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马云惨了,支付宝遇到大麻烦

坏消息不断!


马云正在迎来他人生中的暗黑时刻!


坏消息!马云惨了,支付宝遇到大麻烦


继市场监督总局对阿里巴巴发起反垄断调查之后,蚂蚁金服也是在劫难逃。

(一),支付宝的风险放大器作用


就在今早,一觉醒来,支付宝上的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全部被清退,许多用户的花呗额度一夜之间从3万被调低至3千


不止是支付宝,美团、京东、百度、滴滴等平台上的银行存款理财业务全部被一夜清退。


那么,这些银行存款理财产品为何被一夜清退?他们是哪里来的?


在中国,除了建农工商四大行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地方中小银行,例如三湘银行、锡商银行、亿联银行、蓝海银行……都是一些不怎么知名的地方银行。


这些中小银行因支行不够多,信用不够强,存款吸纳能力有限。可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靠放贷款为生。如果不能吸纳足够的存款,贷款就无从说起。而在支付宝平台上,却拥有海量的用户和海量的资金。


因此,这些中小银行瞅准时机,迅速攀上支付宝这棵大树。中小银行向蚂蚁金服支付推广费用,蚂蚁金服再利用大数据,在支付宝平台上帮助这些中小银行揽储。


一般人会认为,既然是国营银行,那应该风险很低吧?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大家要注意一个关键,这些都是地方银行,而支付宝上的用户来自全国各地。这些地方银行在支付宝平台上揽储,其结果是,大量的异地存款被存进地方中小银行。


例如,你是一个海南人,你在支付宝上买的存款理财,可能把你的钱存进了黑龙江某银行。


而地方银行主要服务于当地市场,这就会导致,来自于全国各地的存款,被集中贷给某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旦爆发风险,则牵连全国,可地方银行却不具备全国性金融服务能力。


你们别忘了,银行也是会破产的!


就在今年11月份,包商银行被正式批准破产。473万储户的存款遭受巨额损失,更是有65亿元的债务烂账不还!


你在支付宝上买的银行存款理财,支付宝是不负责赔偿的,它只是一个存款吸纳平台。也就是说,支付宝是不承担任何风险。在支付宝平台上产生的一切银行存款理财行为,其风险全部由银行和用户自己承担。可银行一旦破产,风险谁来承担呢?只能用户自己承担,或者由政府来收拾烂摊子。


为了牟取最大利润,支付宝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放大这种风险。支付宝通过花呗和借呗,放大全社会的贷款风险,再通过银行存款理财业务放大全社会的存款风险。


然而,从头到尾,支付宝自身都不承担任何风险,却把存款和贷款两头的钱都给赚了!


银行存款理财被清退,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不止是蚂蚁金服,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将迎来全新一轮的严监管和强整顿!


P2P的前车之鉴,已让中国老百姓付出了沉重的血泪代价。


在未来,马云旗下金融帝国的风险,不能再被分摊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二),大数据的金矿效应


在昨天的文章《国家动真格!再见了,马云!反垄断之锤落下!》里,山河长啸就写到,大数据让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垄断平台上肉猪,除了被宰割,还是被宰割。


坏消息!马云惨了,支付宝遇到大麻烦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赚钱能力可能比印钞机更强大。


而金融大数据所隐藏的风险,可能比核弹更具破坏力。


马云就曾亲口说过:“未来的大数据将比石油更赚钱。它就像水和电一样。”


那么,大数据到底是怎么赚钱的呢?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贩卖个人信息。将你的个人信息贩卖给诈骗团伙,然后诈骗团伙再利用你的个人信息,进行欺诈犯罪。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电信诈骗。


当然,如此低级恶劣的犯罪行为,阿里巴巴是不会干这种脏活的。


用过支付宝的人都应该知道,有一个芝麻信用分。这个芝麻信用分就是蚂蚁金服赚钱的最强工具!


数据并不指数字,还包括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一切网络信息,都统称为数据。你在淘宝、天猫、支付宝、闲鱼、盒马鲜生等阿里系APP上,留下的一切足迹和消费数据,都将被阿里巴巴所收集。


然后,它会根据你的消费能力对你进行精准打分评级,再给你匹配相应的理财或者贷款。可这里面与银行贷款比,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即,你能在花呗、借呗上贷到多少钱,取决于你的消费能力,而不是你的存款有多少。


其结果是,你买得越多,就证明你越有钱,支付宝就给你越多的贷款。可这样子,往往是助长了超前消费和贷款消费。直到你还不起的那一刻,你的信用就破产了。


坏消息!马云惨了,支付宝遇到大麻烦


为什么网上老是曝出女大学生裸贷?她们往往一开始在花呗上借个几千块,花呗的还不上了,就去P2P平台借,来填花呗的坑。一个借完,接着借下一个。越借越是还不起,越还不起越借,最终以贷养贷,利滚利,债务越滚越多,陷入人生的死结。


而银行则是根据你的存款多寡,来给你发放贷款。哪种风险大,哪种风险小,一目了然。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称之为大数据的盲区。可马云不认为这是盲区,相反,他认为,这是一座永远也取之不尽的金矿!


在掌握海量的用户数据之后,全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理财能力都将被阿里巴巴所掌握。他能把你卖给理财公司,也能把你卖给银行,但不管卖给谁,马云都是最终的最大受益者。


也就是说,在大数据的超强分析能力之下,马云能够将全社会的财富汇集到自己身上。同时,自己又不承担任何风险。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掌握大数据的人将拥有超能力。


何为超能力?那就是,当你18岁的女儿意外怀孕时,你还不知道,可淘宝就已经开始给她推荐婴儿纸尿裤了。当你80岁的老父亲爱上隔壁阿姨时,你还不知道,淘宝就开始给他们推定情信物了。


在阿里巴巴帝国的疆域内,我们所有人都算不上一个真正的“人”,而是由大数据汇聚而成的一张张“用户画像”。


比如:你是一个没有钱的酒鬼,只配喝5块钱一瓶的二锅头。因长期饮酒,患有酒精肝,需要长期服用护肝片。你体质较差,又住在天气寒冷的东北,买不起昂贵的羽绒服,适合推荐一两百的大棉袄......


而这,就是大数据的魔力!


在阿里帝国大数据的统治之下,马云坐庄,无论贫富贵贱,人人都是大肉鸡,因为他通吃所有玩家!


(三),金融是国家信用之根基


你想过没有,如果中国的金融数据都被一个人或者一家企业所控制,那将是多么的可怕?


其威力丝毫不亚于核弹。


他能形成一个巨大的影子银行,规避掉中国金融体系的监管,游走于法外之地、日积月累,可能成长为中国经济体中一个难以切除的毒瘤。


我们以蚂蚁金服现在的贷款业务为基础,来做一个假设。由于支付宝只是一个互联网平台,而不是银行。它不受银行监管体系的监管。可它作为中间商,用400亿本金,左手从银行套现出来2万亿贷款额度,右手把这2万亿贷款发出去,放大杠杆50倍。


钱被借给了谁?什么时候能还上?谁都不知道,只有蚂蚁金服自己知道。这2万亿贷款一放出去,就产生了2万亿的社会性债务。


这是一颗定时炸弹!


由于当前,中国经济总体向好,保持着高速增长,其中潜在的风险被掩盖了。而且,由蚂蚁金服发放出去的2万亿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从而拉动了生产力的增长。


但我们不能忽视,美国经济正是依靠超前消费,来拉动生产,从而维持经济发展的。可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固有的缺陷,那就是阶段性的经济危机!


这是一种通过抽空社会财富,来维持资本利润的发展模式。


如果我们把阿里巴巴集团视为一个国家。现在的阿里巴巴就在预支年轻人的未来,靠抽干社会财富,来维持阿里巴巴自身的利润增长。


每当美国出现经济危机时,美国最优先的选择就是,把祸水引入其他国家。例如,疯狂印钞,让美元贬值,攫取他国的财富,来弥补美国的损失。


和美国相比,阿里帝国目前的发展,跟美国如出一辙。阿里巴巴没有货币发行权,无法通过印钞来提振经济,但它可以放贷。


当淘宝上的东西越来越贵,买得起的人越来越少时,蚂蚁金服花呗、借呗的作用就开始凸显。


可这种繁荣是虚假的,人们的收入并没有大幅增长,可消费欲望却被无限放大了。


和美国相比,阿里巴巴还有一个天大的优势。那就是,马云在阿里生态内部搞经济内循环,以实现自我利润的增长。可负债和风险,都被转移到社会上了。


我们都知道,在美国模式下,经济危机出现周期性。可在阿里模式下,只要中国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全社会财富的增长都能掩盖掉阿里巴巴的增长泡沫。


但这仍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阿里巴巴生态的泡沫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越吹越大。一旦到了破裂的那一天,全中国都要为阿里巴巴的金融泡沫埋单。


事实上,我们已经在为淘宝天猫的虚假繁荣埋单了!


女大学生裸贷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都是这种虚假繁荣之下的炮灰。


如果此时还不及时制止,未来,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就绝不是裸贷这么简单了!


(四),资本囚笼


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让资本主动钻进笼子里。当资本开始噬血狂奔时,我们的政府就必须采取雷厉风行的措施,将那脱缰的野马,重新关进笼子里!


归根到底,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而绝不能在中途,让国民经济被资本所绑架!


当中国互联网经济日渐寡头化的当下,这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国家此时出手,正当其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阿里巴巴   帝国   阿里   美国   淘宝   中国   存款   蚂蚁   贷款   麻烦   风险   能力   银行   地方   数据   用户   财经   马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