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来源 腾讯文化(ID:TencentMonthly)

在鹅厂,年龄不是衡量年轻的标准,论资排辈也大可不必。

前几天是五四青年节,来跟你分享7位“后浪”的鹅厂成长故事。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诗和远方是什么,我要去看看

@Pipin,思考和行动都在路上的产品经理

2018年毕业后,我很荣幸地通过了鹅厂的面试,成为一名微信小程序的产品经理。

刚来TiT报道的第一天,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还没领到电脑、没坐到工位上,就放下书包跟团队一起参与讨论了。我发现在这里,大家好像无时无刻不在讨论。

那天挺让我吃惊的是,我什么设备都还没有,居然和大家一起开会到晚上1点。就是有一种,每个人都很有热情,希望有更好的方案满足用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愿意投入时间去讨论的状态。我完全被这种团队的文化吸引了。

刚开始,也有一段时间不太适应。我比较有自己的想法,会抛出很多从自己角度出发的五花八门的想法,却都被打回。没有挫败感是假的,后来才意识到自己想法有多不成熟。原来在这里,有一套自己的价值取向,我才真正了解到做一个产品,原来可以有这么多的思考和价值考量,这是在其他地方不会感受到的。

我们还会经常跟GM一起开会,当坐在一个桌上讨论的时候,是没有层级差距的,每个人的发言都是平等的,只要你说的有道理,大家都会听你的。

我的同事们给我取的外号叫“TiT贝爷”,因为我喜欢户外运动,尤其热爱爬山,爬到山顶看看这个世界有多美,最喜欢川西的雪山。

平时我喜欢走路回家,很多短视频都是下班路上记录下来。我喜欢广州,虽然是一线城市,但不乏温馨、古老的角落,是真的在生活。

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工作和生活可以平衡,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前进,让思考和行动都在路上。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和产品一起光速成长

@Walt,200天司龄新人产品经理

2018年夏,我在“腾讯云投屏”的小团队实习。四五个人喝着奶茶,不时发想:总有一天,我们的产品也能出现在更多会议室的屏幕上。

2019年秋,我正式入职腾讯。团队正筹备一个叫“腾讯会议”的新产品。入职不到一个月的我第一次独立负责了腾讯会议的上线计费模块,第一次见证了产品的从零到一。

2020年春,疫情来势汹汹,远程协同办公的需求激增,整个团队直接告别假期投入战斗。十万紧急,一切都要“马上做”,唯独用户体验需要反复打磨。成千上百次需求的激辩中,没有人在乎你是GM还是新人,因为在讨论中,唯一的“话事人”叫用户。

从除夕到元宵,初出茅庐的腾讯会议一度登顶App store办公类产品,我自豪自己参与了它的光速成长。虽然很久没空登陆自己喜欢的moba游戏,但我感觉现实中的自己“升段位”了。

现在,我还会经常问我的师弟师妹关于腾讯会议用户体验的问题。身边的人用上自己做的产品让我非常“暗爽”,但我不会告诉他们这是我是腾讯会议的产品经理,怕他们知道后反馈时“手下留情”。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Suesue叔叔,用镜头记录生活的鹅厂毕业生

我是来自微信支付的Sue,大家喜欢亲切地叫我“叔叔”,是新鲜出炉的鹅厂毕业生哦。

最初因为一心只想来腾讯,投简历我只投了腾讯。说来有点糗,从提前批、到正式批、再到内推面试,每次都是走到最后一轮没通过。

不过,我是那种决定要做一件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人。在深圳场终面没有通过后,我买了张高铁票就直奔广州“霸面”:“我是来霸面的,如果觉得合适请联系我。”

我觉得没什么好丢脸的,就算失败了也不会怎么样。

就这样,去年研究生毕业后,我通过了严格的WXG面委会考核,正式成为鹅厂的一员。心心念念的大鹅厂,终于张开双臂拥抱了我!

在WXG,有些同事们认识我是因为我参加的“课外活动”——“微信支付年会主持人”、“公司年会WXG舞台剧节目女主”。今年2月,我开通了视频号,2个月左右的耕耘,我的粉丝数进入了全国前100名,单篇阅读量破100万。

也许很多人觉得,“她就是喜欢美美得拍照而已吧”。

其实,现实生活中,同事们对我的评价是个不折不扣的“屌丝”,这些业余爱好都是我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做的,我喜欢厕所蹲坑、排队打饭、睡前玩手机的时候剪辑视频。热爱的事情做起来真的不会累,很起劲!

做一个有趣又能干的人,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工作就用力工作,生活就用心生活,做什么都投入进去。

转正后零产品基础的我,独立负责了一个比较重要且复杂的产品策划项目。刚开始真的有无从下手的慌乱感,焦虑了很久。不过,这真的是我的dream job,帮助全中国2亿师生提升校园支付与生活的信息化水平,是有助于整个教育行业、社会提升运作效率的事。去年下半年,我们的业务指标翻了10倍,我在其中贡献了小小的力量也觉得很荣幸。

我喜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敢吃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本性,足够坚定、努力、合作,就会拥有主角光环!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总是成功

@Ken,“踮脚向上”的90后总监

我最怕提前养老。从毕业到现在已经七年,我在工作中的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在寻找新的挑战,做一些“大家没那么看好”的事。

2014年校招进入腾讯,我先是在PC开放平台做了2年产品经理。彼时PC业务已经开始下滑,大量中小型App难以为流量付费。我们从头尝试,推动以百亿流量资源培植百家独角兽的“双百计划”。

一开始,完全是堵着一口气在拼,踩了好多坑。所幸,腾讯并不是从一次成败看一个人。如果你尽了全力,尝试了所有方法,你会在这里有更多的机会。身边的伙伴一直给我信念“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5年过去,我们扶持的企业里出现了6家上市公司,其中就有拼多多这样的行业新贵。当初的“荒地”逐渐成林,我和团队又找了一个“没那么被看好”的事儿来干:为腾讯新文创营造更好的内容生态。这一次,我已经没有过往的纠结。我明白,努力改变你所在的环境,比起选择一个更适合的环境,能让人成长更快。

现在,依然有很多毕业生主动加入各种充满挑战的新业务中。我认为这就是腾讯的“牛仔精神”,我们的活力所在。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墙头磕得够快,迷茫就追不上我

@晓凡,混迹饭圈的女程序员

我是一个非典型女测试。

我是2016年校招进来的,但不是来自名校,也不是学霸。刚进腾讯那会儿,身边满是985、211的毕业生,个个都很优秀。第一次的绩效评定并不理想,感觉自己就是个小透明。学校考试有标准答案,但是工作中没有,怎么办?

我迷茫过,也有过自我否定,但好在心大,没让这样的负能量困扰太久。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摸索了一套“菜鸟”融入提升“土办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会写日报、周报、月报,把工作要点都写下来,再慢慢消化,这对我帮助很大。

“三年T9”、“火箭晋级”、“满星少女”,说实话,谁不喜欢这样的人设,要是能一直这样多好。但是,醒醒!现在技术、业务变化特别快,为了不落伍,每天必须都要学很多新的东西,比如,最近我开始学习AI算法。要保持人设不崩塌,要努力的还有很多。

每个人都有AB面,工作中,我是个“斗得过病毒,写得了代码,懂得了产品”的开发测试;生活中,有很大的反差,我是个中二的饭圈少女,追星女孩。可能有很多人对追星有偏见,但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很好解压方式和反向激励办法。

当负能量来袭想逃避的时候,想想我追的明星们他们在10多岁的时候已经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一次比一次优秀,我还有什么可蹉跎的呢?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别搞定关系,搞定问题

@Rita,不是你想象中的“女领导”

一个“只顾事儿”,没背景的人,在职场怎么混的下去?

在腾讯,似乎可以。

23岁,因为帮团队解决了比较棘手的商业化协作难题,我刚进入腾讯半年就开始带团队。身边所有人都比我资深。我翻着半人高的管理书籍,一边操心业务,一边担心人际关系。

因为实在“没手段”,我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捋清和不同合作伙伴的协作模式上。没想到,“有事儿说事儿”的风格在团队中竟然很快被接纳。业务迎来了逆势增长。

年月累积,我逐渐形成了自己和团队相处的方法:我很少去想过如何让老板和同事喜欢我,但经常去想我如何更高效和别人配合;我从不刻意和伙伴创造交集,但每次交集都会尽力达成默契;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去搞定问题,而不是去搞定关系。

在腾讯6年,我又作为新的管理者调任了多个不同的团队,有的甚至是跨事业群的调动。我曾共事过的伙伴们换了好几波,但无一例外的是大家都认可这种协作方式。有一次我到新业务开会,整个会上我只讲了战略和愿景,没想到所有人都听得特别投入,大家甚至忘了自我介绍。

我渐渐明白,我“活“下来了这件事,并不只是因为我,也不只是因为腾讯包容的文化,而更是因为这里凝聚了一群愿意实事求是,追求纯粹的人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因为热爱,所以持久

@Jay,12年后,我还是那个码博少年

2008年,一个后端程序员刚刚从IT转行互联网行业。一切都很新鲜,他决定打开电脑,码下第一篇属于自己的技术博客。那是一篇关于sed用法的短文。这一年,亿万用户通过腾讯网和QQ弹窗了解北京奥运的最新动态,他参与的技术项目完美支撑了当时互联网行业的“顶流”。他感知到互联网“海量之道”的魅力,更珍视每一次经验的记录与传承。

身处腾讯十多年,他不断的在行业前端和各种历史时刻相遇。不同类型的挑战让他的“武器库”日渐丰富。他也时常在腾讯内部分享中与各路“大牛”神交。内外兼修之下,技术博客的内容也逐渐丰富。浏览量从个位数逐渐爬升到百万级。

云时代来临,开源协同成为腾讯技术文化的风尚。这个爱“码博“的程序员又自己组建了开源项目,把经验反哺到组织当中;开源中遇到的难题,又成了博客的新素材。有人在博客里“催更”。这让他觉得新的热情又涌了上来。

2020年2月21号,他写下第523篇技术博客。此时博客的PV已经超过400万。

这个爱写博客的程序员就是我。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云时代。我和鹅厂并肩感受技术的演进。只要还在“码博”,我就觉得我还年轻。

正如《后浪》的视频里,敢想敢拼的“冲劲”、一往无前的“热血”、无限“潜力”和“创造力”,这才是鹅厂青年的样子。

他们会因为参与到一个亿级产品而忘情投入

他们敢想敢干,用力工作和生活

他们会因为自己微小的力量而兴奋

他们愿意挑战不被人看好的事情

他们不期待标准答案,带着一颗纯碎的心寻找答案

他们希望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他们只要做着自己热爱的事情,就依然还是少年

只要你有自己的主张,就不需要被定义。

愿你不必等待炬火,也能成为自己的那道光。

来源 腾讯文化(ID:TencentMonthly)

腾讯云启产业生态平台,通过投资、孵化、服务、培训等引擎,构建腾讯产业核心生态圈。

在腾讯,没有一朵“后浪”需要被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后浪   腾讯   程序员   定义   团队   经理   会议   业务   喜欢   用户   文化   行业   工作   财经   产品   技术   博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