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我眼中为什么七普人口增加超预期,5年前的一项制度是关键

本周最大的新闻就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了(以下简称七普),当然消息公布之后有一件事情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根据2019年度抽样调查推断的中国总人口为14.005亿,预计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可以增长到14.04亿。但七普得出的人口总量是14.12亿,多了800万人。

对此的解释非常多。抛开网络上某些阴谋论不谈,十年的全国普查与以前抽样数据推算,二者在统计方式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个也是原因之一。不然为什么要每10年搞一次大的人口普查呢?就是为了修正潜在的数据问题。

不过在我看来,统计差异只能解释其中一部分,因为六普的漏登率已经很低了——只有0.12%,远远低于国际3%的标准。而七普的漏登率更低,只有0.05%。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多出来的800万人是漏登等统计差异是主要原因,显然不足以说明(虽然统计上是在误差范围内)。

聊聊我眼中为什么七普人口增加超预期,5年前的一项制度是关键

那么这多出来的800万人是哪来的呢?我心中的答案只有一个——国办发〔2015〕96号文。大家感兴趣可以自己查一下,这个是公开的文件。

这个2015年12月31日制定的文件是干嘛的呢?看看文件名就不言自明——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也就是说,在2016年开始,国家解决了一大批以前没有登记户口的人,给他们落了户。

这里面的人有很多,总共有8类。最典型的比如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员、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人员、未办理收养手续的事实收养人员、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的人员、我国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

重点就不用我划了吧,很明显是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出生人员,这里面既包括历史上多生的二胎、三胎,也包括非婚生育的小孩,还包括某些“事实收养”的小孩(瞧瞧这个措辞)。

聊聊我眼中为什么七普人口增加超预期,5年前的一项制度是关键

因为现在高考也好、坐高铁也好,都是需要二代身份证的,所以历史上由于不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办不了户口的这些小孩,生活和升学都是极其不方便的。通过这个政策,他们有了户口。

那么有了户口以后,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人口普查的对象之一,自然而言也会推高中国的人口总数。曾经有未经证实的传言,估计中国一度出现不符合计划生育的“黑户”小孩规模可能高达几百万。当然,我们无从得知这五年来,解决了户口从而增加到我国人口总数的人究竟有多少,官方大概率也不会公开,但是这个影响肯定不容小觑。

历史上的人口普查数据就出现过这个问题(可能是六普,记得不是很清楚)。根据当时人口普查的数据,总和生育率只有1.2,但是从接受中小学教育入学人数反推的总和生育率高达1.7。这两个之间的差异唯一的解释就是——受限于当时的计生政策,不少家庭在户口上选择瞒报超过计划生育规定的出生人口。这给当时的生育政策大大缓了一口气,否则生育政策的调整可能比实际还要快。

按照道理来说,过去几年解决无户口的人,用大家的直觉想想,这里面显然也是18岁以下的多,60岁以上的少(同理,女多男少)。所以七普18岁以下人口占比能到18%,比估计值16.8%高上一大截,显然光用统计误差解释不通——因为18岁以下是很难独立生活的,只要真的想统计,肯定能统计的到。

那么站在这个角度再来看七普数据,就会得到几个很有意思的推论。

聊聊我眼中为什么七普人口增加超预期,5年前的一项制度是关键

首先,七普总人口数据相当于“释放”了历史上累计的红利。理由前面也说得比较清楚了。随着二胎放开以及非婚生子女落户限制的取消,未来生育率下滑的问题会在总人口数上更明显、更直接地表现出来。可以预见八普的时候,再出现人口总数上的“惊喜”,可能性基本上为零,规模也不会更高。

其次,男性比女性多3000万人,是已经撇了“水分”的数据。因为2016年以来的这一波,所谓多生出来、很多网民口中“没有落户”的女孩,应该大部分都上了户口,也反映在七普数据里了。那么男多女少的社会现状的问题需要直视。

第三,男女出生性别比的水分也没有了。七普是111,比六普降了6.8,这既有生育观念的转变,也有前面说的落户问题。当然111肯定还是高估,只是高估的程度肯定比之前低多了。我以前看过医学研究(出处实在找不到了)指出,未干预情况下正常100个婴儿时52男、48女,这种天然的不平衡符合物种自然竞争和进化的需要。据此计算,未干预的出生性别比理论值为52/48=108.3(2018年全球平均出生性别比大约为108.6)。那么七普数据反映出来,对于出生胎儿性别干预已经降到很低的一个水平,这算是不小的成就吧。

以上是我的一点新视角和观点,拿出来给大家品品。不得不说国家还是深谋远虑,把这么重要的政策放在两次全国普查的正中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生育率   误差   总和   计划生育   中国   水分   总量   户口   人口普查   差异   眼中   小孩   人口   年前   关键   人员   制度   政策   数据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