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发动群众,依赖群众,才能实现碳中和

从第一代小规模(220kV以下)、小机组孤网,进化到第二代以化石、核电、水电为动力,超高压等级(750kV以下),交直流互联的大电网,把电力送到每一个角落。有了电的供养,中国经济便有了腾飞的基础,电网这几十年不可谓不劳苦功高。

必须发动群众,依赖群众,才能实现碳中和

今天,第三代电力系统改革随着双碳目标拉开序幕,中国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聚光灯下。

在旗帜鲜明的政策下,新能源发电站如火如荼地投入建设。五大发电集团先后公布了自己的碳中和路径,对清洁能源占比、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提出了明确的目标,颇有“大干快上”的架势。

必须发动群众,依赖群众,才能实现碳中和


一切都让电网颇感压力。过去,发电是计划经济,电网起到刚性平衡供需双方的作用。现在,由于新能源发电尤其是风光新能源都属于间歇性能源,电网的调度能力必须再上升一个台阶,才能做到“降低新能源并网门槛,做到应接尽接”。

这种压力首先被反弹给新能源发电企业。众所周知,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是由发改委决定的硬性价格。在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环境下,若再新增大容量储能设备的成本,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成本能翻数倍,例如20%加两个小时储能能量,度电成本都超过0.7元。这不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问题,而是多建多亏,多发多亏的问题。这个困局,难以形成正循环,帮助完成双碳目标。焦急的是,用户侧“有序用电”、“错峰用电”、“拉闸限电”的新闻不断冒出,揭示了中国经济复苏周期下的缺电现状。

必须发动群众,依赖群众,才能实现碳中和


看来实现碳中和这事儿,还得依靠“发动群众”的老法宝:全民建设和参与,发展分布式新能源+储能。

我们畅想未来的电力网络形态,不必过于依赖现有的电网,而是缩短新能源消纳链路,通过在用户侧建设新能源+荷储,形成无数个能源自治域:家庭自治、楼宇自治、园区自治……如果把新能源比作水,这就像人们用水需求快速增加时,在家挖一口井尽量自给自足,不是非要凿渠拓宽河道。储能设备就像家里水缸,能够减小水源盈亏、水费高低对日常用水的影响。

必须发动群众,依赖群众,才能实现碳中和


依据现有鼓励储能的政策性,用户甚至还可以把自家水缸里富余的水卖掉换钱:

可以设想,将来电网可以分区网格化,通过“背靠背”柔性直流等技术的应用,缩小同步电网的范围,让各个能源自治域既相对独立,能源高效的就近消纳,加大东西向流量,减少南北向流量,尽量避免网间穿越,但能互联互通,提供更大范围的弹性。

必须发动群众,依赖群众,才能实现碳中和

补充一个题外话,有专家曾倡议中国学习欧美国家把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作为煤电到新能源电的中间过渡能源,同时增加电网弹性,我们觉得可能会有以下几点疑问。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碳中和路径没有借鉴可言,必须走出中国特色道路来:


积极推进源荷储一体,

大力发展分布式新能源,

快速构建分布式能源自治域,

充分挖掘电网现有的网架传输能力。


在一些行动迅速的省市,有一群先行者正在把这些变成现实。大大小小的分布式能源自治域,很快就会像雨点落入湖面一样,在神州大地上一圈圈荡漾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陕西省   水缸   电价   中国经济   分布式   油气   新能源   电网   中国   群众   成本   能源   需求   目标   电力   用户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