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建议:将外语改为选考,按不同标准设计课程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学生们的校内课业负担以及校外培训负担随之下降,不过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就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毕竟如今的中考和高考依然是根据考试成绩作为人才筛选标准,那么想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减少校外培训频次,就得保证课堂学习效率,能够在校内完成相应的知识学习,那么自然就不会再花钱参加校外培训。

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建议:将外语改为选考,按不同标准设计课程

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建议:将外语改为选考,按不同标准设计课程

此外,针对教育减负问题,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岑建君在北京举行的第六届“新聚合”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建议:将外语改为选考,按不同标准设计课程

其中有一点引起了笔者的高度关注,那就是建议将外语从高考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

岑建君建议,应当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设计不同的课程,供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修。

如果将来的主要目的偏向于日常交流,那么就可以重点进行口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如果偏向于信息分析搜集,那么就可以重点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如果偏向于成为国际化人才,那就得从听说读写方面进行全面培养。

然而如今的培养方式却是将所有学生都当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大家听说读写样样行,不仅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还浪费了大多数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最终走向社会能够用到英语的只有少部分人。

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建议:将外语改为选考,按不同标准设计课程

而将英语变为选修课程之后,大家可以结合自己将来的发展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学习。比如将来定位想成为一名国际化人才,那么就可以选修听说读写全面培养。如果定位只是想读懂国外文献,撰写英文论文,那么只需要注重读和写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就足以满足他们的日常工作需求。

而那些给自己将来定位不会用到英语的学生,完全可以不学英语,而少了英语成绩纳入总分,就能够让国家发现更多的人才。毕竟以往因为英语被埋没的人才并不少。

岑建君建议,在进行外语教育过程中,要讲究实用主义,否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同时还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比如就像大家开车,并不需要所有人都会开。

一些看法

其实关于将英语科目从必考改为选考的呼声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其中为此发生的人群也很广,既有人大代表,也有普通民众,由此可见大家对于学习英语花费的时间精力以及今后能够使用的几率产生了质疑。

目前国内中小学都将英语作为主要科目,分值占比较高,以至于有不少学生在升学时吃了英语的亏。

然而即便是英语成绩优异的学子,将来毕业后使用英语的概率也不是很高,甚至一辈子都不会使用几次。那么我们不得不思考,如此大费周章,投入这么多的时间、精力、金钱去学习英语是否真的能够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建议:将外语改为选考,按不同标准设计课程

从人才筛选情况来看,这么多年,因为英语的限制导致众多其他科目优异但英语偏科的人才与名校失之交臂,不能接受优质教育。然而花了十多年学习的英语,最终对于大部分而言却并很少派上用场,那么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英语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儿呢?

所以,这才有了这么多不同人群共同为将英语改为选修科目发声。

改为选修科目之后,一样可以培养具备英语才能的相关人才,不过也给了大家更多选择的机会,而不是被迫随大流,将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自己不感兴趣或者将来用不上的科目上。

不过如果今后英语科目能够改为选修,那么家长以及学子们就得提前思考将来需要走怎样一条路,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是否需要选修英语,以及选修什么类型的英语。

原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建议:将外语改为选考,按不同标准设计课程

岑建君司长的建议,我个人认为很好,如果将来只打算读研,想要看懂国外文献,会撰写外语论文,那么重点侧重于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与英语没多大关系,那就没必要选修外语。如果将来想要出国就业或者成为一名国际化人才,那么就需要听说读写全面培养。

所以只要大家明确了自己将来的规划,然后再根据规划去学习相应的内容,目标就会更加明确,也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同时也能避免一些真正的人才因为英语而被埋没。

那么大家认为将英语科目改为选考的建议怎么样?说说你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教育部   司长   外语   课程   建议   英语   校外   科目   精力   将来   重点   能力   时间   标准   人才   学生   财经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