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危险了?



最近,有很多人,很多公号在讨论这件事。


罗翔危险了?


罗翔是谁?


秦鉴君写文章讲过他,见《这个嘟嘴秃顶的眼镜男,是如何3天让160万人沦陷的?


最近,罗翔又火了一把。


月初,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讲了一个让他羞愧了18年的故事。


那是2003年冬天,北京街头,他遇到一位衣衫褴褛的外地老太太。


天寒地冻,人来人往,老人四处求助,却无人问津。


心下不忍,罗翔上前问清缘由,原来老人是想去法律援助中心。


罗翔不知道这个地方,就通过114帮她查到。


只见老太太掏出小纸片,颤颤巍巍记下来。


她感谢罗翔:


我是从北京西站路问过来的,走了几个小时,都没人理我。


罗翔感到心酸,就说我打车带你过去吧。


听到这话,老太太竟扑通一声给他跪下了。


老太太不知道的是,当时罗翔正在读博,已经考取律师执照,原本,他完全可以问询“您有什么难处”并帮助老太太,但对于这样一个非亲非故的老人,是不是值得冒险“惹事上身”?


一路上,罗翔都在做激烈心理斗争。


终于,顾虑战胜了情怀,话到嘴边,还是咽了下去。


也许是怕他为难,临别时,老太太对罗翔说了这样一句话:


很感谢你送我过来,你就不用陪我上去了,别影响了你的前途。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刺痛了罗翔。


他含愧而去,迄今,18年过去再回忆,他仍心中抱憾。


觉得当时的自己:


没有担当,虚伪。


为什么,他一年又一年,在给学生们签名时写下这样一句话“做法治之光”,原因就是持续反省,还有善良老人安慰他的那句触及灵魂之语。


一个无依无靠的老太太,她懂得前途未测,却宁愿独自承担风雨,不愿素昧平生的陌生好人为她分担一点点风险。


他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罗翔危险了?


罗翔危险了?


罗翔做错了什么吗?


当温情故事全网刷屏后,冷峻的寒流席卷而来了。


有人翻出早年一篇旧文,标题是“女大学生日记一则”,其中故事与罗翔所说如出一辙,只是主人公变成了“女大学生”,指称:


罗翔撒谎!


这是令人智熄的神逻辑。


难道因为张三讲了同样故事,就能断定是罗翔撒谎,而非张三冒名?事情未清之前,难道不是先存疑求证吗?


很快,这些指责,被看不惯的网友一笔戳穿:


罗翔已出版的著作《圆圈正义》中,早就白纸黑字说过,这篇网文是2004年他发布于网上的,一些转帖者为了吸睛,改成了“一个女大学生的日记”。


而他的公众号旧文合集里,也收录了这篇文章,提到了被转载的旧事。


本以为纷争到此为止,不想喷子们并不罢休,继续揪住一个细节不放:


罗翔书中说是2004年,但是“女大学生”网文最早发于2003啊。


你时间点说的不对!


全然不顾时隔这么多年,人的记忆有细节出入,文稿出现时间差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


哪里是批评,不过是要打倒搞臭而已。


罗翔危险了?


更多令人大跌眼镜的歪风,扑面而来。


去年1月,针对当时新冠肺炎是美帝生化武器的论调,罗翔说:这不是谣言吗,为什么这样谣言的发布者不受处罚?


明眼人都看的出,罗翔是为勇于曝光疫情而被训诫的李医生们,不平。


去年2月,罗翔又说,对于民众,只要有合理怀疑的证据就可以发声,而不属于谣言。


显然,这是关于李医生案,就何为谣言何为正当发声的进一步评论。


都忘了吗,当时那句振聋发聩的名句: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一种声音。


如今,围攻者将这两段都勾出来,反斥罗翔屁股歪了、双标。


??????????????????????


诸君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


体育老师怕也不敢背这样的锅吧。


再接下来,怕这样的诡辩套路不灵,造谣的炮弹也呼啸而来:


“罗翔说,大亚湾H电站液态氚释放量,是福岛的1000倍!”


如果前面只是暗戳戳败坏罗翔人品,如今以造谣方式替罗翔造谣,就是要断罗翔的生路了。


吓得罗翔忙不迭出来澄清,我没说过这样的话,这是谣言。


但是一介书生的澄清,哪敌得过流言的铺天盖地、锣鼓喧天?


就在这两天,罗翔讲刑法的公司因违反广告法,被罚1500元。


听闻此讯,更引发一帮人的狂欢。


他们欢呼:看,罗翔人设崩塌实锤了。


他们骂他是“法外狂徒”、“知法犯法”、“张三竟是您自己”。


殊不知罗翔不过和该公司是聘用关系,不是股东,也不是经理,一如有公司请罗纳尔多去踢个友谊赛,结果该公司违反广告法。


干罗纳尔多什么事?


罗翔危险了?


鲁迅先生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其实,对于罗翔的围攻,很早就有了。


去年9月,罗翔发布了一条微博: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


罗翔危险了?


这被很多看不惯他“出风头”的人,认为是映射钟南山先生获奖。


有人说:哪天老师家里办喜事,我颂两句丧歌请老师也不要过度联想哦。


还有人举例,“你家小孩过满月酒,有人送个骨灰盒说以后用得着,你开心吗?”


罗翔危险了?


还有人说“公开跳反”,看的人心惊肉跳。


一时间喷子云集,罗翔被骂上热搜。


罗翔危险了?


“要珍惜德行,却不要成为荣誉的奴隶,因为前者是永恒的,后者却很快会消失”何时成为一句骂人的话,更遑论影射?


别说罗翔加了三字“自省中”防杠,就算不加这三个字,它又能“辱骂”到谁?


当时,相比这些辱骂,罗翔的回应文明多了。


罗翔危险了?


但这样的克制,并没有换来喷子的理解。相反,他们的口水,分泌的更加旺盛。


罗翔危险了?


罗翔危险了?


面对这些口诛笔伐,见识过张三剽悍的罗老师也是招架不住了,慨然发帖:暂停更博。


没想到,时隔半年之后的今天,再被舆论聚焦,盛夏如斯,迎来的却是更猛烈的暴风雨。


这一次,罗翔无言以对,最终像很多公众人物收声一般,设置了微博半年可见。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罗翔危险了?


罗翔是谁?


他不过是一个比较优秀,有点情怀的普通人而已。


他不过以通俗生动的腔调,呼唤人们对理性、对法治的信仰,就像一个倔强的愚公,想要搬开这社会许多人头脑中仍由偏见、傲慢、霸蛮所构筑的大山。


他不是斗士,没法和黑子打的有来有往;他也不是大师,在法学领域,比他更德高望重的学者,也是大有人在。


可就这样一个人,有些人居然也容不下了,是舆论太过逼仄,还是某些爱抹黑的人,内卷的已经不成样呢?


抹黑者其实一直在那里。


抹黑不是批评,抹黑就是为了毁灭,让人不敢说话。论什么论,理什么理,一句你“屁股歪了”就是万能的铁杠。


难道我们的语言、智力已经萎缩到如此干瘪、苍白吗?


如果都是这些标语式扣帽,除了高呼“屁股正确”,那和什么事也不干,拦路上敲诈勒索的盲流有什么区别?


如今,这已经成为一门躺赢生意了——搅乱舆论的浑水,好收割懵懂的韭菜,攫取反智的利益。如果没有了罗翔,还会枪口对准张翔,毕竟除了攫取戾气、激情的流量,除了打出令人智熄的一套套连五鞭,他们别无长技,只能朝着拉仇恨、煽动民粹的方向不停进击,寻找更多的靶子,以作他们席卷流量的祭品。


前不久,不正是某高举“正确”大旗的爱国大v黄生,因P2P诈骗被限制出境了么?


试问究竟谁在爱国?谁在碍国?难道不是有目共睹?


当某石油教授推翻相对论的课题,被公然推荐入选当地科学技术奖;当练气功可以和黄豆对话的女“科学家”,公然稳坐在高校研究所;当爱国学者李毅高呼武汉死亡4000人等于一个没死;却是理性普法的罗翔关博谢客,推广现代医学讲大实话的张文宏越来越少发声,还有更多曾为人所激赏的名字近乎“消逝”,再没有比这更需要警醒了。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在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哀不是恶人的猖獗,而是好人的沉默。


我想说,永远不要低估每一片雪花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曾发生在长沙的一幕真实悲剧。


一个名为汇城上筑的小区,上百人围观,一名露着半个屁股的疑似精神病人,用螺丝刀杀害了一个9岁男孩。


你看,荒诞悲剧就是这么发生——对恶的姑息,并不能换来TA的自省,不过是进一步张牙舞爪。其实TA本是多么不堪一击。


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个小事。


一位新媒体作者撰文说:当他打开后台,看到铺天盖地谩骂的反智信息,一度让他陷入严重心理抑郁。


后来,是几个粉丝的持续鼓励和转发,给他莫大信心。


所以不要小看激励的力量,一片纸上的梅林,就能拯救千军万马。




每一个肩负公义者,面对的都可能是海量的呼啸或滔天的恶意,我们作为普通人,就像18年前的罗翔,或因为精力,或因为前途、工作、人际关系,或因为人性弱点,而不够勇敢、坚韧,这都没关系,这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对于真善美,多一些掌声和点赞,让它有更多力量接力;对于假恶丑,嗤之以鼻而拒绝为伍,削弱它的气焰而不至过分恣意,却是完全能做到的举手之劳。所以,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小小的善汇聚起来,就是山一般的如来神掌;小小的恶被一点点瓦解,接天的冰墙也会支离破碎。


如此此消彼长,就会发现海浪的实质,那罗翔自述“风把我带到我从未向往的高处,有一天相信它也会把我放在神秘莫测的他处”中的风,正是人心的集合,某些恶臭的泛滥,终将随风而过;而壮阔的阳光,始终播撒在风浪之上。


其实,多说一句:


从陈行甲到张文宏到罗翔,到那些大家已经忘记了名字的人,那些说人话、说大实话的憨直者每每一夜成名席卷网络,




甚至,罗翔微博“清空”后,发表于个人公号的文章《祝各位同学一路平安》,名为写给毕业同学其实更多是面对舆论场的表态“愿我们走出习以为常的伪善,在每个岗位中勤勉度日不负所托”,迅速冲上10万+,点赞1.2万,而让黑子们羡慕嫉妒恨而不可及——




不正反映出人们对真善美的刚需,从来都不曾湮灭吗?


这样的刚需,是永远抹不掉,也黑不了的。


《权力的游戏》里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


逝者不灭,必将再起,其势尤烈。


所以,重要的,不是罗翔等具体的光点黯然,而是海浪里的每一滴水守好初心。


把一切交给人心和时间吧。


诸君,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罗纳尔多   广告法   爱国   黑子   人心   人之常情   真善美   女大学生   谣言   老太太   舆论   屁股   时间   故事   更多   财经   罗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