稍早了一点)




先把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基金不要频繁的买入赎回!基金不要频繁的买入赎回!基金不要频繁的买入赎回!

除非是定投设置的止盈就是14%,否则不要去赎回只涨了14%的基金。

如果你还要继续买这只基金,想着做高抛低吸,那就更加大错特错了。

因为高抛低吸本身,就是对于行情有主观判断,如果你都有主观判断能力了,为什么不直接去买股票,还指着基金做高抛低吸?

定投的情况相对比较特殊,我们稍后再讨论。

在非定投的情况下,一只股票型基金的涨幅如果只有14%,是没有赎回必要的。

可以说14%的涨幅,在任何一只股票基金的长河里,都是非常的不起眼。

当然,如果你主观判断这只基金的管理人能力不行,14%就该赎回,那么未来建议也别碰这只基金,因为只有14%潜在收益率的基金,是不值得长期持有的。

基金的赎回和再投资,其实是有一些公式和秘诀的,不是随心所欲想当然的。

今天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关于基金交易的基础原则。



基金尽量不要主观做波段交易

对于基民来说,一定要记住自己的定位,一个对于股市相对比较懵懂的投资者,所以选择了基金。

高抛低吸这件事,本身对于市场的判断,要有足够的敏锐度。

基金背后是一堆的股票,基金的涨跌受到这一堆股票涨跌的影响。

可以说每一只股票的涨跌还都是不同的。

所以说,基金做波段彻头彻尾就是一个伪命题,说白了比预测大盘还要难,做高抛低吸只能凭感觉。

凭感觉高抛低吸,无异于赌博,结果自然不怎么好看。

这个和基金的止盈出局是两回事,因为还要再找低点买入。

一旦把基金卖飞了,那绝大多数人就错过了这只基金,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能重新选基。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基金都那么优质,都能带来超额收益,错过一只好的基金,可能就是错过了几个亿。

除了基金不要做波段,基金还有其他两个不要。

1、不要追高买基金。

相比股票,基金是不适合右侧交易的。

因为基金自己的布局方式,就是偏向于左侧,也就是下跌中建仓。

基金在股票上涨途中,也会买入,但并不会追高,但在股票下跌途中,是会追跌入场的。

这就导致了基金在上涨途中买入,风险偏高,而在下跌途中买入,风险偏低。

优秀的投资反人性,优秀的基金同样适合逆市布局。

2、不要对基金做技术分析。

有一些基民原本是股民,对于基金做起了技术分析。

甚至还有人对于基金在数浪型,判断回撤比例,甚至看基金净值突破。

个股的趋势突破是有道理的,基金的净值突破新高,其实并不代表什么。

对于基金的净值做技术分析,纯属扯淡。

越是资深的基民,越明白基金不能主观操作,总体的基金收益也就越高。



基金定投选择波动较大的基金

很多基民喜欢做定投,那定投有14%收益,该不该止盈?

首先得看选择的基金,到底是什么样的,波动率有多大。

基金定投的本质原理,我们必须搞明白,它是通过时间去均摊持仓成本,通过波动率来赚到成本线上的超额收益。

所有的交易市场都会出现双向的波动,但凡是成本趋于平均,那么一定会有单边波动的时间。

只要在波峰择机抛售,那么获利是必然的,只是获利幅度的大小问题。

当然,原本的市场对于定投会更容易,因为熊长牛短,长期在熊市的布局成本较低,现如今牛长熊短,整个布局的成本就会偏高,定投收益就会下降。

所以,结论就成了,一定要选择波动率更大的基金做定投,这样获利的概率就会大增。

基金定投的几个要素必须要牢记。

1、指数基金、行业基金风险较低,周期性强。

对于定投基金的选择,建议是偏指数,偏行业基金,比较适合新手。

这类基金对于基金经理的选择会比较弱,相关费用也比较低,风险比较小。

行业是有周期性的,总有逆周期顺周期,适合基金的布局。

如果买综合性的成长基金,遇上基金经理能力差,有可能是会一蹶不振的,定投都没法翻身。

2、熊市入场,用时间成本去布局。

基金定投和一次性买入差别很大,说白了买完就涨,其实是不利的。

定投是需要时间去积累投资本金的,所以不要选择在牛市中布局,尽量选择在熊市的下半场入局。

熊市的下半场,大部分股票进入了价值投资区域,基金会通过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判断,然后选择合适的标的去加仓的。

等到牛市来后,这些投资标的会给到明显的超额回报。

3、设置止盈,不要恋战。

最后就是对于专注于定投的基民,一定要设置止盈,达到预期收益即可卖出。

给大家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最大波动率*0.25%,是比较适合的止盈收益率。

比如一只基金的最低净值是0.7,最高净值是1.4,波动率就是100%,那么潜在的定投收益率,设置25%为宜。

简单地说,基金净值在0.7-1.4波动,平均的定投成本会在1-1.05之间,25%的收益率就是1.25-1.31之间止盈,是最好的策略。

如果基金的历史波动率偏低,那么止盈的收益率也要同步降低,波动偏大,收益率就可以设置的稍微高一些。



基金止盈策略与再投资策略不冲突

对于一只基金止盈赎回后,能不能继续买入这只基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就好像你抛了一只股票以后,能不能再买入这只股票,也是完全可以的。

前提条件有几个,必须明确。

1、这是一只值得投资的优质基金。

一只优质的基金是可以长期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

你可以理解为第一阶段的投资结束,已经止盈出局了,再次买入是第二阶段的投资开始。

判断一只基金是否优质,主要看的是长跑能力。

如果你发现这只基金在每一次回撤后,总能创出新高,那么下一次回撤后,就该果断买入。

长期的综合年化收益率,是最方便判断一只基金长跑能力的指标。

2、不因为情绪上的追高去买回基金。

卖出的基金又涨了,我要去买回来,这明显不是你买入基金的理由。

基金没有踏空一说,只存在有没有继续投资的价值。

如果你在当下判断这只基金值得投资,并且不是你主观情绪的原因,那就可以买回来。

而不是因为基金大涨,按耐不住了去追高入场。

情绪平稳,决策有理有据,把它当成一只新基金去买入,不要有思想包袱。

3、再次设定新的止盈策略。

买基金一定要设置止盈策略,即便打算超长期持有,也需要有止盈策略。

第二次买入同一只基金,也需要有对应的止盈策略。

要么就是收益率止盈,要么就是遭遇基金的“变故”,比如优秀的基金经理更换,进行止盈。

止盈策略很重要,这是一个防守性的举动,从某种层面上决定了投资基金的成功失败。

对于大部分的基民来说,分批止盈是最好的止盈方式,越涨越卖,越跌越买。

不要主观去判断基金的位置高低,涨多了一定会跌,跌多了一定会涨,这是股票市场的规律。

有了良好的止盈策略,等于加上了安全锁,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拿钱落袋为安。



懂得挑选基金和长期持有

基金本身,是一个长期体现回报和价值的投资品种。

对于14%这样的收益,是否需要止盈,其实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投资偏好。

但本质上,既然选择承担一定的风险去投资基金,收益预期就应该更高一些,至少是年化14%,而不是总的回报14%。

如果经过2-3年的基金投资,最终获得14%的收益,其实年化回报率是偏低的。

基金的长期持有,其实算是半个伪命题,只有好的基金才值得长期持有,投资者也更愿意去长期持有好的基金。

所以基金最终还是回到了如何挑选这个问题上。

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要挑选优秀的,值得长期持有的基金,到底该参考哪几个维度。

给大家几个比较重要的参考指标。

1、夏普比率。

夏普比率,其实是投资的风险收益比。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我接受同样的风险,潜在的收益到底有多高。

夏普比率理论上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数据参考周期也要更长一点。

因为单一年份的夏普比率参考价值不明显,有可能是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激进,踩准风口导致。

这个和激进长跑的目标,有一些背道而驰。

2、α收益率。

所谓的α率,其实指的是超额回报,绝对正收益的意思。

简单地说,就是你选择的基金要相比同类型基金更胜一筹。

别的基金上涨20%,你得上涨20-25%,如果跌20%,你得跌10-15%。

涨得多,跌得少,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还是会有部分基金做得到。

这取决于基金的仓位控制和龙头企业的挑选等等,是基金经理价值的重要体现。

3、最大回撤率。

最大回撤率,是最主要的风险控制指标。

最大回撤率越低,说明基金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得越好。

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要高回报,又想低回撤,并不太现实。

风险控制的越好,潜在收益率就会相对越低,所以最大回撤数据,不要太追求极致,同样要看α率。

4、7年以上平均年化收益率。

最后就是最清晰明了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了。

但是平均年化收益率高低,至少要跑完一个牛熊周期,才能有明显的结论。

毕竟有一些基金牛市涨得好,熊市跌得也很惨。

按照上证7年左右一个大的牛熊周期,看7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指标,是相对最具有参考价值的。

挑选基金,一定要做到,风物宜长放眼量。



如果你是一个基金新手,务必记得,把挑选基金放在第一位,把基金的买入和赎回放在最后一位。

基金投资本来就用的是闲钱,所以平时赎回的概率是很低的。

同时,基金投资就是把钱给到比自己更专业的基金经理去打理,他们会根据专业的判断决定基金的去留,而不是普通投资者主观的判断。

基金的本质,是一个专业基金经理的股市长跑,而基民更像是一个押注者。

如果你长期看好某一位基金经理,可以长期持有,当你不再看好他的时候,应当果断地去更换。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有超过基金经理的水平,希望通过操作上的高抛低吸来利益更大化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股票,或者场内的ETF基金,验证一下自己到底有没有这个水平。

频繁操作场外基金,不仅手续费更高,往往会因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基金投资不比股票投资,希望所有的基民能够掌握正确的基金投资方式,通过基金赚到股票市场的钱,分享到经济发展的红利。




你购买的这支基金能够涨14%,说明这是一支比较优秀的基金,能够给你带来不错的收益。

至于您的问题,你想赎回了之后,下次是否还继续购买这支基金?

首先,你能够从6000多支基金里面挑选出来这支能够给你带来收益的基金也是很不错了。如果你后期继续看好这支基金,你可以逢回调的时候分批再次买入。基金的成长不是一时半回的,基金公司的发展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

就像我,我所购买的那些基金都达到了20%的收益率,在年底的时候我已经把这些收益都止盈落袋为安了。把这些收益当做是年终奖来犒劳犒劳下自己。

然后来年的交易日,我又继续定投这些基金。因为当时也是从几千支基金里面艰难的把它们挑选出来,是很看好它们的后续发展的。所以,我会继续购买!!!




做基金要止盈众所周知,可面对什么时候止盈,止盈后应该如何投资的问题,很多人就有些迷茫了。下面我就来简单说一下常用的几种止盈策略以及止盈后的投资方式。

先说止盈策略,最常见的有五种方法:

一、设定止盈线

所谓的止盈线就是在购买基金之初就设定好收益率达到多少,赎回离场,让收益落袋为安。

下面说一个案例。假设设定的止盈线是10%,也就是说基金达到10%的收益就赎回。

基金A买了两年,累计收益率达到了10%,这时要不要止盈呢?我觉得可以考虑再持有一段时间。因为它的年化收益率才5%。

这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年化收益率是对累计收益率的一个补充。当基金的期限非常长时,比如超过一年,再用累计收益率来评判是否止盈就不太客观。它忽略了时间成本,需要将累计收益率转化为年化收益率进行评判。

在设定止盈线时,大家往往是拍脑袋定出来的,所以很容易出现错过牛市的风险。这就引出了另一种止盈策略:收益止盈法

二、收益止盈法

当进入牛市的时候,基金的涨势可能是一天一个样,我们只需要将基金的收益进行赎回即可。比如这个月涨幅10%,那就赎回10%的基金,下个月又涨10%,就再赎回10%。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及时把收益收入囊中,如果上涨了100%,那就算是保本基金,无论将来回落多少,自己都会有收益。但是这样做也有很明显的劣势,那就是自己的本金部分将承担牛熊交替时的下跌风险。

如果行情较好,可以采用收益止盈法,让收益落袋为安。如果行情稍差,那就及时采用回落止盈法,尽可能保证收益。

三、回落止盈法

回落止盈法是建立在已经有了不错的收益率的基础上。如果全部赎回,可能会错过牛市的红利。如果不赎回,就有可能把辛苦得来的收益吐出来。

这时我们就来监测,基金接下来的走势即可,有下跌,就赎回10%,下跌的多,就赎回的多一些。同时结合收益止盈法,有收益,就把收益赎回。

四、投资情绪止盈法

不得不说的一点是,但凡提到基金止盈,一般都是针针对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等收益浮动变化较大的基金类型。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相对稳健,收益高低基本只与时间有关系。

既然说到股票和指数,就不得不提到市场情绪的问题。因为股票和指数的波动除了与企业本身的发展有关系以外,也与股民参与量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当你身边到处都是在讨论股票,讨论资本市场的时候,那就可以考虑赎回止盈了。因为这个时候,大概率会有机构割韭菜。不离场,就可能会被收割。

止盈操作完毕后就要考虑下一轮投资了,是等待基金净值回落,继续购买呢?还是直接选择其它基金呢?

进行止盈后再投资,重点已经不是选择原有基金还是另选基金了。此时的关键点在于确定入场时间以及初始仓位。

如果原基金仍然处于低位,再选择这只基金也没有问题,毕竟自己相对熟悉。如果已经处于高位,那就可以另选估值相对较低的基金。

基金的本质就是低吸高抛。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买入,净值上涨后卖出,成功获利离场。未来上涨与否,我们可能无法预料,但是在什么时候入场,我们是可以确定的。

如果是选择定投方式,那就无需关注过多,投就好了。无论投资的时候净值是高是低都无所谓,因为时间会降低成本。

如果是一次性投入,建议选择在净值高峰的三分之二处进行投入,最好不要一次性将所有资金都投入。这样既能避免让成本站在高位,也能抓住基金进一步上涨产生的红利。

总结:

买基金就像种地,不仅要会播种,还要会收割。止盈就是在收割。常用的确定止盈的方式有四种:设定止盈线、收益止盈法、回落止盈法、投资情绪止盈法四种。方法有很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止盈之后,在重新选基金的时候,是否选原有基金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要找准时间节点和投入仓位。

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我在评论区等你。




如果你看好这只基金,但是考虑到外部环境和经济周期等影响,觉得短期风险较大,可能下跌,卖出后继续定投,是可以的。如果你觉得周期轮转过去了,或者换了基金经理了,再或是基金经理转换了风格,你不喜欢,那就不要再买了。




首先要知道自己买的是哪类基金,权益类基金也分很多类型,下面是没有细分的介绍下,按照指数类型分,比如宽基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按照投资风格分,主题成长基金,价值精选基金,再按照是否择时来分,还可以分为择时类基金和择股类基金。还有对冲基金,分级基金,还有很多细分,以上分类也不严谨,大概知道基金有很多类型就可以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同的基金,操作策略也不相同。比如你拿的是对冲基金,觉得这种基金,注重看他的长期业绩是否稳定,回撤是否控制得当,如果这些都符合预期,觉得大概率是没必要择时的

对于一般基金的操作策略有几种常见方法:

一,根据市场或行业估值来决定持仓仓位,比如市场或行业的的估值在相对于过去历史处于较低位,那即便有所上涨,考虑也不必卖出,长期持有,静等市场或行业估值回归即可。

二,是达到自己心里的一定预期收益后,止盈出局,类似于题主的目前想法。

三,采用网格交易策略,每次上涨,按照达到一定目标计算后,逐步按批次赎回,如果下跌,再按照跌幅比率逐步买入,反复操作。

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大部分基金,估值高低来决定仓位高低,相对来说更靠谱些。

第二种方法,觉得是缺乏后续的操作方向,卖出是因为收益达到一定预期,但是这个预期,就会受主观影响比较大,会造成后面的操作难度加大。卖了继续涨会比较尴尬。

第三种方式觉得适合行业ETF类基金操作,这种操作优点是很难被重仓深套,反复操作会获得一定超额收益,缺点是由于大部分时间不能重仓,也会导致收益率受到影响,适合震荡市,单边市场的就会比较难操作。

所以,如果按照第一种操作方式,那么赎回后,短期就不再建议再买回来了,第二种要靠运气多一些。按照第三种方式操作的话,如果不是ETF基金的话,要多考虑一下交易成本,觉得不太容易操作,综上所述,觉得第一种方式相对适合大部分基金。说的不全,欢迎指正,补充。




看你的想法,如果你不急着用钱,那么继续持有是可以的,另外你还要看你打算赎回后买什么?如果你有更好的基金选择,那就赎回,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目前可以继续持有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一支基金涨幅14%,然后赎回,下回再去买这只基金行吗?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述说,第一点基金是一个长期投资的理财产品,买卖都需要手续费,小于50万以内买入手续费一般在0.1%到0.15%左右,卖出手续费小于7天1.5%,手续费可以说是相当高,所以我们在买卖的时候必须长期看好这个基金,最少一个礼拜看好,否则你就会有被套的风险。第二点基金涨幅能达到14%,说明基金经理能力还可以,持仓股票也是优质股,能预判风险,回撤资金,在行情好的时候又能主动出击,大幅买入持仓股票,最后让买基金的人能有一个不错的收入。第三点基金的过往业绩,主要看半年、一年、两年的业绩甚至更多,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再看基金盘子,如果盘子超过百亿,基金经理会很难操作,最后看基金经理是否长期更换,长期更换基金经理会影响业绩,说明基金经理能力不足都有可能。您从上述几个方面看下这个基金值不值得您购买。一个基金涨多了自然会回调,等回调完后再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前提是必须长期看好此基金。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谢谢!







当然可以啊,这个基金你都盈利14%了,说明它还是能为你赚钱的嘛。

至于你盈利了14%,你想赎回,这也无可厚非呀。

因为没有一个基金会一直赚钱,涨多了它就会跌,跌多了它就会涨。

你觉得这个基金已经为你盈利了14%,你觉得满足了,那你可以赎回,等它跌到合适的价位,你可以再入手的嘛。

就好像我前段时间只赢了一个医疗基,我给自己定下的规则,就是基金每盈利25%就赎回基金的1/4。

所以我前段时间已经按规则执行了一次止盈操作,同时我的定投依然在继续。

你可以看到我上图,这个持仓收益率跟持有收益率是不一样的,那是因为我在持仓收益率25%的时候,止盈过一次,同时它这段时间依然在涨,所以我的持有收益率目前是32.12%,持仓收益率是43.82%。

既然这个基金盈利了,那说明它还是一个好基金嘛,那既然是好基金,那为什么又要赎回呢?

主要是为了让一部分的利润落袋为安,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太多,谁也不知道明天是涨还是跌,既然我目前收益率达到了我的心理预期,那我就把利润放进口袋里。

所以你也可以达到你的目标收益率的时候就赎回,当你觉得价格合适了,那么你还可以买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基金   下回   净值   收益率   概率   主观   收益   成本   适合   策略   风险   操作   方式   经理   时间   股票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