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需要精心呵护“经济弹性”

钮文新:需要精心呵护“经济弹性”

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基本公告完毕了,总体状态喜忧参半,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内需较弱,需要方方面面努力拉动,尤其是经济政策需要在内需方面多做功课。还记得2015年年底,中央提出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这个判断现在依然成立,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没有变”并不代表“不会变”。如果我们因为中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就不去精心呵护,尤其在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过粗、过激,那中国的经济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都会被消耗,极致状况就是“失速”。

我们说,韧性、潜力、回旋余地都需要经济弹性范畴,对于国家而言,“经济弹性”的弹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要素”,而其关键是:民众、企业和投资者对国家经济前景的信心。有信心,经济就有弹性;信心越强,经济弹性就越大。正因如此,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一般而言,“经济韧性”应当值的是:经济的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遇到困难和风险是否可以较快恢复正常。近年来,中国这方面的表现可圈可点,因为中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可以通过推进改革不断完善经济体制和机制,不断调适社会矛盾,不断释放制度红利,而且中国老百姓具有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

钮文新:需要精心呵护“经济弹性”

说中国经济“潜力足”,那是因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冲动和动力都非常强大,而且中国有近14人口,人均GDP还很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为中国提供了巨大消费潜能,同时也蕴藏着巨大创新潜力。当然还有许多,比如中国地域辽阔,各区域经济差异、城乡经济差异都很大,后发追赶冲动强烈;再比如中国产业门类齐全,在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领域,独立自主的能力较强等等。这都为中国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回旋余地。

尽管如此,倍加呵护优势,强化优势,并利用优势为经济健康增长提供强大动力才是中国经济管理者最该认真对待的问题,而不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优势我们面对问题就“这也不怕、那也不怕”。面对困难,“战略藐视”是必要的,但同时也需要“战术重视”。绝不能因为“战略藐视”,所以“战术忽视”,更不能把“无能或不作为”解释为“保持定力”。

我们认为,高瞻远瞩的大有作为是“保持定力”的前提。中国有句俗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国家经济也一样,如果没有目标高远的坚定奋发和大有作为,那势必会被“近忧”缠绕而困顿,那又如何“保持定力”?那“保持定力”的说扇不就变成了“无所作为”的代名词?

钮文新:需要精心呵护“经济弹性”

面对当前的经济困难,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尽快加大“逆周期”调节。今年,财政通过减税降费将为企业减负2万亿元,同时通过行政机制、机制的改革提高企业效率、向市场注入制度活力,这是史所罕见的。但总的一个印象是:货币政策“定力有余、进取不足”,缺乏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力配合。

这或许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短板”,未来必须要补足这个短板。有人会问:今年以来,央行三次“降准”,而且不断引导贷款利率下行,难道还不够积极?就目前中国金融短期化——偏离实体经济需求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央行应当“更多释放基础货币、尤其是长期基础货币,而相应压低货币乘数”,但鉴于中国央行“特殊的”资产负债状况,“降准”的真实意义更在于“基础货币的收短放长”,而并未实际增加基础货币投放。

“收短放长”有利于金融长期化过程,但并不足以压低货币乘数,不足以扭转金融短期化趋势。所以,现在“货币政策短板”倍显突出,应该尽快转变,以确保中国“经济弹性”得以强化,至少不被弱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弹性   乘数   经济   大有作为   定力   内需   央行   中国经济   韧性   中国   余地   货币   潜力   精心   优势   基础   财经   文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