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

2020年,在疫情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趋势不断抬头。在此背景下,中欧两大经济体如期完成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为全球释放出积极、开放、合作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全球信心。

多因素推动CAI谈判达成,全球供应链衔接更加紧密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中欧投资合作新机遇的论坛上指出,中国和欧洲都是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积淀的经济体,而且双方的经济规模比较接近。更为关键的是中欧都比较理性,都支持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支持全球和区域治理。这是中欧双方最终能够达成协议、克服分歧、求同存异的根本立场。

2020年9月,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订,为CAI的签订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前站,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和案例。

中欧双方投资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为100多亿欧元,占中国对外投资比重的6.8%。张建平称:“CAI涉及欧盟对华的签证制度障碍,还有国际竞争方面欧方很关注的一些点。通过这一协定,有利于双方解决问题、促进投资。”

从全球来看,美国在过去4年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中欧都是受害者。在这个背景之下,欧盟同中国谈判并签定协议,不仅对双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双方合作还将为全球化发展、区域合作和经济复苏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近年来,中国不断扩展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已经达到21个省份。同时,中国出台新的外商投资法,并与30多个经济体签署了19份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张建平指出,这些做法使得中国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中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同欧洲这样的发达经济体,通过谈判签署投资协定,推进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和双循环发展。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能够让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升级。

从欧方的角度来讲,一方面,欧洲近年来努力走出经济衰退,加快同中国的合作,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国和周边国家刚刚签署了RCEP协议,根据有关模型测算,如果RCEP进入实施阶段,欧盟作为第三方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贸易转移效应和投资转移效应的负面影响。张建平分析,欧盟和中国签署CAI能够对冲这样一个影响,使得中欧贸易发展的潜力得到充分延续。

张建平强调,由于中欧是两个庞大的经济体,他们会使得全球供应链的衔接更加紧密和更加完善。一定程度上抵御目前由于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的冲击,也会对“脱钩”的行为和做法给予一定的回击。

“总体而言,未来CAI将在全球起到引领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发展遇挫的情势下,这一协定的作用和价值将会更加凸显,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张建平表示。

中欧贸易潜力将得到极大释放

五个重点行业值得企业关注

“中欧投资协定将会影响若干部门,通过完全或逐步取消对合资企业的要求,使准入条件变得更加宽松。”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表示,欧洲公司可利用协议中的政策,更深入地提升同中国企业合作,开拓市场。这包括生物科技的研发、国际海运、新能源汽车,以及大健康等前沿领域等。作为对等,相同的市场准入优惠政策也将为中国企业在欧盟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特别是在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绿色投资是欧盟未来几年的重中之重,这将可能给中国的光伏和风电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院博士后金瑞庭在论坛上介绍CAI带来了三大机遇:一是更短的负面清单,二是更加便利的市场准入,三是更为透明的市场规则。同时,他提出了5个重点行业,值得企业特别关注。

一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欧盟对华投资壁垒将会减少,外商准入投资措施2020年版第8条,2022年会取消乘用车制造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在中国国内进入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合资企业的限制。下一步,对于欧盟汽车制造厂商的外资股比限制和企业数量限制会有所下降。

“中国正在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这一领域未来或将有更多中欧合资企业。对于德系新能源汽车而言,将是很大的合作机遇。”金瑞庭称。

二是金融服务领域。金瑞庭介绍,近年来,中国逐步开放金融服务业,银行、证券和保险交易(包括再保险)以及资产管理的合资企业要求和外国股权上限已被删除。现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已经非常开放,在CAI框架下也有望向欧盟投资者进一步开放。

三是卫生和服务领域。中国现有公立医院1.2万家,民营医院2.3万家。对于外商独资医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蓝海市场。当前,中国已经允许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主要城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CAI谈判达成之后,欧盟很多重要医疗企业纷纷表示欲加大对中国医院的投资,包括默克、诺华诺德等。

金瑞庭提醒道:“从整个服务行业来看,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放也将促进医疗商业保险和消费医疗保险的发展,这两类行业保险将颇为受益。”

四是电信和云服务行业。当前,中国已同意取消对云服务的投资禁令,它们正在向欧盟投资者开放,但其股本上限为50%。金瑞庭建议,未来,中欧企业可以更多地以合资的方式进入该领域。同时,这一领域关联的上下游企业非常多,中欧在这方面也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和合作机遇。

五是计算机服务领域。中国已同意对计算机服务的市场准入进行约束,其中包含“技术中立”条款,确保对增值电信服务设定的持股比例上限不适用于在线提供的其他服务,例如金融、物流、医疗等服务,这比过去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金瑞庭认为,计算机服务中的硬件、软件、数据处理这三个领域,将是未来中欧企业间开展合作的重点方向。

“从整个协定情况来看,CAI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这不是双边合作,也不是多边合作,而是具有全球性意义的合作。我们希望CAI能够早日生效,让更多的欧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更多的中国企业进入欧盟市场。在双向开放的市场中,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主义。”金瑞庭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中欧   欧洲   中国企业   新能源   协定   合资企业   中国   外商   欧盟   经济体   潜力   领域   未来   医院   贸易   全球   财经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