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今年的NBA,各路球星纷纷开启了“个人新高”模式,汤普森半场投进10个三分球,三节比赛投进14记三分球,创造了新的三分球单场记录。黄蜂队的没名气的“老大”肯巴沃克单场拿下60分,创造个人生涯和队史得分新高。没落多年的德里克.罗斯,梦回巅峰,以单场50分,刷新个人单场得分记录。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得分新高背后的独特规则

有人说,这是“魔球”理念的成效,即要么突破篮下,要么远投三分的打法,提高了球员得分的效率。

有道理。可为什么欧洲联赛里,“魔球“理论没那么管用,或者说不是欧洲联赛,开创出”魔球“理论呢?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要我说,“魔球”理论的创造与实践,其实是NBA规则设定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什么规则呢?防守三秒违例规则。

试想一下,如果说,NBA的规则跟国际篮联的规则一样,各支球队的210厘米+的大中锋都站在篮下,还会有那么多阵地战中的后卫强突吗?打过篮球的都知道,如果持球突破进去,一个大中锋始终站在三秒区等着要盖你,那上篮的效果就差太多了,所以你通常只能再往外传,那突破的意义就差很多,传球的视野也要受影响。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所以,“魔球”理论的基础就是防守三秒违例的设定,如果没有防守三秒,那么中投依然是最有效的得分武器,是从中锋到后卫都要依赖的最“杀人”的神器。

NBA还有什么与国际篮联不同的规则?

太多了,比如最明显的球场面积和三分线距离。足够的面积和足够远的三分线距离,可以让人高马大的篮球运动员们,拉开足够的空间,跑出足够的空档,开展足够的个人对抗,投出足够远的三分,比赛对抗就激烈,球场更热血沸腾。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再比如为了限制超级中锋的发挥,NBA率先将三秒区由梯形,改成了长方形,为了让比赛更加平衡,更加内外兼备。如果不改这个设定,现在的NBA恐怕还是传统内线得分手的天下,“魔球”怎么也魔不起来的。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为了增强1V1的对抗性,让观众看着爽,NBA曾经坚持了不能用联防的规则很多年。后来为了让美国国家队的球员在世界大赛上适应国际赛场的规则,才允许球队进行联防。

还有国际篮联的比赛是单节10分钟,而NBA为了增加球员的表演时间,增强比赛悬念,更好地回馈观众,改成单节12分钟。国际篮联把争球的规则改成交替发球,而NBA依然坚持更具观赏性的跳球。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规则的小修改就更多了。比如今年为了适应电视观众看球时间短的特点,NBA减少了叫暂停的次数,为了增加投篮次数,抢下进攻篮板后的二次进攻时间由24秒改成14秒。

为什么纯粹商业思维的联盟反而培养出最好的球员?

NBA的规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不管美国国家队需求的。它也没有什么外援限制,哪怕你的球队队员全部都不是美国人也没人管你。然而这种只顾商业价值,不顾国家队人才培养的联盟却成了全世界最成功的篮球联赛,不单是商业上的成功,在篮球人才培养上,也是最成功的。不说它为世界上那么多国家锻炼了那么多优秀的球员,就说它为美国队输送了多少只梦之队吧。从乔丹领衔的梦一队开始,只要NBA球星来的足够多,美国队就是毫无争议的天下无敌。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你可能会突然醒悟,莫非最符合市场需求的规则,最能培养出优秀运动员?

看把你聪明的,那是当然了。其实,观众们爱看什么呢?看篮球比赛,当然是看球技,看进球。而什么样的球技最靠得住?当然是强对抗下磨练出的球技最靠得住。而NBA的规则,就是强调对抗,强调比赛的观赏性,就算是要注重对球员的保护,拿也是强调对抗前提下的保护。

“魔球”理论在NBA大放异彩,只是因为球员能力强吗?

观众爱看,推动了NBA的发展,发展得好,能赚更多的钱,才会把天赋异禀的孩子吸引到篮球场上,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又反过来使NBA成为全天下唯一的顶级篮球联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球员   理论   大放异彩   观赏性   欧洲   美国   中锋   人才培养   能力强   新高   国家队   得分   球队   观众   规则   篮球   财经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