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出国留学生这么多,留学生现在回国就业还有优势吗?

目前,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归潮,这样的背景下,留学的含金量到底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据统计,仅2018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51.94万人。此外,不仅仅是留学生。目前中国经济形势以及国情国力高速发展背景下,更多的国外工作者陆续回国,社会留学生存留体量日渐增大,留学生就业还有那么好前景吗?

金融、信息行业青睐海归

《2019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基于15个行业的220家领先企业的调查,这220家雇主2019年都有海外留学生的招聘计划,其中48.9%的雇主2018至2019年在海外举行了留学生招聘会。

“今年有招聘海外留学生计划”的雇主中,来自金融行业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最多,但是需求正在各个行业扩展。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中国发展的优先优势、海外就业可能的减少等因素,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逐年增加。

雇主提供的工作机会86.4%同时面向国内和留学回国人才,只面向有海外教育经历的工作只有13.6%。

但是,雇主们认为,海外留学生在外语水平、独立思考和创意上比国内毕业生普遍有优势,国内毕业生在相关知识、忍耐力和执行力上表现更佳。海外留学生成为中国高学历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海归就业起薪8000-12000元

前程无忧《2019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显示,40.8%的受访雇主提供留学生工作机会的起薪在8000至12000元之间,略高于重点大学同等学历毕业生水平。

有意思的是,当问及留学的成本多久能收回的时候,有7.2%的留学生表示只要一年,22.5%的留学生表示要1至3年,35.9%的留学生认为要3至5年,也有10.3%的海归表示需要10年以上。这是领英(LinkedIn)联合人力资本管理咨询公司怡安翰威特(Aon Hewitt)发布的《2019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显示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海归认为,“留学回本慢”是正常的,但留学的价值不完全体现在毕业后的收入上。一位有七年留学经历的海归表示,出国留学得到的无形财富太多了,不是金钱能够计算的,留学期间的人生经历、多文化的熏陶以及独立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未来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软财富。

近七成海归具有海外工作经历

领英的《2019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显示,从就业状态看,72%的海归已就业,16%的海归正在找工作,5%的海归正在创业。而在就业方面,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36.1%的海归最终在本土民营企业就职,26.7%的海归最终在外资企业就职,13.5%的海归选择国有企业。

报告表明,海归群体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具有1年以上,特别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提升明显。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毕业后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

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既然80%的学生最后还是会选择回到中国,那我们又为何要去留学呢?

留学有没有意义,看看社会顶尖人才的选择就知道了。根据2018年中国各大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双一流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比例接近15%,C9联盟的9所顶尖大学2018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的比例达到23.7%。

留学生涯是知识与阅历双重提升的良好平台。在陌生的环境里,学生要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才能融入学习与生活氛围中,接受新鲜事物和新知识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国外高等教育起步更早,发展更完善,相应的教学软硬件设施及社会实践合作单位更加完善,学生留学期间,可以接触更加先进的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对提升个人综合实力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此外,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国外高校更加注重学生全球视野的培养,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全球各大高校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大局观和前瞻思维。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的全球化,因此对于多元文化的学生的需求更加的强烈。企业迫切需要寻找流利使用他国语言,对他国文化高度融入的应征者。

伴随着留学热的潮流,归国热潮也同时兴起!

2018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数为51.94万人。根据教育部统计,1978年—201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到585.71万人,其中完成学业的432.32万人,学成归国的365.14万人,学成归国率接近85%。 在未来,留学普及化会导致大量归国留学人才冲击国内人才市场。现实会告诉你,不是你想不想留学的问题,而是教学研机构与企业会倒逼你不得不追求更高的学历水平。试想一下,假设面试官同时收到的5份求职申请中,有4份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只有你没有。那么,最先出局的会是谁?

出国留学是挑战,往往伴随着各种困难。然而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能够帮助人成长,变得成熟。不论是直接去海外院校求学,或者参加学校的短期交换交流,学生都能够在学术能力上、个人能力上、社会能力上得到长足的进步。

想要在未来职场获得更好的社会起点,那么就必须要从读书阶段就打牢基础,提早做好准备,做好学习生涯规划!留学的门槛正一步步降低,如果你仍然抓不住,那么迎接你的将会是更加残酷的未来!




【高校工作,留学生现状有所了解,希望与您探讨】

我的体会是:“留学生光环总体不如过去,但就业优势还要分类型来具体判断。

首先分析一下留学生情况,主要有两类人员

回国的留学生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国内重点“双一流”高校本科或硕士毕业,赴国外知名大学研究升造。

特点是学历高(一般为博士或博士后),科研能力强(理工科所学多为新兴学科或世界最前沿领域知识),看到国内的发展前景愿意回国发展。

一类是未参加高考,直接赴国外攻读学位。

特点是学历多为本科或硕士(硕士居多,国外硕士含金量低),家庭条件优越(能支持国外开销),专业素质并不高。

回国就业优势情况

第一类人员中的佼佼者,在博士或博士后期间,已通过多种渠道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校有所接洽,多通过国家人才计划高薪引进(多为新兴高科技学科人才)。

其他人员回国后按照正常学校招聘程序报考面试从而取得就业岗位。

第二类人员回国后,与国内研究生、本科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投简历、机关事业单位考试等途径获得就业岗位。

个人感受

  1. 第二类人员多为高考失利等去国外拿学历,过去因为光环效应感觉神秘,随着国内外交流频繁,其身份恢复正常,同时可以拿学位与国内高考优秀者同台竞争,也算是另一条路径的成功追赶。
  2. 国内本土教师已有多种途径每年赴国外研修,国家留基委近年来不断扩大人员选派数量,以我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为例,每年两批可选派十数人出国访学,国内外教学差距在不断缩小和同频发展。

结论

只要有高学历,国内紧缺专业,有真才实学的留学生,就业同样很容易。反之,也就是一个留学生而已。

建议

做这样的留学生:国内就读知名大学,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考取国外知名高校,读博或博士后研究,回国找工作,容易并高薪。




我们要说,目前留学生是分为几类的:

第一类,学习成绩优秀,国家保送去国外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这些学生学成归来,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工作,并且收入不错的待遇,应该都没有问题。有些地方需要人才,助力地方经济、科学研发,这样的留学生是抢手的。

第二类,本科在国内完成,研究生在国外继续深造,依靠自己的能力,读书期间也有奖学金,学成归来,凭借自己的学识和才能,也可以寻求到适合你的岗位,只要专业对口,还是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只要面对实际,客观理性看待,找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岗位,不成问题。

第三类,原来在国内的成绩,读不到自己满意的学校或专业,有志到外面完成本科学业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回到国内,这样的学生也为数不少,但是,要寻求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和专业,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你可能要多次应聘才能够有一份工作,至于收入,很难说清楚。

总之,留学生归国,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不同,所以说,很难用一句话来涵盖留学生回来就业的优势如何?




中国和世界都在迅猛发展时期,再多的人材也不够用。君不见农村劳动力己空,科技单位招工难,有一技之长难求。留学生也须放下架子。不管怎么说,在家总比在外强,安全无危险。即使在外国,也到中国公司工作为好。只要华人抱成团,一天会比一天好。




这个问题呢,就好像是说:现在国内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那么多, 上本科或者研究生就业还有优势吗?

这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很多,留学生回国就业是否有优势呢?

这得看这留学生是处于怎样的一个层次和水平。

我们不可否认出国留学的人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的确有些质量不高的留学生。


古话是有道理的,我们始终要相信:是金子的话,永远都会发光。




优势还是有的,但是没有以前那么大了,而且有些情况可能是劣势。其他行业我不清楚,就生物医学这一大块我还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我就生物医学这一块和大家聊聊我的所见所闻。

出国要出成果,单纯的海外经历并没有优势,反而还会在国内失去一些很好的工作机会

以往只要是有出国经历,回国之后就很有优势,那是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各个方面都比较落后,需要一些人出去学习,即便没有成果,起码也经历过。现在国内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了,作为非顶尖人才,单纯国内找工作来看,海归也没有那么大优势了,反而会因为长期不在国内,国内人脉不如土著,最后导致出国还没有不出国的发展好。

我们生物医学这一块就是这样。很多好的医院在招聘的时候,如果学历和科研成果类似,那么肯定是本校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留下来。这个不能算不公平,首先他在这个医院和导师一直过这个方向的课题,如果做得导师满意,导师没有必要冒着风险换其他人,人本身就很愿意和熟悉的人共事。那些海归如果没有大文章的情况下是很难和这些本土学生竞争的。

现在很多人选择国内做博后,其实就是作为留院的跳板。这一点是各大博后招聘公告上写出来的,优秀博后有优先留院工作的机会。因此如果想进这种大医院,在国内目标院校做博后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出国的优势在于能够发更高分的文章,回国走人才引进

出国的优势是有更大可能性发高分文章。现在国内很多院校的经费是够用的,但是科研体系和科研人脉是不如国外的。可以简单理解为,你同样的努力付出,在国外有更大的概率能够发高分文章。

首先就是那些知名期刊都是国外办的,编辑审稿人以老外居多,他们也会形成一种长期的默契。如果你去某领域知名老板那里做科研,那你的文章在投稿的时候会有很大的优惠。可能你这篇文章在国内做只能投5-10分,但是你在国外老板那里可能会中10分以上。目前来看10分以上的文章在国内还是很有优势的,当然材料类的除外。

第二就是国外很多实验室科研体系比较好,大家可以各司其职,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你减少劳动量,或者你付出相同的劳动量,你的文章分值更高。国内做科研是比较累的,虽然文章里面也挂了很多人的名字,懂的都懂,基本上大部分内容都是要你一个人做的,遇到不好的老板还有可能剥夺你的成果。

所以综合这两点,如果出国能找到大牛做老板,能发大文章,那出国是值得的,回国还是很有优势的,因为很多院校都有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引进主要就是看成果。最重要的这个国外的人脉你可以一直保持联系,以后你可以和他们继续合作,继续发高分文章。

在国内不是发不了高分文章,而是发高分文章的难度要比国外大,这也是出国的优势所在。

出国是可以的,但是努力是不变的

现在和以往的情况不同,如果还是盲目出国求学,损失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也可能会让你损失更多的机会,所以选择出国一定要谨慎。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出国,都要抱着一颗持之以恒努力学习的心,只有学到真本事,才有优势。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只看证的时代,所以说大家都回来都来国内就业,那就是比拼自己在海外学的能力,海外的实践经验,海外学的一些资质,这些东西是否在国内能够用得上,主要还是看这些。

你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留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就是你回来就业是肯定能够找到工作的,但是呢不要把起点直接放在我是海归,沾沾自喜的上面,你一定要明白你出国留学是能够提高你的一些思维和能力的,但是呢并不代表着你就有着绝对的国内的竞争力。这个是需要你能够把你所学的东西,实践性的东西展现出来才可以。




中国每年出国留学的留学生确实是越来越多了,要说起留学生回国就业优势是否还存在,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如果留学生在国外读的是一流院校、热门专业,并且还是学校的优等生、本身能力又很强,那么不用说,不仅是回国就业有优势,相信这样的人在哪里工作基本上都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

相反的,如果留学生在国外虽然读的是名校、好专业,但是在学期间并没有付出努力,虽然罩着名校的光环,但是真正在工作中还是会被人发现真实的能力的。

大体趋势上,留学生回国就业还是有优势的,国家也在政策上面为留学生回国就业造就了很多福利,为的就是让留学生人才归国之后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也为留学生提供了发挥的“舞台”。

但是,真正展现实力的时候,在工作中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所以努力才是一切的前提,真金不怕火炼,是钻石总会发光发亮的。




我觉得大学以前出国留学,这个人将来基本就成外国人了。成年以后整个人的思维都是西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都很低。更别说报效祖国了!




物以稀为贵,留学生相对国内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还是相对少的,到底985/211也还是相对少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中国   留学生   优势   雇主   海归   院校   国外   能力   海外   机会   人才   国内   学生   工作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