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1


法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


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里面,是说起来大家嘴角就会挂起一丝笑意的。


乳法,甚至和苏联笑话一样成了一门显学,讲究的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从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到科西嘉的怪物在儒安港登陆,从马奇诺防线天下无敌到拥兵300万抵抗40天投降,讲的吧,都是历史上的事儿。


那历史上法国牛气过没有呢?


其实是有的,严格来说,法兰西在人类历史上一直是最猛的国家之一。


别笑,是真的。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和法国人一直不对付的英国人就做过总结,在《BBC历史》上就掰着手指头数过,过去800年里面法国参加的185场战役里面,132胜,10平,43负,胜率全欧洲第一。


也就是普法战争之后,法国才颓了,所以咱们要有一说一。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虽然发过一直很猛,但是一不小心这一颓,颓了多久呢?


颓到现在。


这不,马克龙老师,在里昂参加展会的时候,又被鸡蛋袭击了。


直接打脸上,鸡蛋还没破。


这个细节,大家要品。


说明大家五五开。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根据我在视频网站上看欧美国民偷袭欧美领导人的视频,总结出来了一个小规律,用的要么是粉末状暗器,比如面粉,要么是液态状苦无,比如番茄酱,剩下的固体形态的,基本都是一砸就碎的,比如生鸡蛋,比如奶油蛋糕。


这追求的,就是一击必中以后的破碎效果,持续伤害,覆盖加成。


威力可以不大,但侮辱性必须得强。


如果你之前看的比较细节,你会发现,我前面写鸡蛋袭击用了一个【又】字。


为什么是又呢?


因为马老师之前被鸡蛋干过,这次是梅开二度。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同样是马老师,2017年还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就在农业展上被生鸡蛋爆头过,额头中出,奇怪的黏液是流了一脸,非常的狼狈。


看起来都不像是马老师,像是用了马一龙。


那次爆的干净利落,但这次鸡蛋没爆裂,甚至还清爽接触面颊以后弹开了,只有一个可能,这个袭击者是在超市买了鸡蛋,还回家文火慢煮,弄熟了,才捏在手上搞偷袭的。


工匠精神出现了人传人,已经传到法国去了。


法国媒体自己都在说,这份不辞辛劳的匠人精神,是为了传达一个信息。


马老师你比鸡蛋还脆弱。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坦率地说,用鸡蛋来类比是不合适的。


因为鸡蛋好歹敢碰石头,马老师只会输掉裤头。


诱发鸡蛋袭击的动机是什么呢?


是拜老师。


拜老师虽然在屁股上丢了人,但不妨碍打马老师的脸。


美国最近坑了法国一大把,法国硬气了一个星期,又颓了,颓的是那么的自然,甚至颓出了熟练。


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事情其实很简单,2016年,澳大利亚起心动念要买潜艇,法国就积极开始接洽,2019年马老师更是化身销售员亲自飞到澳大利亚去游说,给折扣,给面子,一路舔,终于拿下了订单。


价值高达660亿美元,都抵得上法国一年多的军费预算了,不光是12艘潜艇那么简单,还有复杂的后续维护和人员培训,法国媒体保守估计会给法国带来千亿美元级别的收入,而且会持续几十年,在法国现在经济拉胯赤字高筑的情况下,那都是救命钱,所以被叫做世纪合同。


意思是这个搞不定,没有下个世纪了。


原本很正常,结果设计部分都搞定了,生产线都开始招标了,被人截胡了。


法国相当于在洞房花烛夜被人扒光丢了出来。


美国主导的美英澳在9月15号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也叫做AUKUS,由英国和美国一起支持澳大利亚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那澳大利亚一看,法国的是一般潜艇,这老大哥赏的是核潜艇,自然不是一个概念,而且这不是买现货,而是提供核技术,做的是知识产权转移。


所以澳大利亚二话不说,撕毁了和法国的合同。


法国蒙了,因为事前没有给法国打任何招呼,谈判也没给法国说一声,就最后告知了一个结果。


欺负人,也不带这样的。


合着我的五常是盗版吗?这到底是戴高乐还是戴高帽?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这事儿,就是又丢里子又丢面子。


里子,在于经济收入、就业机会、法国军工业发展。


面子,在于被盟友排挤在了讨论圈之外,而这还是马老师反复宣传的政绩之一。


这直接尬住了呀,所以法国的反应也是很强烈的。


9月17日,法国宣布召回驻美国和驻澳大利亚的大使,而根据法国外长的说法,这是外交部在马老师的直接指令下作出的决定。


大家都知道外交,是个是用最礼貌的方式说出最肮脏的话的艺术,召回大使,基本就和民间的要在对方父母坟头蹦迪一样了。


好歹,马老师硬了。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马老师的硬,不是自己的意愿,而是被内部逼的。


这其实也是有内部压力的,同样是在《Le Figaro》新闻的评论区里,法国读者直接说,法国应该退出北约,这个背后捅刀子的组织,求拜登不如求普京。


甚至还上升到种族问题,觉得骄傲的高卢人就不应该掺和盎格鲁-撒克逊匪帮。


而有这种民意,自然也有乘机推波助澜的政客,法国左翼政党不屈的法国的党魁,同时也是宣布参加2022年法国总统大选的议员梅朗雄,直接在《舆论报》上发文章,说退出北约是大势所趋,是历史潮流。


这老哥的施政纲领是很激进的,除了退出北约,还有退出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否决欧盟与美国及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协议,而且,要进行法国脱欧举行公投。


这老哥,其实和川老师有点异曲同工,讲究的是Make France Great Again,想要各种退群。


现在法国在国际舞台上被打脸了,而且砸了法国人的饭碗,自然这股压力又出现了。


于是法国要做姿态,而且是最威武雄壮的姿态。


支棱不起来,吃药也得顶上。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可惜,法国人可能自己都没想到,投降主义会再次降临巴黎,历史果然是一个循环。


15号被坑,17号召回,22号马老师就和拜登打了一个电话,进行了友好的磋商,拜登说sorry,马老师说哥你说啥呢,让我硬了这几天已经给我脸了。


三十分钟的通话,又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了。


我猜大使肯定也很懵逼,我回法国隔离还没结束呢,又让我去美国隔离?我这一个月就是酒店宅着了?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你说,这法国人能忍吗?


法国人外战外不外行不说,内战那可真是内行。


生活里面那可是燃油税涨价0.065欧元都要借机施展老传统罢工,附带个打砸抢烧的调性。


660亿美元的单子,平摊下来6700万法国人那都是每人小一千美元了,你说法国人气不气。


更何况,就坡下驴也没这么丝滑的,6天时间就松口,中间还夹杂了一个周末不上班,马老师冲冠一怒还没坚持到一个星期,你说法国左翼怎么想。


投降啊,又投降了,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于是,鸡蛋出手了。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在这一刻,伟大的鸡蛋小哥,继承了法兰西的光荣传统,太阳王路易十四,圣女贞德,拿破仑一世,加洛林王朝查理一世,卡佩王朝腓力四世在这一刻灵魂附体,鸡蛋小哥一个人,他代表了法国历史上还没有颓时代的历史传统,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


而这种精神,还不只是法国国内的左翼,今年的6月,马老师还在考察的时候挨过一个耳光。


28岁的耳光小哥,动手的是时候高喊Montjoie Saint-Denis……À bas la Macronie……


这两个口号,第二个是打到马老师,而第一个,很有意思,是法兰西王国查理曼国王的战斗口号,曾经还被印在法国国徽上,是法国大革命以后才被废除,现在是法国右翼思潮的代名词。


这耳光,打的也是马老师的投降主义,但是出发点有所不同,主要是觉得马老师没有维护法国的主题民族和传统文化价值,在难民问题上被欧盟当小喽啰一样使唤。


这小哥真是的,啥实话都往外说。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虽然出发点不同,但是法国左翼和右翼都得出了共同的解决,马老师,软,马老师代表的是,是投降主义的精神。


别人是一次收获卧龙凤雏,马老师是一次得罪左右两边,也算是玩出了风格,走出了精神。


不过话说回来,马老师这心,其实是向拿破仑看齐的。


在今年5月,拿破仑逝世200周年的纪念上,马老师做了长达20分的演讲,把拿破仑评价为伟大的战略家和立法者。


别看咱们国内对拿破仑评价还不错,在法国政坛,这其实是一个禁忌,很多人把拿破仑和暴君是画等号的,说发动战争死了百万人,说他在法国海外领地恢复奴隶制度,等等。


历史上就两个法国总统敢公开给拿破仑站台,上一个还是1969年到1974年的总统蓬皮杜,就是那个命名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人。


所以这给法国人留下一个感觉,马老师这老哥,豪横,再加上年轻帅气,动不动就寻求大国地位,比如跟在美国后面骚扰咱们国家,显得好像很虎。


但问题是细看他的一身,那虎是表象,投降才是精髓。


没有拿破仑的命,得了拿破仑的病。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最近孟晚舟老师安全回国,不禁让人想起了另一件美国干的坏事儿。


江湖上很多人都还记得,当年阿尔斯通公司被美国下套,高管皮耶鲁齐在2013年去美国出差的时候直接被逮起来了,说他在印尼贿赂当地政府,也不知道美国政府给印尼政府站台干什么。


为了逼皮耶鲁齐认罪,还把他和死刑犯强奸犯关在一起,可能期待晚上来一次灵与肉的交流。


阿尔斯通那不简单,号称法国工业明珠,水电设备世界第一,核电厂常规岛世界第一,超高速列车和高速列车世界第二就排在咱们后面,总归就是很猛,员工就有11万,当时的情况是,阿尔斯通是美国通用电气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全球和通用抢订单,于是美国政府老套路了,先抓你的人,罚你的款,然后各种调查你的业务,弄得你要死不活的,最后收购你。


你猜,那么大的企业的核心业务部门,2014年被通用电气收购的是,给了多少,才170亿美元。


其实最开始是给130亿美元的,当时德国西门子,日本三菱公司听到还有这种好事情,都跑过来,张口就是200亿美元,但是大家也知道,美国一通操作怎么可能让日本德国摘桃子,直接放话说你们敢收购我就敢罚款你们,10亿美元起步,之后用对阿尔斯通的方式对付你们,西门子和三菱公司瞬间也怂了。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这事儿和马老师什么关系呢?


这种败家子卖家产的行为,原本的法国经济与产业振兴部部长死活不干,甚至对法国对外安全总局求助,当然是被拒绝了。


而当时的法国总统,上代目投降主义教父,那是优良传统很稳健的,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直接把这个一心为国的经济部长给撸了,换上来的,就是马老师。


上代经济部长还想推和西门子合作,马老师一票否决了,最后,阿尔斯通核心业务顺利的被美国企业收入囊中,剩下的部分就和二战时期贝当建立的维希法国一样,守着残山剩水继续风雨飘摇,从此掉出了世界五百强序列。


所以你看,马老师第一次进入法国政府核心圈层,靠的就是一手干脆利落的滑跪法国输了,但他赢了。


赢麻了。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马老师当总统以后,这膝盖骨也没有硬起来。


2018年,马老师上台的第二年,法国因为油价上涨爆发了黄背心运动,整个巴黎都燃烧起来,没办法,马老师上台的时候说的好好的要减税,结果你还增加燃料税,本来法国经济不景气民众心情就不好,生活压力大,你还骑脸,这就引爆了。


黄背心运动最开始的口号,还是“法国人不想要面包屑,他们想要整颗法棍”这种比较虚的内容,后面就实际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恢复对高收入者征收财富税。


黄背心一上街,马老师见不得这个阵仗,投降的那叫一个麻利。


先是宣布每个月月底薪资上调100欧元,然后鼓励企业给员工发年终奖,不对养老金征税,那燃油税上调自然也是停下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老师这操作也可以被解释为扫黄。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马老师基本是全盘接受了黄背心运动的要求,而法国公会立马开骂,你一遇到压力就仓皇让步,这是给法国政治开了一个坏头,以后任何改革,哪怕是必要的、亟需的,受损害群体只要一上街,政府就妥协,还玩儿个锤子。


马老师的重振经济计划,直接挂掉,也无所谓,投降才是这老哥的主旋律。


当然黄背心运动是别人国家的内政,总统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家人投降那不算投降,叫倾听民众心声。


但是马老师当总统以后,对外,那也是滑跪出了姿态。


好歹是他没去奥运会,不然他得包揽冰上运动金牌。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这时请出喜闻乐见的川老师。


2018年,马老师踌躇满志,要构建新欧洲秩序,建议欧洲要打造自己的军队来保护欧洲。


川老师立马,在自己的主要工作场所,推特上说:


在美国(军队)来到之前,他们(法国人)正在巴黎学习德语。


赶紧给北约掏钱!


这就是骂祖宗了,骂你们二战跪的快。


实话实说,川老师的历史水平,大家都知道的,当年法国对美国好啊,为了支持美国人独立战争,又是派兵又是派船,决定性战役之一的约克敦之战更是赤膊上阵,最后投降书上获胜方署名都是华盛顿加法国罗尚博伯爵和法国格拉塞伯爵,为了支持美国独立,路易十六还在国内加税,最后弄得自己头都被砍了,不然江湖上也不会给路易十六带上真*美国国父的称号。


江湖段子,自然戏谑成分多,但是法国挺美国独立是事实,自由女神像还是法国送的呢。


说一句父爱如山,可不为过吧。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结果现在风水轮流转,美国这个带孝子狂揍老父亲。


被川老师全球广播的骂,马老师怎么回应的呢,表示,不评价。


川老师不放弃,又发了两条推特继续攻击,马老师表示,继续不评价。


真是北美群童欺我老无力,看我找德国出出气。


打不过关张那还打不过刘备么,马老师换个战场,对德国出手,大家都知道德国和俄罗斯弄得北溪2号对吧,马老师又上,呼吁德国放弃北溪2号天然气项目,德国表示,你是谁你说啥,继续修。


所以马老师被左翼扔鸡蛋,右翼打耳光,不是突发事件,而是长久投降主义积累起来的必然。


脸上和装了磁铁一样。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说起来,被扔鸡蛋,不一定就代表怂。


当年一战之前,德国和奥匈帝国意大利已经结成了三国同盟,目标直指英国,面对赤裸裸的威胁,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访问巴黎,给自己拉队友组团战。


英国和法国,百年战争都打了两次,打出来的都是血,留下来的都是仇,爱德华七世出发的时候,首相就说,您老人家去,要准备好被侮辱。


爱德华问什么样的侮辱,首相说可能有鸡蛋会打在你的脸上。


法国人果然不负重托,爱德华七世刚踏进法国就被围了,周围都是高喊打倒暴君的声音,据说马车被鸡蛋和番茄覆盖了。


但是爱德华七世稳得住,内心很坚强,到处发表演讲,夸法国,夸法国人。


当时有个被广泛报道的细节,爱德华七世去剧院看戏,剧院的法国观众充满敌意,然后国王拒绝了法国警察的保护,坚持在幕间休息时走进演员休息室,对一个女主演说,“小姐我上次在伦敦遇见你时,你也是这么的出众”。


这事儿迅速传开,国王第二天就走到巴黎的群众中去,冒着继续番茄鸡蛋的风险,和群众握手。


就这样,爱德华七世用风度和马屁赢得了法国人的感情,结束了英法数百年来的对立局面,让《英法条约》得以顺利签订。


这是什么?


这是牺牲自己,保全国家。


尽管他低头了,但是英国拉着法国在一战的时候撑住了。


马老师好好看,好好学。


现在学反了。


鸡蛋打在马克龙脸上,疼在法国蛋上


再说另一个猛男,戴高乐老师。


尽管法国投降了,自己依然坚持抵抗,而且在二战后提出了戴高乐主义,核心就在于,法国要有独立的防务观和独立的外交观,法国有翻脸的本钱,才不会受制于人。


可惜,如今的法国,脱离了戴高乐主义的优良传统,如今的法国总统,也失去了戴高乐将军的铮铮铁骨。


所以,被砸鸡蛋,才是投降主义的最终归宿。


而且,鸡蛋都不碎,马老师的骨头却是稀碎的。


不过,或许戴高乐是法国的例外,贝当才是现代法国的常态吧。


这个世界,可真是魔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戴高乐   斯通   小哥   北约   爱德华   拿破仑   鸡蛋   法国   英国   德国   投降主义   美国   法国人   总统   脸上   老师   财经   马克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