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就在旅游景点是什么感觉?


​ 我家就住在敦煌,近些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旅游城市。因为敦煌这座城市真的不大,但旅游景点不少,我也可以算是住在旅游景区,这其实是一件蛮自豪的事情,而且有些景点会有优惠哈哈~我现在在外地上学,说起家乡在敦煌的时候,别人的第一反应一般都会是“啊,那里有莫高窟”“那里是不是有大沙漠,我好想去那里啊”~这个时候的我当然是非常骄傲地给大家介绍敦煌的好玩的好吃的,欢迎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事实上,住在旅游城市可能和真的住在景区里面还是有所不同,在景区里面的话真的是可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开办农家乐等等,就像我在峨眉山景区看到的那些家就住在半山腰的当地百姓。他们往往一家人从事的工作都与旅游相关,有的会做导游为自家生意揽客,同时也会卖一些当地特产。而敦煌的景区往往远离城市,在沙漠之中,几乎没有人真的居住在景区当中。

但同样面对的问题就是,每年暑期旅游黄金时间,整座城市都会是外地游客的面孔,酒店爆满,景区门票一票难求,生活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特别是我每年暑假放假回家的车票、机票都很难买,但还是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去到自己的家乡。


​​




这一点相信会有很多朋友会很感兴趣。毕竟这样的设定看上去貌似很有趣。其实真的是有苦自己才知道。

我有这样的一个经验:在广州某个经典且著名的景点,每天都是游人不绝,更别提节假日了。那个景点的建筑充满了西洋风格,也是曾经的大使馆区,所有游人们对此都非常热衷。什么自拍,摆pose,全家游,甚至婚纱摄影、某宝摄影基本上都会选定在这里,每每到此,我都觉得异常热闹。但是我也见识过,有一群外地游客,纷纷在某幢西洋特色建筑的民居外留影自拍,还分批摆造型。欢声笑语、手舞足蹈,这样的举动已经让那里的居民不胜其扰。后来索性有居民直接出来下逐客令,表明那里是民居,规定是不能让游人随意进入骚扰。后来还有一番争吵,直到警察到场,那些游客才悻悻离去。

居住在景点里的居民,会有很多景点内的优惠政策,例如经商扶持、自由出入、补贴优惠,这些经济类的地方政策对当地居民是很大的支持。但换来的就是正常生活可能会被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的游客们所打乱。平遥、凤凰、黄姚、大理、丽江等等这些著名的旅游古镇就是例子。游客到访最多也就是几天的事,但居民的生活却是长期的。我相信这是一个互相尊重的决定。

当然了,家在旅游景区里,最好的就是莫过于有美丽的旅游资源可以不断利用,近在咫尺的出游可以说是毫无压力。这也是不能忽视的好处。




临时的“家”就在景点。我旅居的很多地方都选在了景点,以前讲过杭州西湖,青城山,西安回坊,苏州七里山塘,武大樱花,这次说一下绍兴鲁迅故里,泉州清源山,淮安河下。

绍兴鲁迅故里,在游客中反其道而行

我的江南旅居是先从镇江开始的,扬州,然后走到浙江绍兴,在绍兴住的时间最长,一开始看的是中兴南路往东的房子,都不高,平房,那里便宜,就是觉得有点远。后来就找到鲁迅故里南面。每天早上出来巷子找生煎或馄饨,都会一眼看到鲁迅故里那面白墙上,鲁迅先生抽着烟盯着你,提醒你,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因何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于是我便在他老人家的凝视下,穿过举小旗的导游,人群,路过孔乙己塑像的咸亨酒楼(那时茴香豆15,黄酒15,有点贵),往仓桥直街那边走,仓桥直街游人也多,左面是一座山,山上有路,从那里可以直接穿过去,山下有一三层的茶楼,楼上打出一个幌子来,那一阵,经常见到一对男女就在三层茶楼的轩窗那里,一坐坐一天,很象潘与西门。

回到住处时,若鲁迅故里还没有关门,我便会进去,这里游客就极少了,凭身份证进,因为看得多了,我便走过“君子处事有忍乃济,儒者属辞既和且平”的三味书房,直往百草园后面走,那边修的一个花园,有长椅,静静地坐一会儿,若要临近下班,工作人员催,便再走出去,一路看看鲁迅先生的格言。故里是从侧门出,两侧白墙,小窄巷子,走到鲁迅中路那里,再回望,先生夹着烟,暮色下,更加凝重。我很喜欢绍兴。

鲁迅故里

三味书屋

咸亨酒楼,孔乙己

泉州清源山,在山上有个免费提供茶水的老汉

泉州之清秀冠于闽南。在城中有一座山的城市不多,清源山便是其中之一,也是道教圣地,那时有个朋友在山上租了个民房,在上山的约几百米处的一个村子里,有院子,房子好几间,便住在那里,那时的垃圾还是用焚烧法(现在应该是改了吧),院子里有个石桌,可以喝茶喝酒。出了门往上有一条水泥路,你可以沿着这条水泥路往山上爬,那时也不收门票,往老君像那边走游客就特别多,山虽不高,但曲折,快到上面有一个三面汇集的路,往上便直上是台阶,在这里有一位老汉,经常抬着个保温桶,桶里是放的茶水,免费给爬山的游客取用,不知这位老汉现在还健在否?

清源山的山头很多,还有茶园,有次走到一个茶园,在山谷侧搭了个棚子,顶棚是筛茶的那种平盘装饰的,下面临种茶的山谷摆的桌子,可以吃些酒。后来房东收房子不租了,我们便也下山了。

清源山老君像

清源山游客

淮安河下,冬天的老酒家

河下号称千年古镇,是个不收门票的古镇,原来的建筑与新的建筑一半对一半,游人不多,冬天更没有人,我住这里时间不长,是租的一个酒店,包月的。白天时,游客便拥进来,河下丰字型的道路,游客只走中间那一条十字型的,长得直的路,北面是梁红玉祠,南面是闻思禅寺,西面是两淮盐引所,右面是状元府,中间有许多小吃,胡同,老店,他们便错过了,太可惜了。

我住在河下景区呢,一般来说白天不凑热闹,大多是早上出去的时候逛逛,黄昏回来时坐公交到景区外然后走进来,专拣胡同走,在某个昏黄的小门脸买过黄酒,不是回酒店喝,是在河边喝,冬天稍有点冷,酒吧也没什么人,景色好象都是为我而存在的。这里有一座老酒楼,我来的第一天早上在这里吃的,是个很奢侈的几进的四合院,早餐是浇头面,走的时候奢侈了一把,点的软兜长鱼,喝得我自带的黄酒。

第一次在这里吃,下着初冬的雨,临小街有一个大玻璃,古镇的街是麻条石,磨得溜滑,雨打在上面都不怎么起泡,游人过来时,看我在那吃浇头面,颇有艳羡之色,可他们要赶路,要上大巴,停不下来,和我不一样。

淮安河下古镇

夜晚的河下古镇

晚上回来,千年古镇河下

夜晚归来时的河下古镇

我外出旅游时,能住景区尽量住景区,比如青岛崂山里面,武大里面(看樱花的时节,学生在门口拦着售票15个人,我就好象老师一样进出),青城山下,西湖旁边,鼓浪屿(龙头路每天会被导游的喇叭和叫喊声叫起来,不到8点,很准时)等等。那种感觉和你做为一个短时间的游客是不一样的,你如果长居在景区,便不急于一时一刻去打卡完成,而是浸在里面,慢慢地体会,过不了多久,便像个老居民一样,看着大呼小叫的游客,心里便颇有些不以为然起来,想着有什么可激动的,若有人来把你当作当地人来问路,便凛然作色,指点一番。

毁我塑我 原创




家是西双版纳的,西双版纳这个地方吧,哪儿都是景点,真不是我吹,城市绿化面积很高,无处不绿荫,无处不茂木,更不用说热带雨林了,美确实是美,热确实是热,我们的高温期比较长,过完年基本就开始进入25以上的日均温,一直要到10月以后,过完雨季,才会降温,最热的时候体感到45以上。这种热,加上热带雨林气候的湿特别容易得皮肤病,而且湿气很重,很多人不适应就爆发各种湿疹啊,紫外线过敏啊啥的,哦,对了,我们虽然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是我们还是位于云贵高原的,我们海拔也有好几百,紫外线并不弱。

接下来就是住在旅游景点的槽点了,物价很高,真的是很高,因为是景区,很多外来商贩,本地人经商的反而少,这就直接导致我们的物价很高,最直接的就是早点,七块钱的米干,菜市场的事我不清楚,但是我妈说很多都很贵,特别一些外地拉来的。还有我们这里几乎没有工业,轻工业纺织业啥的也都没有,所以,一切都靠“进口”,便宜东西到了我们这也不便宜了(ーー;)

综上所述,住在景区可以免费看风景,但是风景不能让你吃饱饭,为了高昂的物价和美丽的风景,你得努力赚钱才有闲暇去欣赏你身边的风景。




自己家在景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远离尘世喧嚣,有山有水空气清新,一年四季可以享受不同的景色。春暖花开芳香四溢,夏日清爽凉风袭人,秋景如画满目金黄,冬日余晖洒满窗前。家在景区不仅适合宜居,而且可以在景区开个农家乐,做个小买卖养家糊口。在门前泡上一壶清茶,享受一段时光,与小狗小猫为伴,过一段与世无争的小日子。家在景区也有不少头疼事,每到旅游黄金时段,人满为患纷繁噪杂,宁静的生活被打乱,不过此时是做买卖的绝佳机会。家在景区,最头疼的是每逢节假日亲友来访,要证明来访人员为亲友才能免费进景区。家在景区有利有弊,总体上来说利大于弊,毕竟良好的生活环境更重要,没有雾霾没有堵车等烦心事。




你好,非常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我个人感觉,家住在景点一定是相当舒爽而安逸的,推开门,便可以看到令人陶醉的风景,或青山绿水,或名胜古迹,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开心心心地玩,不用特地舟车劳顿地跑到远处旅游,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最重要的是,家住在景点里很多旅游项目都有优惠,甚至有的地方不需要余外去花门票钱,这点估计是很多旅友都很羡慕的吧。

不过,如果在景点住的时间长了,可能就会对此见怪不怪了。当你熟悉了身边的环境,这些随时可见的景致已经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也许一切都会慢慢变得平淡。而且,大多数景点都是在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交通和生活相对不便。但是在外界之人看来,这种生活还是非常令人向往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家住旅游景点,本人认为也要看什么样的景点。

假设是人文景点,估计感受不一样,和景点的核心部分近,则可以利用自己有房的优势,卖一些与景点有关的纪念品或者土特产,或许能获得不小的收入,虽然人们都知道景点的东西贵,但大多数来的人纯属走马观花,来一趟,好像啥都不买心有不甘,于是买几样东西安抚一下自己“遗憾”的心理,虽然每个人买的不多,架不住人多,再加之没有房租的拖累,小富应该不成问题!如果仅仅是居住,既不做买卖也不出租房子,那心情绝对是“很糟”,人来人往,内心烦躁,感受太差,甚至是痛恨游人太多了。目的不同,心态迥异。

假设是风景区那样的居民。本人认为没有那个人会放弃“发小财”的机会。卖纪念品,开农家乐,小餐厅,即使不愿吃苦,就是在景区谋一份职业,也应该有不错的收入。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进出景区肯定有照顾,大家为了利益,当然期盼更多的游人来到景区参观游览。现在的景区大都是有钱有实力的公司在投资开发,里面有许多项目分包出去,假若前景看好,分他一块,或许还可以“瞎猫碰上死老鼠”哩!

实际上,住在景区的人对景区风貌是无感觉的,天天看,天天介绍,即使没有“厌烦”,但也看不出“特别的新鲜感来”,早已进入“审美疲劳”的阶段。甚至是哂笑不远千里来看景观景的人太傻“花上钱吃苦受累,有啥看头?”

经常见到网络上,有人夸赞外国的景点是如何特别,如何不一样,殊不知,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十里一洞天,百里一福地”,本地人对周边的景区都没走完,更别提去其他地方了。这些人纯属“井底的癞蛤蟆”,总以为外国的风景就是比我们的好,但好在哪里?又有几个人说的上来?

家在旅游景区里,光是搬迁补偿估计也不少吧!

2021年8月18日 19.30




我家就住在旅游景点,在网上看到自己家,就会自豪,看会让大家来围观,看,这就是我家。

其实住在旅游景点,对于家乡的景物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哪里是如何的好看。当你在外头时,偶尔还是比较想念。

其实我是感觉就是吧,家乡没有拍的那么好看,我觉得那个山窝窝里,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一些山和古树嘛。




数年前,单位组织去黄山旅游。由于有缆车,全部人员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乘缆车,一部分自行登山。我觉得既然是到黄山旅游,不亲自爬一爬黄山终究是一个缺憾。于是,我就成了自行登山中的一员。





爬黄山,实际上就是走台阶。这是一条常规路线,不太险峻,考验的是体力。低头看台阶,无风景。抬头看前方,转身看周围,全是景。刚刚行走,劲力充足,免不了全方位赏景,行走半途,除了累,闷头向上走,无空观景。只有停下来或站或坐,才能观赏沿路景色。

上山途时,经常看到挑夫担着重担,一步步向上移动,也看见路旁流动小摊在叫卖黄山特产。他们是黄山人,家就在黄山景区里。在他们的眼中,挑夫早点登上山顶目的地,拿到酬劳就是最大的风景,摊位叫卖的,你拿了物品,付款后,他们就最开心。和他们聊天,他们住在黄山很幸运。他们说,天天看就沒感觉了,美景再好看,不能当饭吃。利用美景多赚几个来看景人的钱,才是王道。





的确如此,这也许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审美疲劳吧!家在风景里,风景在身边,日日夜夜伴随着,就会疲惫,美似就不再显眼了。某男千辛万苦娶一美女,刚开始,惜之如珍宝。但天长日久,他就逐渐不会再特别珍惜了,甚至有厌烦的念头,这也算是一样的审美疲劳。




不想多说了,家在旅游景点到底什么感觉,只有当事人才深有体会,只有亲自安家于景区并长住,才能悟到实感。旁人任何千言万语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




旅行,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在旅途中享受美景和快乐,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所以我们一般出去旅游都好选择景美人美的地点去游玩。

我是一个酷爱旅游的人,旅游的目的在于放松心情,各一家人在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所以我对于景点的追求不是太多,只要开心就好。

我所在的地方虽然不是什么旅游圣地,但也有不少的景点,他也成了我们周末放松心情的地方。


每到周末,约上几个朋友,带着家人到这些景点走走看看,让工作的节奏在这里放慢,让朋友亲人的笑声在这里绽放。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呀!

而且家就在旅游景点有许多好处:

1、因为人熟悉,不会被宰,玩起来心情自然舒畅,不必担心外出旅游的种种,其实旅游的目的就是开心。

2、因为地熟悉,可以想玩的多玩会,不想玩的就不去。外出时总分不清什么是好玩的,什么是不好玩的,结果旅游一场后总是后悔。

3、不必担心吃住问题,外出时总觉得吃的又贵又不好,住的也不舒服。

4、不必担必被骗,现在处出旅游最怕的就是被骗玩一些东东,这些东东玩了后十有八九都是后悔的。

5、最重要的是本地人玩本地景点享受本地票价,玩起来开心快乐。

6、不必担心收假的交通拥堵等问题,每每假期,一到收假,各种拥堵,闹心呀。

总的说来,家在旅游景点,可以更好的放松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旅游景点   敦煌   鲁迅   黄山   都会   绍兴   旅游   景点   景区   故里   游人   古镇   居民   游客   风景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