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掀起科技分流 中国宜独立自主

5月10日,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共和党领袖、国会议员麦考尔敦促国会与美国政府合作,全面审视美国目前在半导体行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并研究如何保持美国的主导地位。

麦考尔表示,“虽然美国在设计非常先进的半导体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它们越来越多地在海外制造。简单地说,我们需要确保下一代半导体在美国国内生产。与此同时,中共通过积极的投资,旨在控制整个半导体供应链,从研发阶段,到设计和制造。正如冠状病毒大流行向我们表明的那样,美国需要工业能力来生产各种重要产品,以确保我们的安全。这将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我们对中国的依赖”。

美国掀起科技分流 中国宜独立自主

麦考尔这番表态其主要目的是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使美国能够完全控制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过程。

长远来看,美国此举最大的影响就是割裂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美国通过政治手段逼迫一些国家或地区站队,比如限制荷兰ASML向中国晶圆厂出售EUV光刻机,或者是限制日本信越、胜高向中企出售原材料,或是限制台积电给大陆企业提供代工服务......凡此种种将会割裂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同时,美国此举会引发其他发达国家效法,比如日本经济产业省就为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公司在日本设立生产和研发基地,加强半导体供应链本土化。在发达国家将半导体工厂都集中于本土后,将会限制半导体技术扩散,加强西方国家对半导体技术的垄断,使全球发展中国家很难参与半导体技术产业中,整个半导体产业进入逆全球化时代。

如果这项政策被落到实处,首当其冲的并非中国大陆企业,而是中国台湾省的半导体公司。虽然美国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去工业化,但在半导体这一块,家底还是比较殷实的,美国英特尔公司是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部环节的半导体企业,而且在过去十多年里,一直掌握着全球最尖端的半导体制造工艺。

美国掀起科技分流 中国宜独立自主

半导体制造产业之所以会被转移到东亚,主要还是美国科技公司内部激烈竞争和行业分工的结果。早期的半导体公司都是IDM模式,也就是英特尔这种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全部环节的企业。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设计和制造能够密切配合,研发出性能非常不错的芯片,但缺点是成本高昂,只有行业霸主才有足够的产能去平摊成本。

之后整个行业出现了一次分工,那就是设计和制造分离,这种模式的缺点是设计公司和制造公司之间会有技术保留,且沟通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会比IDM模式高,优点是可以大幅平摊芯片制造成本。在英特尔称霸后,IBM、AMD没有足够的产能来平摊成本,无法支撑自己的晶圆厂,就把晶圆厂卖给中东国家的财团,成为了现在的格罗方德公司。

在这次行业分工中,台积电抓住了机遇。由于英特尔在过去几十年的市场竞争中树敌无数,使众多美国半导体设计公司与英特尔存在竞争关系,这使AMD、赛灵思、高通、英伟达、博通等公司都倾向于采用与自身不存在竞争关系的台积电的制造工艺。加上台积电大量收取各家订单之后,可以用更加庞大的产能压缩成本,这使台积电的制造工艺在全球市场非常具有性价比。

正是因此,台积电一举成为全球晶圆代工行业的领头羊,并占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市场份额。在制造工艺上,台积电已经有隐隐超越英特尔的势头。半导体制造产业对封装测试有一定引领作用,日月光半导体也借着台积电的东风,成为全球封装测试行业领头羊。

当下,麦考尔呼吁把半导体制造工厂迁回美国,以及美国政府就与台积电进行谈判,要求台积电在美国建立工厂为苹果公司代工芯片,这和当年特朗普要求福特、大众等汽车厂商把工厂迁回美国类似,直接动因还是复兴美国制造业,兑现竞选时给选民就业岗位的承诺。将来美国政客很可能会以比较强硬的姿态要求台积电和日月光在美国开始工厂。

由于台积电体量巨大,且先进工艺线的投资金额过于巨大,台积电投资一条5nm工艺线就耗资250亿美元,一下子把全部工厂搬迁到美国基本不具备可行性,因而将来很可能是台积电在美国开设先进工艺分厂,承接部分美国IC设计公司的订单。

在短时间内,麦考尔呼吁中的美国IC设计公司的芯片全部在美国制造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长期来看,如果麦考尔的提议能够成为美国长期遵循的国策,那么,美国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掌控将会与日俱增,中国大陆企业将会面临越来越艰巨的考验。

自特朗普发起贸易摩擦以来,全球化的大门已经缓缓的被关上,美国已经开始在半导体领域孤立中国,从西方引进半导体技术,或和西方开展半导体技术合作的难度会越来越大,一些依赖欧美公司技术授权的公司,存在被釜底抽薪的风险。比如国内一大批依赖ARM授权的芯片设计公司。

有鉴于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一方面要破除“融入国际主流”、“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思想桎梏,要敢于和西方技术做切割,实现核心技术自己掌握,发展路线独立自主,和西方科技公司抢市场,力争“让洋人去吃土”。另一方面,全行业要通力合作建立红色产业链。在指导思想上,不过分追求局部技术的先进性,力争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美国掀起科技分流 中国宜独立自主

虽然媒体和大众的目光总是聚焦于尖端工艺,但真正对尖端工艺有需求的只有消费电子市场,交通、能源、电力、装备制造、军工、汽车电子等都还在使用相对老旧的工艺,这是一块很大的市场,国内企业可以从这块市场入手,构建红色产业链。同时,党政国企和国内战略行业优先采购这些自主可控芯片,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螺旋式提升。这样,用90nm工艺线赚到的钱,可以养65nm工艺线,然后用65nm工艺线赚到的钱养40nm工艺线......随着制造工艺的提升,红色产业链的覆盖范围会越来越广,最终使红色产业链可以脱离政府补贴和扶持,在商业上形成正循环。这种发展模式会比技术引进模式慢,但胜在根基扎实,自主可控,即便外部环境如何恶劣,依然能我自岿然不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美国   中国   英特尔   独立自主   产业链   半导体   芯片   工厂   成本   模式   工艺   测试   全球   行业   财经   技术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