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利养懒人”,是国人对福利制度最大的误解

许多国人对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对福利制度本身存在诸多误解。这些误解的普遍存在,给我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带来了不利影响。


误解之一:西方发达国家都是高福利国家

西方国家除了北欧国家和一些西欧国家,其它许多在国人眼中的“高福利国家”其相对福利水平都是不高的。

北欧国家和一些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即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重在30%左右,像法国、丹麦和芬兰等国甚至超过了30%。

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只有20%左右,有很多还不到20%,相比欧洲高福利国家差距比较大。近些年,我国与欧盟同口径的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重应该达到了15%左右。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一直在高速增长,在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方面,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差距其实已经变得很小了。


“高福利养懒人”,是国人对福利制度最大的误解

误解之二:高福利是让人们不劳而获,或是高福利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三大主要内容,以社会保险为核心内容。一般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互助”占据了大头,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所占比重并不是很高的。

在欧盟社保总支出中,养老保障占比40.2%,医疗卫生支出占比29.2%,家庭和儿童支出(8.5%)及残疾人保障支出(7.3%),失业保障和抚恤事务(10.8%),住房保障支出(2.1%),社会融入支出(1.9%)。(2014年数据)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功能是救济和预防贫困。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不同于传统的“济贫”制度,它不但救济贫困而且还能有效地预防贫困,它不但能够减少绝对贫困问题还能减少相对贫困问题。

提高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满足的程度,一定实际工资给劳动者所带来的效用减少,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劳动者出卖一定劳动力所能要求的最低工资将因此能得到提高。

当整个普通劳动者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满足的程度得到提高时,整体的工资水平也将能得到提高。

因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可以提高实际工资水平,减少劳动与资本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减少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资本收入的增速要远大于劳动收入的增速,如果不能调整收入分配,自然会出现两极分化。福利这“羊毛”虽然是出在“羊”身上的,但如果社会保障制度不帮劳动者薅羊毛,这羊毛就会让资本给薅了去。


“高福利养懒人”,是国人对福利制度最大的误解

误解之三:高福利养懒人

最容易让国人一谈到福利就“色变”,一谈到高福利就“色变”的,就是“高福利养懒人”。

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普通劳动者们的处境会是怎样的?现实中不存在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但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管控非常少,比较接近于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异常的悲惨,工作时间非常的长。有些行业的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8小时,有些行业的工人有时会连续工作几十小时而得不到休息,在有些行业一个精壮的劳动力工作不超过十年便会完全被榨干。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为何会这样的“勤劳”?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最根本的是由工资所带来的效用所决定的。在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取工资来满足自己需求的过程中,工资会给劳动者带来效用(需求的满足),劳动会带来负效用(辛苦和受累)。只有工资的效用大于劳动的负效用,劳动者才会愿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工资的效用越大,劳动者所愿意承受的劳动负效用也就越大,其所愿接受的工作时间也就越长。

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大多来源于失地的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如果工人阶级不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往往就会面临饥饿的威胁,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满足的程度非常低。当时的英国政府虽然也会给穷人一点点可怜的救济,但那也只能在陷入贫困的深渊时才有可能得到。

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人阶级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满足的程度非常低,一定实际工资带来的效用就变得非常大,因为边际效用递减。因而,即使工资水平仅仅维持在最低生存线附近,工人阶级为了不被饿死,也不得不极其辛勤地工作。

工业革命时期的爱尔兰人,“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是出名地懒惰和马虎;渡过海峡之后,他们成了勤劳和进取的模范”。在爱尔兰时,因爱尔兰是农业社会,又受到地主的残酷剥削,他们的劳动所得实在太少,所以爱尔兰人在本国表现得很懒惰。而当时英格兰正在进行工业革命,工资水平相对要高得多,所以就会表现得很勤劳。

后来,随着工人阶级“社会互助”活动的广泛开展,随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满足的程度不断地相对提高,工资的效用不断相对减小,工作时间才逐渐缩短的。

高福利并不一定会养懒人,只有过度福利才会养懒人。保证劳动者能够享受足够的社会保障,才能保障劳动者不被过度剥削,才能保障劳动力不过度供给,才能保障劳动者能够享受足够多的闲暇时间。

当前,“996”、“007”等工作制在我国大量普遍存在。如果不能提高广大普通劳动者所能享受到的实际福利水平,即使严格取缔了“996”、“007”这类工作制,广大普通劳动者所愿意接受的工作时间还是不能缩短,将造成“打两份工”的现象大量出现,这对于广大普通劳动者来说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


“高福利养懒人”,是国人对福利制度最大的误解

在西方发达国家确实存在大量的“高福利养懒人”的现象,但这主要是因福利分配不平等所导致。

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针对低收入者,特别是陷入贫困的低收入者通常都提供了很好的福利,可这些福利往往不但没能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而且还让许多低收入者退出了劳动力市场,使得他们陷入一种依赖福利生存的困境。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改“普遍性原则”为“选择性原则”,强调社会保障中的个人责任等。这些改革使得西方国家的福利分配变得日益不平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因此逐渐弱化。

在劳动力市场中,工资水平是在劳动者群体的竞争下决定的。据前面的分析,通过从整体上提高劳动者群体的福利水平可以提高工资水平,福利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劳动者在出卖一定劳动力时所要求的最低工资得到提高。如果只提高一部分劳动者的福利,由于其他劳动者的竞争,工资水平不能得到提高。如果工资水平不能提高,福利水平的提高,会使工资给劳动者带来的效用减小,当工资带来的效用小于劳动的负效用时,劳动者便不会愿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这就是所谓的“高福利养懒人”的真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懒人   工业革命   工人阶级   效用   劳动者   劳动力   社会保障   支出   误解   国人   贫困   工资水平   福利   工资   水平   需求   福利制度   国家   财经   高福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