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1


开始之前,我先讲个有趣的观点——我一直觉得自媒体是个吃身体素质的行业。


别笑。


我没开玩笑。


我们算一算,你想要做自媒体,一要能够坐住板凳,有稳定输出的能力,这要求你有铁打的脊椎和腰椎;


二要能够熬得了夜,能跟住热点,这就要求你有丰沛的精力和头发;


三是要求你体力好,一定要遭得住各个城市乱飞,参加各种展会时体能跟得上,至于灵感和天赋,这反而是比较靠后的东西。


因为没有身体,你直接就胯了,灵感天赋都给火化了。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能疯狂更新,我要感谢父母给我的熬夜基因。


没想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竟然是这种实现方式。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前两者好说,最后一点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在开玩笑。


那咱们聊个很常见的话题,参加活动。


我是真的试过带着笔记本跑各种节日和展会的,甲方往往会租很大的场地,设置多个展馆,你需要快速穿梭在几个场馆间,参加会议,记录内容。


天一热,你会觉得背上这玩意儿像是个火炉,又重,又不敢丢下它,离它太远。


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电脑本是个立命的工具,可这时它想要我的命。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等你费解找到会场,看到人家都正襟危坐,你满脖子汗的打开笔记本记录内容,风扇转的跟烧柴油的一样,准能引起他人侧目;


你说你带个轻薄本出席,它再轻薄也会键盘劈里啪啦的响;


一进会场,就好像是回到了小时候网吧的劲舞团现场。


你说你一赌气,啥也不带,就拿个手机就进场,那你就要做好开一场会,却啥也没记录的准备。


你有合适的工具解决这个问题吗?


你没有,那就得拼身体。


这叫啥,这叫用身体写作。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这几年智能办公本这个新品类诞生时,再参加展会时,我已经看到不少资深同行迅速换上了新装备,或是装备上了能够语音转写的轻便设备。


最让我震惊的还是一些头铁的同行,他们能背着五六斤的游戏本四处开会,四处穿梭,满身大汗还说自己不累。


小伙子你身体素质这么好,我高低得拿你做个药材。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2


这时再想一想,做自媒体的确是这样。


尽管互联网拉平了门槛,但我们时刻要面对工具上的不便,遭受着工具带来的痛苦。


后来我想了想,光自媒体这行受这罪吗?


不是的。


大家一起受罪。


你是大学老师,四处参加学术会议,或者举办讲座,不一样吗?


你是咨询师、律师、记者,你走访各处进行采访或接受咨询时,不一样吗?


就算你是作家,就真不出门了?不去采风?不记录一下市井人情?不去体验一下按摩风情?这份罪不依然等着你?


只要你经常出差远行,还需要记录内容,就要面对这样的困扰。


这样一来,这个困扰就不是某一特定行业人群的困扰,而是所有人群在面对这样的场景时必经的磨难。


我们拆分一下这个困扰本身,你会发现格外荒诞。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它本来是工具设计的不便,不专业,不能完美解决用户特定场合下的需求,是工具的问题,但是工具在特定场合中不好用的次数逐渐增加,从偶然事件变成了必然事件,它就成了一个负面因子,在滞塞信息传递,局限着用户的表达。


用户早就饱受设备的沉重和不便的困扰,将外出会议差旅与痛苦画上等号了,用户再遇到外出记录的选择时,这个因子将抬高用户的出行成本,用户会宁愿放弃外出错失灵感,也不愿意去出门采风调研,最后形成一个负循环。


它像是你鞋子里的一粒石子,你可以接受它偶尔出现,但是你鞋子里时时刻刻都有一个石子时,你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满脚流血,或是不出门。


你说走出去接触真实社会?我笑了,我打开电脑或手机,煲剧打游戏上网冲浪,哪个不比出门遭这个罪强。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但我们要承认,石子就在哪里,人不能被石子困住,你必然要面对外出做记录的时刻,就是有需要专业且便携的办公设备的需求,商业就是要发现你的需求,让市场给你带来一款专业的产品解决需求,来打破这个死循环。


那什么是专业产品?拆分下来就是几个要素。


一、足够轻便,同时兼具设计感,能够满足正式场合的记录需求;


二、这个设备在设计思路上要足够专业,去除冗杂的功能,减少花哨的交互界面,掏出来即时即用;


三、功能管用高效,工作内的使用体验良好,工作外用户也能用该设备进行提升。


管用,好用,乐意用,这就是专业。


这两年智能办公本这个品类应运而生,是必然的结果。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3


我身边最早用上智能办公本的,是牛老师。


他随身带了一台讯飞智能办公本,第一是他采访探寻的事件多,的确需要一款办公本帮忙记录,第二是比起电脑来办公本轻,刺探行业内幕时往来如风,不容易被业内人士抓住。


对方还想抓住牛老师泄愤,牛老师拍拍屁股,各行业的大裤衩又被扒掉几层。


牛老师夸这款智能办公本好用之处在于,论语音转写效果来说,这是讯飞的专业领域,信得过。


这款办公本就承接了讯飞的语音识别技术落地,双麦+扬声器的设定保证拾音和转写效果,打开会议模式就能实时进行会议记录。


在多方言、多语种、拥有行业专业名词的环境下也能从容应对,按照声纹自动区分出角色1、角色2、角色3,一点名字就可以进行修改,若是采访了个老外,甚至还能翻译出对话内容。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牛老师说到这儿,眼里有火,双手发烫,说他通过办公本已经谈了四个外国男朋友了,以后他就能花五个国家的养老保险。


好家伙,五常竟是你自己。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第二,这也不是仅能用来转写的设备,人也能够参与到记录过程中。


由于讯飞智能办公本采用墨水屏,能够用电磁笔进行手写记录,当会议过程中产生了灵感火花,能够及时记录。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在会议结束后点击手写的文字,能与录音和转写的文字一一对应。将会议内容转成PDF格式或Word格式前稍作编辑修改,就是一篇省时省力且条理分明的会议记录初稿。


那手写+语音转写两项功能过硬,就能打破场景的限制,在会议以外的场合玩出新玩法。


比如说在整合资料时,使用电脑时难免需要来回切换窗口,将PDF或视频上的内容手打至word中,现在可以不必来回切换窗口,只要念出自己需要的关键语句,交给智能办公本录音转写,再微调转写内容,就能得到一个大纲初稿。


抑或是在进行田野调查,或是与新朋友聊天沟通时,打开录音功能,就能时刻记录新知识,回来可以对内容进行消化总结。


从这两点上看,我们前面提到的设备沉重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在办公本这个品类上不再是问题,以往在工具层面上造成的外出门槛,也正因为新工具的诞生逐渐消除。


去除掉了鞋里的石子,你对外沟通的成本减小,就是能走向世界,多跟新朋友,新事物好好聊聊。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而在产品设计思路上,讯飞智能办公本作为一款工具不仅仅是对外的记录和转写,也留下了一个手写识别功能,相当于为用户对内梳理留下了一个窗口。


如果仅仅是对外记录,那一款录音笔足够了,但是当你结束了一段时间的会议,想将脑海中的灵感整理成文字时,这个手写识别的功能就是必要的了。


它能够自动识别你的文字,并转为可编辑文本,修改起来也很方便。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还是由于设备本身尺寸上的便利,进而能将场合的限制打破,无论是你在车上,还是喧闹的闹市里,只要想画画脑图,进行自我归纳总结,那打开办公本,身边所有的声音都可以变成白噪音。


没灵感,想要等灵感诞生,完全可以随手写写画画,信马由缰的进行发泄。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为了营造更纯净的对内思考环境,讯飞智能办公本也搭载了电子书和微信读书等功能,在闲暇时间里,你可以打开看一本书,不必担心伤眼睛。


这时一款办公本的意义,不但能帮用户主动走出室外,也同样能帮用户从室外走回内心世界,这就是专业。


你可以说论交互体验,它干不过电脑和手机,Ipad也比它好玩;


论逼格,它也并不是一款电子奢侈品,不够酷炫;


论功能,它更是精简至了几项,比起别的设备拼命堆功能,它的功能一只手就数的过来。


因为它就是个工具。


管用,好用,乐意用,就是最好的工具。


用户需要一条信息接收、梳理、表达的高速渠道时,讯飞智能办公本在迎合这个需求,创造了一个环境,用户可以用办公本清除杂念,自我精进,保持自律,踏上这一条信息高速路时,它的使命就完成了。


这就是一款工具最大价值的体现。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4


听完牛老师对讯飞智能办公本的介绍,我其实想到了一个本质的问题。


当我们在夸专业的工具时,我们在夸什么?


办公本,是一个工具;


人工智能,也是个工具。


工具能够帮助解决问题,但并不是仅仅为了解决问题。


当我们抱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工具时,所有工具就变成了性能的堆砌,成了一款要你命三千,最后各个场合都能用,各个场合都不好用,你又舍不得丢弃这个工具,反而成了工具的奴隶。


那是你用工具吗?


不,是工具用你。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我们再思考一下工具的定义,专业的工具,是替代了人的一部分功能,成为了人意志的延申,让人可以更好更快地缩小不合理优势。


不同人使用工具,随着他所处的行业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就能玩出新玩法,创造出新的内容。


这是人在使用工具。


拿着一款讯飞智能办公本,创作者可以多走出家门,在新场合记录灵感碎片,直接重组成新的作品内容,求的是一个创意性;


律师能够在交谈过程中掌握更细节的信息,不时回顾案件细节,求的是一个精确性;


记者能够快速搜集内容,快速出稿,求的是一个时效性。


有时候,快就是好,好就是快。


没个好身体,当个屁的自媒体?


不同的人使用同样一款工具,就是能使用它不同的特性,创造出不同的结果。


这样的一个工具,在减少了用户外出工作的不适时,还能够将用户的注意力留在合适的方向上,交给工具本身进行无限延展,随着场合的不同,最后能带来什么,是不可预料的。


同样,一款工具也能让不专业的人使用,成为用户成长的载体,并留给他保持自律和自我提升的空间,快速成长为专业的人。


一款工具,不是直接给出用户答案,而是给用户必然,也让用户能够寻找到一份偶然。


这是工具的全部意义。


让你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品类   石子   灵感   困扰   场合   身体   需求   老师   功能   会议   智能   工具   媒体   内容   用户   设备   财经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