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长期以来青藏高原交通闭塞、物流不畅,与内地交流十分的困难。为此我们投入了大量资金与技术修建了青藏铁路,结束了青藏高原一直以来没有铁路的历史。而在我国的西南方向,第二条进藏铁路也在建设当中,这就是川藏铁路。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于是许多人会疑惑,青藏人口稀少,我们已经有一条青藏线了,为什么还要耗费大力气来修这么一条新的“天路”呢?

川藏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预计全长约1838公里,建成后时速可达120至200km/h,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修建川藏铁路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还可以全面促进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由于地形的特殊,当时决定修青藏铁路时,就受到了国外的质疑,很多外国媒体表示:中国没有技术实力,青藏铁路是不可能修成的。当时国内也有不少人唱衰,认为花大力气修青藏铁路是一个面子工程。顶着重重压力,青藏铁路不断突破建设,终于在2006年全线贯通。事实证明,青藏铁路的建成不仅完善了我国铁路网的建设,还极大地改善了青藏高原的贫穷与落后,促进了青藏地区经济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而川藏铁路勾连起了西藏与四川,路程更短。距离拉萨最近的省级中心就是成都,建成通车后,从成都到拉萨由现在的36个小时可以缩短至12个小时。如若西藏边疆有情况,就可以第一时间将物资从成都运送至西藏各地。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其实早在清朝时期,修建川藏铁路的想法就已经出现了。当时的英国人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国,在勘测后计划修建一条从印度出发,经西藏进入四川,再进入长江中下游的铁路,而为了防止英国觊觎西藏,清政府也计划修建一条四川到西藏的铁路。而俄国不愿英国一家独大,便阻止了英国人的计划。到了民国时期,孙中山提出了:“川藏铁路事关中国国家安危存亡”。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川藏铁路的建设才正式被提上了日程。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那么比起青藏铁路,川藏铁路有哪些优势呢

经济意义更高。毫无疑问,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川藏铁路是一项拉动经济的“超级工程”。目前虽然我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各地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目前我们的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基础建设薄弱。虽然川藏公路已经建成,但运力有限,拉动经济的发展显然比不上铁路。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川藏铁路建成后将川渝经济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与西藏连通起来,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西藏产业结构升级。另外对于西藏的旅游业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要知道青藏铁路通车后的十余年间已累计运送了1800多万游客,而西藏的GDP也从2005年的248.8亿增长到了2019年的1500亿。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对我们的军事意义也很重要。西藏地区周围有多个邻国,是连接南亚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保卫中原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在青藏高原的保护下中原文明并未受到过来自西方文明的威胁。但险峻的地形也让我们在守卫西藏时存在着劣势,即缺乏有效及时的后勤保障。若川藏铁路建成后,便可将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牢牢地连接在一起,稳定边疆的安定与统一。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川藏铁路建成后还可以紧密我们与中亚南亚各国之间的联系,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还可以再次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

虽然修建川藏铁路意义重大,但其难度也是数一数二的。因为从成都到拉萨中间横跨我国一二级阶梯,中间有横断山脉、金沙江、澜沧江等天险,加上青藏高原地质复杂、高寒缺氧,可以说是地狱难度了。

又是一条“天路”,从盆地到世界屋脊,川藏铁路为何非修不可?

2013年起,川藏铁路的成蒲段、成雅段、拉林段相继开工建设,2018年成雅段已开通运营,目前雅安至林芝段也在建设之中,而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也将于2021年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林芝   青藏铁路   青藏高原   南亚   拉萨   川藏   铁路   世界屋脊   西藏   成都   盆地   边疆   青藏   中国   意义   我国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