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北省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会在天津?

作为河北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它的办学地点却不在河北,而是在天津,这其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最早,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 1903年,光绪二十八年,在天津创办的北洋工艺学堂。当时河北省还叫直隶省,天津是直隶省的省会城市,因此很多河北的高校都创办在这里,其中还包括河北大学的前身天津工商大学。一直到1967年天津从河北省分离出去成立直辖市,这种格局发生了改变。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讲解员张怡林:“那么当时河北省委就说了,因为当时天津是我们河北省的地方的时候,我们把好的高校建到了天津,现在你天津不是我们的地方了,我们还要把这些优秀的高校要回来。”

经过双方协商,决定把办学最好的两所学校:河北工业大学和河北大学进行回迁,河北大学迁到当时河北省的省会保定,河北工业大学迁往邯郸涉县索堡镇的深山中。

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工作人员杨洋:“而且那不在市里,还在山区里头,为啥?因为当时正好中苏关系恶化,要求全国高校的战略物资转移,当时不光我们学校到山区里头去了,像清华,很多学校都过去了。”

从天津到邯郸路途遥远,学校不得不变卖校产来完成搬迁,前后将近十年的时间也没有搬完,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搬迁途中还损坏了不少仪器设备。

杨洋:“我们很多大型的工业设备,很多的校办工厂仪器很多,大型仪器你搬一次就再也用不了了,完全是资源的一个浪费,在主观上面,老师和学生不愿离开自己的家乡,因为这样的原因,期间是两次搬家,搬迁搬了1600多人。”

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主抓教育,学校的校长潘承孝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详细叙述了高校搬迁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巨大的损失,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高校搬迁宜慎重再慎重!

杨洋:“这个事件一出,就引发了全国高校搬迁的风潮,开始往回搬,很多学校,像北京的很多学校,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往回搬的,因为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指示。”

1979年6月11日,河北省委研究决定:河北工学院继续在天津办学,邯郸部分调整撤销,决定一下,全校师生无不欢心鼓舞,连夜启程搬回天津。

张怡林:“当时的学生们一听说我们可以继续回到天津办学了,大家都纷纷以最快的速度撤了回去,同学们搬迁都是抱着自己的桌子椅子,沿途从天津到邯郸的铁路沿线上到处扔满了咱们学校的被子褥子,上边还印着河北工学院。”

就这样,河北工业大学就一直留在了天津办学,当初搬到邯郸留下的少部分搬不走的工业设备和校产就建起了现在的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有个很尴尬的地方,就是双一流大学,说河北没有吧也不对,说它有吧还是不对,因为河北唯一的双一流学府“河北工业大学”并不在河北境内,而是在天津。

造成这种“异地办学”的原因,主要还是当年天津曾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河北首府,那时候也不能说天津不是河北的地盘,结果就这样,河工大就留在了天津,跟着天津一起出去了。



河南与河北,都是人口非常多,但都非常匮乏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难兄难弟,放眼如今的河北似乎真的没有好点的高校,可按理来说不应该如此。

发展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时候,河北堪称占尽优势的地方。

在明清时期,河北的前身也就是直隶,乃是京畿重地,那时候河北当然更加有获取优势资源的先天条件,清朝末期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在天津与保定两地来回穿梭办公。



洋务运动时期,天津成为了兴办近代工业与教育的重地,众多新式学堂在这里建设,比方说像是北洋电报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北洋大学堂等等。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

这座大学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进行工业化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并且开创了国内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在1929年的时候,正式改名为河北省立工业学院。



说起河工大为何在天津,那就要说起天津跟河北之间的关系了,历史上河北地区的首府总是变来变去的,清顺治十八年,河北前身直隶的巡抚驻地在大名府。

雍正八年,直隶总督驻于保定府,因此省城迁往保定,一直到晚清时期。

但保定作为直隶首府的日子里,天津并没有闲着,尤其是在晚清的时候,晚清时直隶总督兼任着北洋大臣,负责对外通商,为了方便办公,就会长期停在京师的门户天津。



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大臣的期间,这种不成文的规矩逐渐确定下来,那时候的直隶总督夏天在天津、冬天去保定,换言之,天津成为河北实际上的半个首府。

清朝没了之后,直隶与后来更名了的河北,其省府确立在了天津,而非保定。

1928年直隶改名河北,省府天津,四个月后迁往北平,两年后又迁回天津,但到了1935年天津成了直辖,这时候河北省城迁到了保定,天津担任其省城的时间相当长。



至于河工大,其前身北洋工艺学堂在清朝没了的那年,改名直隶高等工业学校,1929年成为河北的省立工学院,在1950年的时候正式改名为河北工学院。

就在次年,河北工学院与北洋大学合并,成为天津大学。

直到1958年的时候,国家重新恢复建设河北工学院,并且在次年将其迁往邯郸,让河北工学院成为真正的河北院校,可那时候邯郸没选好地方,迁校计划有所耽搁。



在1960年的学校搬迁计划当中,河北工学院只是将学院附属的中技部等迁去了邯郸,而本科并没有进行迁移,随后,进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特殊时期。

作为一个理工类院校,经过再三考虑,国家还是将其留在了天津。

原本在邯郸选好的校址,让给了河北工程大学,而河北工学院在1962年与天津工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还有天津化工学院,合并组建天津工学院,1969年划归河北主导。



直到1971年的时候,天津工学院更名河北工学院,并且在1992年于廊坊设立分院,最终河北工学院再次更名,成为了如今的河北工业大学,成为了一所双一流大学。

尽管名字是河北,也的确归河北管辖,但河工大却依旧位于天津。

造成这种奇葩现象,是因为当年天津与河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加上后来种种机缘巧合的事故,最终才导致河北工业大学没能顺利搬迁,成为了飞地高校。





因为天津市是河北的一部分,后期划为直辖市,不仅仅让河北唯一一所211出现在直辖市,而且出现了我国最大的飞地-------廊坊地区

这样并不奇怪,行政区的划分造成这样的情况不少,比如以前重庆属于四川,所以有许多以四川开头的学校在重庆,并不奇怪,不过尴尬的是河北唯一一所211却不在本省,实属非常尴尬。

不过另一方面也体现两地一衣带水,有着许多不可分割的联系。

再说都在中国也没有什么,招生方面其实大学对本地也不会有太多倾斜。除了北京上海。




从地图上就能看出,去北京天津必须路过河北,河北成就了两个直辖市,而天津以前就是河北省会,雄安会不会也会被分出去呢?翅膀硬了估计也会飞吧




河北省就是一个尴尬的省,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在中国存在感都没有




先说说地理位置,天津,北京,河北。都属于华北平原,整个华北,除了首都,就剩下天津一家独大。像唐山,保定,石家庄,廊坊,这些城市,都感觉并不是很强大。



现在搞得雄安新区,也才慢慢的开工建设。以前天津市是河北省的省会,当时选址的时候,因为有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天津又是省会,所以理所应当的选在了天津。可以与名校相辅相成。



后来天津成了直辖市,当时的河北工业大学想要迁回河北保定,但是当时想把河北工业大学并入保定的河北大学。却没成功,但是河北工业大学还是属于河北省管理,按照河北省的生源地招生。



大家好。我是小孟老师,一个爱回答问题的小孟老师,感谢关注,记得点赞哟。




1949年1月至1958年2月,天津市为中央直辖市。 1958年2月改为河北省省辖市, 1967年1月恢复为直辖市一直至今。也就是说天津以前归属河北省管理,这样河北工大校址选择天津也很正常,但是1967年天津恢复直辖市就造成了河北工业大学今天的尴尬局面。那么有什么补救措施呢?

2014年12月,成为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这样就可以获取到三方的资源。但是笔者还是要提醒河北工大其实还是河北省主管,主要经费其实还是来自河北。

或许对于河北省和河北工业大学来说都是尴尬的,河北省会觉得养的孩子不孝敬自己,而河北工大会觉得远离家没人爱,天津是最大的受益者,很少出钱,却想收到了大学红利。




河北工业大学,应该是尴尬的211大学了!

作为河北省内唯一的211工程大学,之所以在天津,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上个世纪,1958年2月,河北、天津行政合并,河北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到了1966年5月,冀、津利益矛盾重重,重新分家,保定又一次成为河北省会。(1968年2月省会定在了石家庄)

百年名校河北工业大学,正是在1958年时候,根据河北省委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现在的河北工业大学)的要求,时年61岁的潘承孝院长带领19名正副教授、讲师和30名青年教师在天津开始重建。

等到66年天津、河北分家,河北省会重回保定,经过商谈,达成协议,河北把自己的两所高校: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迁回河北。其中河北大学迁往保定(省会),河北工业大学由于是工科院校,实力强劲,在当时历史背景下(中苏关系紧张),决定迁往邯郸涉县深山中办学。

河北大学比较听话,搬迁很顺利,河北工业大学,各方面原因吧,很辛苦地搬了很久,(十来年)还没有完全搬完,反而是损失惨重。至78年邓公复出,德高望重的潘承孝校长就致信邓公,告知搬迁种种弊端。邓公亲自批示:高校等单位不宜搬迁! 自此,河工大继续待在了天津。而且一直到现在!

到了211评选时期,河北省力推的是河北大学,但无奈河北大学有点阿斗,加上关键时刻掉链子,但到时不声不响的河工大,凭借工科雄厚实力,在三峡建设 中频频露脸,乃至最后顺理成章地拿下了河北省唯一的211名额。

目前来说,河北工业大学确实是有些尴尬,因为隶属于河北,需要河北给予经费支出,但却又地处天津。而且其每年本科生招生中,河北省计划招生人数都在四千人以上,占招生总数70%左右;而天津尽管是除了河北以外的第二大生源地,但每年400人左右,实在和河北没法比。

但河北和天津各有委屈,河工大毕业生大多去了北京、天津工作,回河北的很少,等于花自己的钱,把自家孩子放别人那里养,养大了给别人干活去了;天津呢,尽管给了河工大种种好处,待它和亲生的一般:纳入天津市学科建设体系(河工大),但别人家孩子毕竟是别人家的啊!地方政府支持高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对本地考生适当倾斜,在河工大这里,很难实现得了。

至于很多人说的河北放弃河工大,肯定是不现实的。其它不说,211大学河工大每年4000来人的河北省招生指标,对于优质高校极其匮乏的河北考生而言,意义太重大了!那些说什么发展别的大学取而代之的,都是啥也不懂的,要那么好取而代之,早取代了,用等到现在?

但这种尴尬局面,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河工大的发展。

个人倒是觉得,河北为了京津的发展,付出了太多,京津是否……

据说高规格的雄安大学也在筹划建设中了。




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听河北的同学说,河北省的高校实在是有点少,而且质量都不高。这一点我倒是有所感受,因为沿海的几个省份中基本上都有一些比较强的大学,而河北确实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存在,基本上没有什么强势的大学,连211工程的学校也只有一个而已。

这个学校就是河北省最好的学校河北工业大学,之所以说这个学校比较特别,还有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就是因为它居然不在河北省内,而是在天津市。这点让人不得不感觉到非常的诧异,但这也是和河北历年的变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清朝的时候,河北所在的地盘并不叫河北,而叫做直隶,直隶也就是说首都所在的地方。记得我那个河北同学曾经就说,河北之所以让人觉得经济不行,就是因为河北省并没有太重量级的城市。但是天津和北京这两个超级城市确实在河北地盘上的,如果把这两个城市算上的话,那么河北的GDP就是相当恐怖的存在。

在很长一段时间,天津事实上也是河北的省会,记得袁世凯时代,天津和保定都算是河北的省会,而袁世凯办公的时候,事实上是在从天津和保定之间互相切换。而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北洋工艺学堂,事实上就是那个时候在天津成立的。这个倒是很正常,因为北洋系所办的一些学校基本上都在天津,例如最有名的北洋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天津大学。事实上河北一些有悠久历史的学校都不在省会石家庄,河北大学在保定,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因为保定和天津早期都是河北省的省会,而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事实上是非常晚的。

上世纪60年代,天津经过种种努力,终于升格成为与上海北京并驾齐驱的直辖市,而省会最终迁往石家庄。还与河北有关的很多东西,包括行政机构,教育机构等等,陆陆续续也迁出了天津,迁往其他城市。从地图上看石家庄作为河北的省会是比较偏的,因为石家庄位于整个河北的西南面,几乎都快要出省了。这一点和江苏省会南京倒是比较相似,因为南京再往西去也是出了江苏省,以至于很多人都戏称南京是安徽的省会。我的同学曾经说过,他们很多人都认可北京,天津是河北的省会,而不怎么认可石家庄,甚至秦皇岛都比石家庄更有资格一些。

话说回来,当时天津升格为直辖市之后,河北的一些学校自然就从天津迁出来,包括河北大学和河北工业大学这两所河北省最好的大学。其中河北大学从天津迁往保定,而河北工业大学本来是打算迁往邯郸下面的一个县,这一点让人感觉到无比的诧异。因为大学一般都是大城市里面,何况河北工业大学这种河北省最好的学校,怎么可能往一个小地方搬迁了。这个很正常,因为在上世纪那个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所以当时很多重要的机构都迁到山沟里面去,就是为了备战的需要。最有名的就是中国科技大学也迁出了北京,最终落在了安徽的合肥。

只不过大学这种东西一般要在大城市才有优势,到了小地方去之后,事实上有着诸多的不利之处。所以河北大学的搬迁还好,河北工业大学的搬迁一直不是很顺利,当时就成了两地办学,除了河北那边之外,在天津的校区一直保留着。而后来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之后,河北工业大学又完全搬回了天津,并且一直落地生根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河北省   河北   天津   工业大学   北洋   河工   邯郸   保定   大学   石家庄   工学院   省会   直辖市   高校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