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当下,国内(桌面、服务器)CPU与外商有较大差距,除了海光在性能上可能具有一拼之力外,其它国产CPU在商业市场上面对英特尔、AMD基本不具备竞争力,因而只能在篱笆墙内的市场角逐。而为了能够进入篱笆墙内的市场,就必须符合自主可控标准,进而导致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从国外买源代码,买IP做SoC设计的厂商都宣传自主研发、自主可控。受国际大环境影响,网信事业发展如火如荼,有望成为千亿级市场,铁流简单盘点各家CPU,对未来发展做一个预测。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申威

申威采用自主定义的SW64指令集,有别于引进的CPU指令集,是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能力不受限制。这里再强调一下,DEC已经挂了20年了,别给SW找爹了,SW不是Alpha指令集。不会被断供、制裁,或停止收取的风险,可以关键领域提供长远的、可控的供应链和技术支撑。能同时解决“下绊子”、“卡脖子”、“捅刀子”等问题。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申威最大的特点就是独立自主,安全可控。申威CPU的结构设计、逻辑设计、正确性验证、物理设计、及测试封状等由我方独立完成。申威CPU不存在人为安全隐患,现行木马、病毒无法攻击,开展了高等级安全的特色设计。

申威CPU的性能也很不错,基本国内第一梯队,而且是超算加速器、服务器CPU、桌面CPU、嵌入式CPU全线发力,都做得不错,这个很难得。其中,SW26010助力神威太湖之光,新一代的众核芯片将用在E级超算上。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SW的短板在于软件生态,以及受体制机制限制,在商业化力度非常弱。SW的未来应该是特定应用和J的一些应用。相对于个别厂商借助大环境在全国各地圈地要市场要政策,SW的表现非常佛系,压根就没有去借政策东风圈地,反而按照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稳扎稳打。这会让SW的路子走的比较稳,但也会使SW失去很多机会,失去不少市场。

据小道消息,SW3232、SW432正在验证中,性能基本达到预期。铁流认为,在篱笆墙内的市场SW会有一席之地,能够完成很多关键任务,会取得比较耀眼的成绩,但市场份额会比较一般。


龙芯

龙芯和SW一样,都走独立自主路线。根据龙芯官方的说法,2020年2季度后流片的CPU均支持Loongarch。龙芯和SW一样,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从零开始自主设计的CPU,各个模块基本自主设计。龙芯在发展路线上选择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呼吁构建独立于Wintel和AA体系,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龙芯坚持自主路线,并非是找不到“洋爹”,才坚持自主,AMD、IBM都曾经试图和龙芯合作,劝说龙芯引进AMD、IBM的技术,放弃自主技术成果。只不过龙芯不为所动。由于在“十二五”期间,核高基等项目大力扶持技术引进项目,龙芯基本断奶,只能找投资人筹钱和自己在商业市场赚钱养活自己。

龙芯的优势有两个:

一是队伍团结,有战斗力,发展后劲强。龙芯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国家断奶后经历过低谷,走了不少人,但这个过程犹如长征,是淬炼队伍的熔炉。在经历最艰苦的岁月后,磨练了员工的意志,锻炼了能力——打个比方,“十二五断奶”犹如开启长征,3A2000问世好比是长征达到陕北,3A3000则是平型关战役,3A4000则是百团大战。最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加上川普的“神助攻”,龙芯将来只会是蒸蒸日上。从产品上看,龙芯CPU设计团队的实力很强,从龙芯3000到龙芯4000,在制造工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设计能力,将CPU性能提升90%以上,这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二是方向明确,契合当下大环境。龙芯提出构建独立于Wintel和AA体系的自主技术体系,在几年前,一些人会嘲笑龙芯自不量力,或者是嘲讽龙芯重复造轮子。但在国际大环境风云突变的情况下,龙芯在多年前就提出独立自主,另起炉灶,则展示出龙芯非常具有远见。由于具备独立自主的特质,使其在当下这种环境下,必然会越来越受高层重视。龙芯官方的PPT表示“国内CPU市场份额最高,保持主流路线地位”。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FT

FT多次更换指令集,在购买ARM指令集授权后这些年保持稳定。FT处境比较尴尬,早些年ARM声称进军服务器CPU后,FT想要抱ARM大腿,希望ARM生态在全球成型,这样可以去跟生态。结果ARM的生态依然局限于嵌入式,在桌面和服务器上还是比较一般,X86依然牢牢统治着PC和服务器,跟生态的企图没能实现。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就篱笆墙内市场来说,很多定制化的需求,很多应用必须自己去移植,生态必须自己建。如今非常尴尬的地方在于,当年选择购买ARM指令集授权,当时的想法可能是基于跟随策略,如果全球ARM服务器生态能够成型,那么,FT就能跟着大势在商业市场赚钱。


结果全球ARM服务器生态没能起来,FT只能往篱笆墙内市场谋生存,但在篱笆墙内市场,ARM又无法带来明显的生态优势,反而ARM授权问题成为FT的阿喀琉斯之踵——把英特尔的CPU换成ARM,纯属“刚出虎穴,又入狼窝”,是用一副洋锁链(ARM),换掉另一副洋锁链(英特尔),在当下这种大环境下,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由于CEC对长城、FT和麒麟软件进行了整合,在全国各地采取了投资换市场的策略,以W州为例,由于投资建厂,CPU和OS基本被FT和麒麟包揽。在投资换市场的策略和接盘KP的背景下,FT在网信市场份额飙升。据PPT,FT出货量预计破150万片(签约出货量200万)。在2020年,FT表现堪称XC市场最大赢家。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兆芯

兆芯的技术源自VIA,是一个技术引进项目。相对于国内一些明明是技术引进却偏偏鼓吹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CPU来说,兆芯承认技术源自VIA,也算是光明磊落(虽然一开始也是遮遮掩掩)。

兆芯出了五款CPU,第一款是ZX-A,是拿VIA Nano国内团队重新走一遍。

第二款是ZX-B,最大变化是把工艺台积电换成境内华力微的工艺。

第三款ZX-C,主要是采用28nm工艺,主频提升到2Ghz。

第四款是ZX-D,在微结构上做了调整和修改,增加了集成度,工艺还是台积电28nm。

第五款是ZX-E,是进一步在ZX-D的基础上,对微结构进行提升,在工艺上采用了台积电16nm,把主频做到3Ghz。从中国软件测评中心的测试结果看(ICC编译器),SPEC int2006高达29.2,SPEC2006 int rate高达170。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从兆芯的发展历程来看,是非常典型的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据小道消息,兆芯下一代CPU同样使用16nm工艺,在IPC上提升60%。如果真能够实现,则可以视为再创新成功。如果IPC依然裹足不前,则说明CPU消化吸收再创新难度较大,兆芯用了7年依然没能尽全功。

就兆芯的前景来说,由于兆芯性能相对于国外X86 CPU来说比较弱,显然不适合与英特尔、AMD拼性能。比较合适的一个方向的低功耗上网本。就这个市场来说,除非兆芯能把CPU做的非常廉价,否则在商业市场上基本不具备和英特尔、AMD竞争的实力。而价格恰恰是兆芯的命门,由于产量较小,成本平摊不下来,因而商业市场上兆芯短时间内是没戏的。

就篱笆墙内市场来说,据小道消息,兆芯出货量达到FT的一半左右,未来也是没多少忧患的,考虑到上海的财力,只要上海依然鼎立支持,兆芯就能够割据一方,继续生存发展下去。


KP

KP是最近才入场的新秀,和FT一样,也是当年看好ARM服务器CPU的前景入坑,希望ARM服务器生态起来后,跟生态赚钱,重复其手机SoC跟着谷歌和ARM身后赚钱的模式。铁流曾经与HS公司员工交流,对方颇为自命不凡,看不起政府和政策扶持,并放豪言“目标是商业市场,政府爱买不买”。只不过天不遂人愿,ARM服务器生态一直没起来,商业市场依然是X86的天下。于是改头换面标榜自主,全力冲击篱笆墙内市场。

相对于龙芯和SW技术迭代演进路线清晰,以及兆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后五款CPU技术迭代,KP CPU则属于横空出世,一口气吃成胖子,先是买ARM公版(A57、A72)设计SoC,搞了3代产品之后,然后横空出世自称是业界最强ARM based处理器,而且还声称自主研发。关于所谓自研核心,微架构披露,裸晶展示,第三方分析的资料少得可怜。需要说明的是买IP设计SoC与从零开始设计CPU完全不存在技术延续性,从ARM公司买几代IP,然后并不意味着就获得这些IP的设计能力。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KP的这个研发历程与宏芯研发CP1标榜自主可控,华芯通研发昇龙CPU标榜自主可控类似,与国外英特尔、AMD、IBM、ARM、RISC-V、MIPS、DEC、SUN等公司的技术迭代演进完全不同,与国内龙芯、SW技术迭代演进也不同。技术都是迭代演进的,CPU横空出世且立马具有高性能,与完全自主可控、完全自主研发是存在矛盾的。


KP最大优势是背靠通信寡头,舆论操控能力和政商关系强悍的一塌糊涂,可以获得各种政策倾斜和相关单位单一来源采购。2020年更是在全国到处圈地要政策,据不完全统计,KP与北京、天津、福州、厦门、成都、绵阳、重庆、上海、郑州、许昌、青岛、济南、合肥、西安、九江、南京、广州、深圳、东莞、南宁、太原、杭州、宁波、桐乡、武汉、长沙、醴陵、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城市签订协议,建立KP产业基地,向地方要相关市场采购份额,斩获颇丰。如果不是台积电断供,完全有能力力压FT。

不过,KP也有短板,而且还颇为致命。

一是依赖ARM授权,存在巨大不确定风险。虽然国内一些企业把CPU自主可控的希望寄托在ARM上,但从ARM遵从西方政客的指令参与对H的制裁来看,ARM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如果ARM被英伟达收购后,美国对ARM的掌控达到顶峰。

第二个短板是对台积电先进工艺的依赖。KP 920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台积电7nm工艺,而要实现7nm工艺量产,对于大陆晶圆厂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去年的文章中,铁流就写道“由于台积电的设备和原材料基本来自ASML、应材、科林、科垒、信越、胜高等欧美日大厂,且大量股权被西方财团持有,川普一旦以断设备、断原材料的力度强力施压,供应链断裂是迟早的事情。一旦失去了台积电先进工艺,将面临休克的风险”。目前,铁流的预测已经变成现实。诚然,KP在全国各地大规模圈地建园子,市场份额一度暴涨,但因台积电断供的因素,市场份额受到较大影响。最后只能由FT接盘,助力FT市场份额飙升。


篱笆墙内市场的未来是龙芯和ARM相争

总的来说,国内几家CPU公司都有自己的根据地,都有实力割据一方。考虑到我国一些省级单位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几乎等于欧洲一个国家,因而举省(直辖市)之力养活一款CPU基本没啥问题,如果不发生较大政策变化,上述5款CPU都能生存和发展。

不过,就问鼎中原而言,当下有潜力的只有龙芯和国产ARM。从数据上看,龙芯、FT、兆芯和KP的份额都不低。从2020年的情况看,国产ARM明显抬头。虽然龙芯和FT都有宣传自己市场份额最高,但都有一些水分的,比如龙芯在去年还公开表示占有“70%以上份额”,今年就不谈比例,只说自己份额最高,而且还不是说今年XC市场份额最高,而是用了比较模糊的说法。

而FT相关的PPT里,则往往要分别说明签约量和出货量,行业人士告知,FT的一些出货量其实压在CEC麾下的整机厂手里,所以导致在网信事业热火朝天的情况下,FT营收13亿,集团麾下整机厂前2020年三季度反而亏损1.63亿。

国产CPU群雄逐鹿谁主沉浮


另外,个别厂商在抢市场方面存在不顾大局利益,只顾小团体利益,一心“落袋为安”的问题,行业人士告知,该厂商跑马圈地完全不顾台积电断供问题和实际履约能力,动用强悍的政商关系先抢来了再说。然后由于台积电断供的问题履约能力掉链子,无法交付,FT因祸得福顺利接盘。


铁流综合了一下信息,按照上述几家CPU的出货量(包括积压在整机厂的CPU)排名依次是FT、LX、ZX、KP、SW。有鉴于台积电断供因素,KP暂时不做探讨,先单独比较龙芯和FT。


龙芯的优势有两点:一是独立自主,不仅核心IP自己掌握,连指令集也开始搞LoongArch。研发能力和后劲强,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又红又专”的属性给龙芯加分不少。二是单核性能提升较快,就3A4000而言,在采用相同工艺情况下,性能提升超过90%,而3A5000已经流片成功,估算单核性能可以提升40%左右,3A5000的裸CPU性能就网信市场而言已经达到性能过剩的范畴。

FT的优势则是可以借助CEC垂直整合,FT可以借助CEC的力量把整机厂、OS厂商和CPU整合到一起,并且以集团的力量圈地,抢占篱笆墙内市场份额。在KP未解禁的情况下,2021年的网信市场可能会是龙芯和FT的对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铁流   英特尔   篱笆墙   技术引进   群雄逐鹿   出货量   独立自主   圈地   可控   自主   生态   性能   工艺   服务器   财经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