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心理学之后,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的小渡渡,大学时候的专业是应用心理学。


大家似乎对心理学都有一个误解,每次一给朋友说我学心理学,就有这样的对话:


“你学心理?”


“嗯。 ”


“我挺好奇,想问问……”


“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催眠是真的但是我不会,不会解梦,我和我的同学都正常,是理科光背书不行,弗洛伊德不是变态,你心理是否正常请到高校或医院的专业咨询中心诊断,毕业了不都做咨询师,能否找到男/女朋友跟学什么没关系......想问什么?”


“没了。


在高中的时候,我就立志学习心理学,因为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听起来高大上的学科。当时我有一个高中小伙伴得了抑郁症,后面她休学了一个学期,再来上学的时候就说她是去做了心理咨询,突然就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能把一个看起来像生了重大疾病的人变得焕然一新。

终于,大学我如愿学习了心理学。经过四年稍微系统地学习,我对心理学的看法有了重大改观。

大学期间,我学习了基础心理学,基本了解了心理学框架,大框架包括知、情、意三部分,即认知(语言、知觉、感觉……)、情感、意志。学习了实验心理学和统计分析,用科学的数据来验证心理学现象。还学习了变态心理学和一些基础的医学课程,了解了心理和大脑的构造与联系。也有很多社会心理学,清楚解释了社会心理学的现象,比如首应效应,这些对我们日常的社交都是很有用的。

越学习,越发觉和自己想象的心理学出入很大。

每个老师我都由衷地敬佩,在心理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心理学并不是有多高大上,是一门纯科学。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时候,我们全班都觉得自己有病,不是抑郁就是各种精神性疾病。会把心理学的一些知识应用到自己身上,会更具有同理心,才开始学习的心理学知识会用一个概念解读。


比如老师上课,今天观察她的体态不对,以前都是精神抖擞的,今天进来有一点儿弯腰驼背,还双手在胸前,平时是如此举止典雅的一个老师。我们大家就在下面窃窃私语,老师手环抱胸,代表防御心强,今天应该是遇到了什么事情。结果老师听到我们的讨论,“你们别瞎说,我就是今天换了新内衣,有点儿勒,不习惯”。我们全部都被逗笑了,所以才开始学习心理学总会忍不住分析身边人的动作,表情。


大概这就是初学心理学都会经历的一段时光。

暴力分析并不可取,但是可以试着和身边小伙伴分析玩。还有当时学习测量心理学,上课整整三节课用来做明尼苏达量表,开始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也自己学会做量表,虽然信效度比较低。

学了心理学好处


在我看来,最大的好处就是同理心变得更好了。


感觉自己更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身边的小伙伴都说我是一个很为人着想,值得信赖的人。很多事情都能理解,即使和我观念不和,我依旧能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不会觉得别人就是不对或者看不起别人。





心理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高深,欢迎大家关注我们渡仁心理,和我们一起做心理学的分享者,实践者。




最大的感悟是——所有改变都必须脚踏实地地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任何空想理论,解释得再天衣无缝,震撼得你再深刻,如果第二天醒来,你依旧选择我行我素,那么一切都是白费的。而那些有决心有毅力有自制力的人,他们不需要知道任何理论,不需要任何分析和自省,也可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曾经我也一度沉迷于学习心理学理论,尤其是精神分析,用各种蹩脚的心理动因分析法来分析自己的潜意识。现在看来,这种努力基本上等同于学风水八卦的人每天早起观察天气,丢几个铜钱算卦,然后过完一天以后核对自己之前对卦象的解读,看看自己水平有没有长进。这两者其实都是一种自娱自乐,对生活和成长都没有什么切实的帮助,

然而时间长了,我开始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去看那些没有接触过心理学的人,他们错过了什么吗?他们有比我过得有缺憾、不快乐吗?并没有。于是我知道了心理学并不是一门让人过得快乐或者得到成长的科学,它只是一种对个人和群体的心理行为作出解释的方式。世界可以用经济学解释,可以用生物学解释,当然也可以用心理学解释,但这不过是换了不同颜色的墨镜罢了,世界并没有因为它们而改变自己真正的颜色,被改变的只有观者的心灵。

从此,我不再执着于用心理学来解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而是单纯地生活,去活在各种当下的感受和事件之中。心理学作为我心灵的一个停歇站,已经完成了它的阶段性使命,也许以后我还会在人生道路上与它重逢,也许不会。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聊时我还是会拿起这块有色墨镜,去看一看身边的世界,做出一点自娱自乐的偏颇解释。




心理学自己学习了半年,大部分都是自己看书学习的。学会了倾听他人,了解他人,家人关系和睦,大部分都是对别人好,也了解到心理上的知识。自己更自信,更乐观。对待一件事情有着更多不同层面的看法。有一句话说的好,世界是一样的,但是看世界的眼睛是不一样的。




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把自己分离成两个个体,多做换位思考,以旁观者的角度理智分析思考判断问题多方论证得出最佳答案。




题主,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学了心理学之后吧,给我来说最大的感悟就是:所有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比如说,我想和你做朋友,所以我对你掏心掏肺,连辣条我都分你一半,一大半奥,但是,最后你却跟被人走了,徒留我孤单在原地,这个时候,我肯定会很生气啊,我也很沮丧,为什么我对你那么好,而你却挥一挥手,留下我一地悲伤呢?

而学了心理学之后,我会明白,凡事都有正反两面,这个例子的正面就是,我想和你做朋友,我对你好,所以你也对我好,于是我们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这里还有个但是,反面就是,我想和你做朋友,我对你很好,但是,你却不理不睬,甚至还转身离去,这个时候也不能怪人家,而是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在对方离去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情绪,应该如何理解和接纳。

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还有就是,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期望,总想着去改变别人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去迎合自己,如果没有办法做到,就会觉得很沮丧甚至很生气,但是,凭什么别人就要迎合我们自己呢?

为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改变别人呢?实际上,改变别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能做的,只是改变自己,从而通过自己的改变影响别人产生改变,当然这种改变是好是坏,不得而知,但是只有自己先改变,别人才会有所改变。

学心理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改善自己的过程。

祝好~


以上内容由心理咨询师吾小吾原创,转载需联系。




我无法说出自己对心理学有多少专业了解,因为心理学,是一门很深奥很长远的研究。

心理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自己的同时,也帮助了很多人。

我是在刚有了宝宝,得了产后抑郁的同时,又失去工作的糟糕状态下接触到的心理学,在学了积极心理学以后,我慢慢的能够走出自己的世界,用科学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糟糕的状态,这让我内心又重新唤起了希望,当我因为学了心理学意识到,我的心理是一种很正常且很普遍的心理时,我就能够坦然面对这一切,且有了信心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所以,后来我逐渐能够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做的人,靠的都是我对积极心理学的认可。

在我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同时,我帮助了很多人,不光是受到我积极生活方式影响的周围朋友,还有我的各种来访者,那些对生活充满焦虑中年人,被爱情伤害的女孩,刚毕业无所是从的大学生,以及不知道怎么能够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的父母们。

我觉着心理学,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人们一个心灵的方向和依靠,让大家不再彷徨害怕和孤独。




首先回答下题主描述中的问题:“学心理学真的很好吗?”

我觉得无论是学习哪一门学科,好不好都是因人而异的。因此,自然而然也会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来,比如说:“肯定好啊”、“很有帮助”;“不好,没啥卵用”、“没啥特别的”。

所以你发现了吗?学什么好不好就看你自己要不要学以及学了你能不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而不单单是懂了这门学科的皮毛。


那么,学了心理学之后,最大的感悟是什么?就这一个问题,我们曾经收集了很多人的想法:(点击放大图片)

我相信很多学过心理学的人都会听到甚至就真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么一个梗:

——“嘿,你学什么专业的?”
——“心理学专业啊。”
——“那你能看到我在想什么吗?”

学心理学的人表示不想说话…因为学了心理学,并不能看透别人的内心在想什么啊,也没办法预知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啊。

但是不可否认,如果你真的用心地去学习了心理学这一门学科,收获其实还是蛮多的。科学性比较强的心理学能帮助你更好地去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环境,在问题面前,也能用多个视角去看待,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所在。

有个学心理学的朋友说,其实学心理学的人没什么了不起,只是看问题看得比较纯粹。难道这不就是生活中一个很了不起的要点了吗?当然,不代表每个学了心理学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以上内容为每日谈心(瀚思专栏·心理笔记侠·郑燕云)原创,转载请联系。每日谈心是最有趣最有料的心理学媒体,欢迎关注。



放过自己同时也放过他人。




最大的感悟就是,我的现在有一半和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剩下的一半深受那一半的影响。

弗洛伊德说成年人的人格在出生后五年内就已经形成了,之后的发展成熟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学了这么多年心理学接触很多的人格理论,无非探讨遗传和环境是怎么影响人格形成的。弗洛伊德把“性”作为人格发展的动机,认为“性”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程度,比如他根据“性”能量的发展器官变化,将人格发展划分五个阶段。“口唇期”,“性”的满足器官在口唇部位,通过吸吮母乳,手指等获得满足。“肛门期”,“性”的满足器官在肛门,通过排便和控制排便,获得满足。等等。

如果这些阶段发展的顺利,人格发展就相对和谐完整,如果发现欠缺或者过度,都会影响人格发展。

比如,“口唇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过得满足或者满足的过度,人格的发展就会在口唇部位出现缺陷,典型的比如酗酒,抽烟;嘴上无德;嘴上没有把门的等等。

这里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关于人格发展的不顺利的概念:固着。

前者是指五个阶段中,某一个阶段发展不顺利的话,在以后生活中,遇到和小时候一样的问题,他退回到那个人格阶段,采取那个时候的行为,来面对现在的问题。

总之,弗洛伊德的思想是让我感受最深,也是能让我体会最多的思想之一。当然像行为主义的思想,荣格的思想,阿德勒的思想,皮亚杰儿童发展的思想等等,在不同的方面都曾给我带来不小的影响,以后有机会再说。

谢谢,不请来答,望有用。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在小时候都经历过原生家庭的创伤。

有的人可能已经艰难地走出来了,

有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办法治愈,

有的人可能还在寻找各种可能性......

而学习心理学可能是走出原生家庭创伤最好的办法之一。

我在学习心理学之前,很少真实地触碰自己的内心世界。

而事事总是机械地去关注别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我感觉自己活得非常的累,我的想法总是那么地悲观消极,

我眼里看到的世界总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

我以为这就是整个世界全部的样子。

而我仿佛像一具行尸走肉一样地继续活着,

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和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当我眼里的世界被自己彻底摧毁之后,

幸亏我找到了学习心理学的这条路子。

我发现了一个让自己能够彻底振奋起来的真相:

原来我眼里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全部的样子。

我们看到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并由此得出结论:

认为那就是所有可以看到的东西。

其实那不是,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而已!

或者那也可能只是我们将自己头脑中的想法投射到外界,

所以我们其实看到的是自己内心的投射而已!

其实常常让我们陷入痛苦中的是我们自己。

包括我们头脑中的防御方式,应对方式

以及来自原生家庭根深蒂固的生存法则而已!

而这些东西其实我们都是可以进行修复和转变。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原来我们可以接纳我们自己本来的样子,

也同样可以接纳我们父母本来的样子,

因为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尽力做到最好。


写在最后:

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告诉我们:

人们的心理是具有很大的弹性的,

我们拥有巨大的能量来做出改变,

能够从功能不良的应对模式转变为完善的,

表里一致,而且是高自尊的生存和互动方式。


我们要更加充分地活在现在这个瞬间,

我们要更加坚信自己内在的力量,

接纳过去和此刻的自己本来的样子。

这样活着,就已经足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仁心   弗洛伊德   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心理   都会   口唇   人格   学科   样子   阶段   思想   老师   方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