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么废掉的,有1/14的人已经废掉或是正在废掉的路上

相当于中国有1/14的人已经开始察觉到自己已经废掉或是正在被废掉的路上,大家对它的关注度可见一斑。

而剩下的人,却对此毫不知情,甚至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国,自得其乐。

人是怎么废掉的,有1/14的人已经废掉或是正在废掉的路上


1.人生中多数选择过于随意

有一类情况,在面试中挺常见的,就是HR问到你为什么选择上一家公司时,多数人陷入了沉思,然后给出简短的回答:

我父母在这边,离家近,我就选了这家公司;
有同学在里边,为我提供了内推的机会;
收入还不错,没有再选的必要性。

不觉得这样的选择,太过随意了吗?

好比一个人现在25岁,那么他的事业黄金期大概在20年左右,也就是45岁之前这段时间,那他在事业上做的选择就应该足够谨慎,以此保证每个选择的较高正确率。

大到事业伴侣,小到生活琐事,人生online就是不断在做选择,刚开始每个人的选对的概率都差不多,只是越往后走,这个差异就会越拉越大。

遗憾的是,多数人是选择思维,停留在执行层,选择有且只有一个,从而忽视了其它选择的可能性,或者说,恰好这个选择摆在了自己的面前。


以为没得选,是把人废掉的第一层原因,

听天由命是他们的主旨,不信你想想,一个把自己的命运骰子交给上帝的人,又怎么会如他所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包括我自己,在一开始也是抱着这种心态,随便选一所大学,随便选一个专业,随便选一份工作。

天知道我以前是怎么想的,在这三个关键的选择上过于随意,栽了跟头还不自知,随后五六年一直深陷底谷,直到最近半年才开始好转。

回过头来看,当时也不是没有其它选择,而是大脑的懒惰,直接让我忽视了其它的可能。

高考700分有很多选择,当然,500分也有很多选择,要是你一开始只拿500分,又总拿少数清华北大的案例与自己对比,

这种颠覆式的对比冲击,更容易把一个人废得体无完肤。


不过,所有选择都要基于自己现有的条件,有哪些路是适合自己的,这条路的前景如何等等,延伸出来的问题越多,筛选的标准也越发清晰。

凡事提高标准,用筛选思维代替选择思维,不要怕麻烦,尽量获取更多适合自己的选择,不做差不多的选择,你总能选择出一个最优解。

记住,一旦筛选出最优解,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且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最优解上。


人是怎么废掉的,有1/14的人已经废掉或是正在废掉的路上


2.认为加大投入,就能持续不断地产出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沉没成本」,本意是指你的一项开支已经支付了,但并未达到你的预期效果,你也无法收回。

就像你花50块钱买了张电影票,进去后发现电影很烂,还不如回家睡觉,但因为来都来了,钱不能白花这类思想不断阻碍着你放弃,就忍着把这场烂片看完了。

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类常用来比作伪勤奋的警句,和「沉没成本」有紧密的联系。

正是因为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支付了属于自己的权益,花费了较多看似专注的时间和精力,他越舍不得放弃,干都干了,怎么也得把这件事情干好吧?

认为投入就有产出,认为加大投入力度就有源源不断地产出,是把一个人废掉的第二层原因。


你可能会奇怪,现在的人做事不都追求性价比吗,怎么还会加大投入?

只要是人,在处理某件事情时,都会优先考虑性价比的问题,但他们往往是用金钱去衡量,只要能把钱省下来,就是最优的性价比。

比如,最近过去的双十一里的满凑减活动,朋友为了凑齐金额,左看看,右瞧瞧,把这个加进购物车,又把那个删除前前后后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就为了省那25块钱。

钱是省下来了,但花出去的时间和决策的精力是收不回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也是你的成本,不信你看,如果你能在这两小时内能赚到好几十个25块钱,你还会东挑西拣吗?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还是会,因为能力有限。

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不行啊,现在花出去的时间,里面就包括了你未来可能会赚到很多钱的机会,机会成本,也是一种成本。

所以你看,在花钱的事情上,与其加大时间投入,把钱省下来,换取小部分的产出,还不如把小钱花出去,用更多的时间和更专注的精力提升自己,为将来持续不断地产出做好准备,这样不是更划得来吗?


人是怎么废掉的,有1/14的人已经废掉或是正在废掉的路上

3.一心多用,什么都想做,却又什么都做不好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这种朋友,主业没做好,然后开始捣鼓副业,副业做了一会,又跑去健身房拍了张照片,发朋友圈的同时,顺带配文:“啊,今天真是充实的一天。”

生活可谓是相当丰富,连我都不禁有几分羡慕,几个星期后,当我满怀期待地去问他做的怎么样时,他却告诉我没做了。

因为时间有限,没法兼顾,什么都想做,又做的不深入,这是把人废掉的第三层原因。

开始我还觉得,只要行动上发生改变,生活就能步入正轨,可没走几步,就因为不够专注,脱轨了。

究其原因,大部分人不知道一件事情要做的怎么样,才能算好。


纪录片《寿司之神》里有这样一个描述:

刚来店里的学徒,要学会拧烫手的毛巾,不会拧毛巾就不能碰鱼,年复一年,然后学徒才能用刀和料理鱼,再过10年,才开始煎蛋。

这种好,是极致的好,一辈子只做好一件事,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但这是在造神,神注定不能有太多。

普通人专注个两年,把一件事情干到八十分到九十分,再去做别的事情就好了,因为你达到八九十分的时候,只需要小火慢炖坚持做,就能够一直保持这种状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沸水效应,水都是以最短的时间烧开,再小火维持,水就是一直保持着沸腾的状态。

像我的那位朋友,什么事情都浅尝辄止,大概率是得不到生活的认可,只烧到六十度的水,再怎么折腾,也掀不起风浪。

只有在开始时一心一用,专注一件事,才能在后面,专注很多件事。

人是怎么废掉的,有1/14的人已经废掉或是正在废掉的路上


4.深陷负面环境,却从不主动逃离

菜根谭》里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一种言言悦耳、事事顺心的环境当中,就是把此生放在毒液里泡。

年轻人的路要是走得太直,一点曲折也没有,容易在小挫折上栽大跟头;

相反,现在的生活皆是曲折,少一个都不行的那种,一般人想要靠自律解决,难。

自律都是反人性的,唯有群律,才是符合人性的。

结果往身边一看,好家伙,尽是些摸鱼哲学的大师,他们也很诧异,为什么你非要主动碰壁。

没有多少人能顶得住大师们的好言相劝,你逐渐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放弃成为一名野兽,转而和牛群为伍。


所以,你发现了没,一个人的心无论有多大,只要他不主动逃离当前的负面环境,始终会有一天,被生活摁在地上狠狠地摩擦。

杀人于无形,才是最可怕的,

负面环境对人造成的影响,永远是一颗威力极大的定时炸弹。

有的人开始担心,都是些亲密的朋友和家人,哪能说逃就逃?

这个逃,不是让你远走高飞,而是你在个人提升这件事情上,尽量远离他们,想学习就去图书馆,想健身就去健身房,匹配的环境,才能提高成长的效率。

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就会接受你某个时间段消失的事实,该摸鱼还是继续摸鱼,但是这事与你无关,你通过自己的主动,离开了负面环境,重获了新生。

人是怎么废掉的,有1/14的人已经废掉或是正在废掉的路上


5.认为成功之前,要把所有的准备做好

总是认为成功是一步到位,时间到位和时机到位,两者缺一不可,不是说单跨一步,在某个时间节点做出了一件事就能决定成败,这叫赌博。

那在此之前,只要把事情安排到位,准备安排得面面俱到,不就好了吗?

生活太多变数,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抢占先机总没有错。

就像买房暴富的那一批人,他们哪管你房子涨不涨,先买了再说,用鲁莽的冲劲,直接打破僵局。


我发现,生活中言行一致的人都有这种特性,而且日子过得还不错,就因为先入场,后坚持。

那些远不如他们的人,此时还在原地苦苦挣扎,两者相差的不过是鲁莽的冲劲,但人生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与其做好冲足准备,不如鲁莽一些,先入场再说,做点什么,也比空想派要强上一百倍。


普通人废掉的原因,远不止这些,我只不过选了几个极有代表性的例子,分别展开论述。

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一俗人,成长过程中因为环境发生了变化,会寻求各种对比,不断放大自己的缺点,不断产生焦虑,就有了今天矛盾的自我。

解决的方法不多,说一个简单的, 就是看自己,只和自己作比较。

哪天你发现昨天的自己像个傻X,废掉这事也就和你没什么关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可能会   副业   鲁莽   冲劲   块钱   负面   性价比   专注   精力   主动   路上   成本   原因   环境   时间   朋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