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思考

文 / 章笑梅 张竞文


中国是贸易便利化的积极促进者,参与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的谈判和实施。自协定实施以来,中国深入开展进出口环节放管服改革、制定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推动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强国际合作等工作。《贸易便利化协定》中94.5%的措施已于2017年生效,并于当年全部实施,取得了实现全国通关一体化、推进关检业务深度融合、实施申报模式改革、促进扩大进口等积极成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正多措并举推动贸易便利化。


推进贸易便利化的中国实践为世界提供有益参考

畅通内循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在疫情防控的同时,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出台纾困惠企、就业消费、稳外贸外资、稳产业链供应链、支持扶贫产业恢复生产等政策措施,为企业送红利、为市场注活力,解决痛点、难点、堵点,让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疫情,并成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为各国提供了系统全面深入、可操作可借鉴的中国经验。

联通外循环,为世界抗疫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协调机制、通关便利、运输物流、金融支持、数字贸易等方面全面发力,保障资金、物资等要素有序流动,为驰援全球提供支持。严格质量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出口符合国际标准认证的防疫产品。协调国际货运绿色通道、保障供需对接、邮件和快件快速清关。简化检验检疫手续、优化海关作业等措施,保障防疫物资无障碍通关、“零延时”通关。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实现口岸作业全流程无纸化。开展跨境业务区块链平台试点,整个业务流程平台管理。开展外债便利化政策试点,畅通出口外汇结算渠道。“一网通办”“一事联办”,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等各类事项办理速度和效率。截至2020年10月20日,已向150个国家及地区和7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亿只、防护服17.3亿件、检测试剂盒5.43亿人份,展现了中国担当。

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危机和疫情下贸易便利化专家组”线上会议曾呼吁,各国可利用贸易便利化与国际合作,战胜疫情、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同许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开展了疫情防控交流,为疫情下促进贸易便利化提供实践经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纷纷简化部分产品进口海关程序、建立便利化特别清单,跟踪城市间运输和物流信息。东南亚次区域国家也采取了贸易金融支持措施,提供贷款、贷款保险。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和土耳其等国进行了数字化应用、简化手续。无纸化贸易便利化措施,或将转化为区域各国的长效措施,推动文件数据便捷有序交换。


后疫情时代国际贸易的新特点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世界贸易组织2020年10月6日发布最新《贸易统计与展望》,缩小了此前预测的2020年全球贸易下降幅度。报告预测,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将下降9.2%,2021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增长7.2%。

数字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一度遭受较大冲击,但也推动了外贸创新发展,跨境电商逆势增长,成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重要抓手。数字化创新、数字化生产、数字化消费、数字化服务等,促使国际贸易发生革命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发展,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我国在其中有着重要一席之地。应充分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要引导企业适应数字贸易发展大势,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升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把握国际规则能力和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改革创新、提档升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服务贸易成为迈进全球价值链高端的重要途径。习总书记指出,“放眼未来,服务业开放合作正日益成为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WTO统计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贸易和GDP增速,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预计到2040年将增加至50%。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对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影响日益显著,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服务贸易是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打造更多“中国服务”国家品牌,为世界经济提供更多“中国方案”,将在推动多边、区域等层面服务规则协调中,实现价值链继续提档升级。

双循环背景下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思考

“双循环”下提升湖北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思考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湖北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育先机、开新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需把握好供与需、国内与国际统筹,在贸易便利化系统管理过程中,继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外贸发展,持续优化良好发展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更好发挥贸易便利化委员会作用。比照国家贸易便利化委员会,按国际先进标准进行顶层设计、规划部署,在国家政策层面下,做好省级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改革,进一步突出委员会协调指导、推动解决贸易便利化问题的作用。对标国际、沪粤江浙等地先进经验,把开放度作为衡量工作质效的重要标准,对不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举措要坚决整改,将国际关注度转化为知名度、美誉度。

(二)进一步深化沟通交流,在“双循环”格局下加强国际合作。继续发挥贸促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商协会及企业间的交流合作,积极代言工商,反对不合理的贸易保护和限制性技术壁垒,大力推动与重点市场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贸合作机制化沟通。发挥湖北6100万人口及我国14亿人口最具潜力的大市场优势,为各国行业企业拓展湖北商机、寻求合作精准搭建信息、推介、洽谈等贸促服务平台,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扩大内需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和畅通,要运用国际商协会“企业之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按照区域发展规划,引进外向型产业龙头企业、贸易流通型头部企业。继续指导各市州具备条件企业,对标国际,建设标准化外贸企业,既稳住国内市场份额,又依托新型消费拓展国际市场。发挥自贸区、外贸转型基地、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优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

(三)加大技术创新应用及投入,全面推进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基础设施在中国抗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继续加大技术应用、创新及投入,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度应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融合支撑传统基础设施升级的基础设施。抢抓国家支持湖北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等机遇,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发挥数字贸促、商事法律等贸促资源优势,创新服务模式,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新模式,结合各市州文化禀赋和实际承载能力,打造各地区差异化、精品化展会品牌。放大贸促“云会展”“云招商”“云推介”“云洽谈”“云签约”等“云服务”平台功能,服务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拓展外贸线上渠道、推进“线上一国一展”和数字领域国际合作。

(四)进一步完善口岸功能,继续推进通关便利。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实现与更多贸易伙伴信息互认互换,继续推进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制度,提高进出口通关效率,强化企业服务和培训,继续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加快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水铁联运,打通铁水运输“最后一公里”,统筹自贸区、综试区、水铁空口岸平台等资源,着力提升贸易、口岸、金融等功能,构筑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0条”,提升外贸综合服务水平,借鉴先进地区区块链技术应用经验,实现融资、供应链追溯、海关监管等应用线上融合和服务延伸等应用成果推广。

新发展格局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深入推进贸易便利化、实现全球互利互惠合作创造更多“中国机会”。乘着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按照“十四五”规划蓝图,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找准定位,围绕“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提升双循环下贸易便利化水平做出贡献。

(第一作者系中国贸促会湖北省委员会会长;第二作者单位:中国贸促会湖北省委员会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双循环   便利   贸易   湖北   疫情   口岸   中国   格局   新格局   水平   外贸   数字   国家   国内   全球   财经   国际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