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上周五(7月9日)是徐翔刑满释放的日子。有媒体称,家属已接到徐翔。


徐 翔


泽熙投资总经理,“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民间“私募一哥”,不少散户心中的大神。


2015年11月,徐翔被调查;


2016年4月,徐翔被批捕;


2017年1月,以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并处罚金110亿元,没收违法所得约93.37亿元。


2017年6月,中基协将徐翔和泽熙投资加入黑名单。


从那张著名的“阿玛尼白西服”照算起(2015年11月),徐翔“进去”近6年。


近6年的时间里,

徐翔人被判刑了,钱被拿走了,

婚也离了。


唯有大盘,忠贞不渝地原地等他。

进去时,大盘3500点;

回来时,大盘3500点。



上证指数表现 20151102-20210708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数据来源:Wind


徐翔os:6年了,上证在等我回来建仓。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虽然徐翔人不在江湖,江湖里仍可见“徐家人”。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因法规需要,隐去个股名称。

数据来源:Wind以及综合报道 截至日期:2021年1季报


徐翔出狱后是否能重返资本市场?


呵呵,想太多了吧......


徐翔的投资生涯惊心动魄,颇具传奇色彩。


坊间传闻,徐翔15岁时就拿着3万元入市,几经浮沉,到了2015年变成200亿元。几大“封神战役”仍被散户津津乐道。


他就是草根大战机构、野路子VS 正规军并取得胜利的代言人。


然而,并没有人知道,徐翔的业绩是如何做到的。


他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从来没有谈过自己的投资,甚至在他被立案调查之前,网上都找不到他的真实照片。


即使坐牢了,他还是很多人心中的“一哥”。

股市“造神”运动中,徐翔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有些“股神”货真价实;有些,则是看上去很美的“骗子”。


前者,能在岁月长河里,为自己或持有人带来良好回报,投资方法多公开透明,经得起推敲,甚至借鉴。


后者,看到他们的故事时,或许会让你血脉喷张、想跟着一起冲,但最后,多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来看几个著名的投资人物。


从他们身上,你对“股神”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刻。



巴菲特:年收益多在0-10%


沃伦·巴菲特,全球最负盛名的“股神”。没几个人会认为,巴菲特是骗子。

从1965年接手至今(2021年7月8日),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尔股价从19美元上涨到41.18万美元,上涨2.17万倍,年化收益20%。

就每年投资收益率讲,在56年中,巴菲特仅有一年超过50%;年收益率区间占比最高的,是在10%以内。

10%!主板一个涨停而已!看上去并不那么诱人。


巴菲特年收益区间出现频率

1956-2020年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数据来源:Wind、伯克希尔公开业绩数据 

真正让巴菲特傲视群雄的,是复利效应。

复利有点像从山上往下滚雪球。


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从我买入第一只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这么长),而且雪球黏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巴菲特



巴菲特在投资这条山坡上,整整滚了50多年的雪球。


在这期间,好多竞争者都退出了,而巴菲特还在跑,这也让他跑赢了对手们。

另外还有几位投资大师,“在线时间”没有巴菲特长,但长期投资收益也很出色。


彼得·林奇:勤奋的人,惹不起


在1977年至1990年的13年中,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年化收益率为31.95%,而同期巴菲特的年投资回报是29.55%。


​在这13年中,彼得·林奇是如何战胜巴菲特的,下图更直观。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


1990年5月,在如日中天之际,彼得·林奇选择了离开。


他说,“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

他厌倦了13年如一日的高强度的工作。


彼得·林奇的成功,更多源于勤奋:


早晨6:05乘车去办公室,晚上19:15回家,路上一直都在阅读,每天要看的材料有三英尺高(0.91米)。

大约要听取200个经纪人的意见,通常一天要接到数十个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大约要回一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并多次提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和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000个公司调查一遍,假定每打一个电话5分钟,那么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每天午餐都跟一家公司洽谈;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并阅读700份年度报告。


一年的行程达10万英里,也就是一个工作日要走400英里。

而且,这种日子,他坚持了13年。



索罗斯:看破假象和谎言


索罗斯也曾打败过巴菲特。


从1969年到2000年,索罗斯领导的量子基金,扣除管理费后的税后收益实现了4686倍的增长,年化收益达30.23%。


同期,巴菲特扣除管理费后的税后收益为1056.9倍,年化收益率为24.31%。他的同期业绩是巴菲特的4.4倍以上:

在32年的投资生涯中,索罗斯有19年战胜了巴菲特,其中,1980年更是跑赢巴菲特83个百分点。


直接上图吧:


累计收益率对比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年度收益率对比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数据来源:Wind、公开资料  


在索罗斯投资生涯的顶峰时期(1999年),他所领导的量子基金群资产管理规模高达22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他也成为国际对冲基金的一个化身。


​2015年1月22日,在达沃斯经济论坛上,85岁的索罗斯宣布“终极退休”。他对投资作了颇有哲学意味的总结:



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

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伪股神”们分割线..........


麦道夫:世纪巨骗


伯纳德·麦道夫,美国史上最大庞氏骗局缔造者、纳斯达克董事会前主席、背负1700亿美元天价罚单、庞氏骗局集大成者。

麦道夫善于“拆东墙补西墙”,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被他洗脑的,是一票金融机构以及有钱人。

而他行走江湖的资本,靠的是“一条直线”。

在20年中,麦道夫的基金年收益一直稳定在10%-12%之间,收益率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数据来源:Wind资讯、媒体公开资料
 

长达20年的稳定收益,也引起过质疑。

1992年,《华尔街日报》就对麦道夫投资策略进行质疑。


2001年5月,对冲基金行业杂志《MAR/Hedge》采访了十几个交易员、量化分析师以及基金经理。

他们表示:“令人吃惊的不是麦道夫如此高的年回报,这可能和公司的市场操作和交易员的能力有关。真正让人吃惊的是,麦道夫可以保持几乎没有波动的平稳回报。”

麦道夫当时的回应是,基金的稳定表现是建立在月回报和年回报上的假象:


我没有兴趣把我们的投资策略告知世界。我不会讨论我们如何管理风险的细节。


麦道夫从不解释投资品种等细节,也从不对外公布任何资料,甚至将自己的投资称为“具有专利技术的投资策略”。


对于媒体和专业人士,麦道夫一律用“内部消息”四个字打发。


对于员工,麦道夫禁止他们采用任何方式储存电子邮件,邮件必须打印出来,然后在电脑上删除。


对于客户,麦道夫禁止他们在线查看自己的账户,只能看纸质打印版。即使是客户,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也会把你踢出局。


直到2008年12月,东窗事发。

案发后的调查显示,至少有13年,麦道夫未进行过任何实际交易,甚至极有可能几十年来都是如此!


那么,那每年10%的收益如何产生的呢?


当然是捏造咯。


例如,2008年的11月,麦道夫决定把所有客户的账户收益增加1%。那么他就可以查询历史资料,确定对哪些股票进行交易,这样在12月就可以获得1%的收益了。


他把捏造的交易情况用实际价格输入,创造历年交易记录,再用EXCEL自动更新客户账户的数据。


为了掩人耳目,每个月,客户都会收到麦道夫公司寄来的详细投资记录,证明在过去1个月中进行了股票和证券交易,并记录了基于客户账户的资金数量算出来的回报金额。

2009年6月,麦道夫被判监禁150年;法院同时开出1700亿美元的天价罚单。

2021年4月14日,病死狱中。


伊凡·布斯基:内幕交易巅峰人物


同样铃铛入狱,同样有过辉煌投资纪录的,还有伊凡·布斯基。


布斯基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但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投资界,他可是赫赫有名。


1980年代中期,布斯基管理的套利基金规模达30亿美元,个人财富也达2.8亿美元,在10年资产增值400倍,并跻身于《福布斯》美国前400大富豪。


其时,布斯基在美国股市是个神一样的存在。


他总能抓到低价股,而且能选准时机高价卖出。比如:1984年从雪佛兰收购Gulf、德士古收购Getty中赚得6800万美元。1985年从菲利普莫里斯并购通用食品中赚得5000万美元。


而且,他经常在并购交易公开的前几日才大量买入,节奏神准。


但布斯基非常低调,对所有交易都守口如瓶。他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勤奋。


他对外的形象一直是,每天18小时的超级工作狂。他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7点钟到公司,一直工作到凌晨1点,睡眠不超过3个小时。


他通常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两个肩膀都扛着话筒,同时还有8个专人等在他超过300条的电话专线前。

198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决心打击杠杆收购的调查行动,终结了布斯基的投资生涯。


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在布斯基的备忘录中说:自1933年证券法案通过以来,第一次在一个人的身上,出现这么多次违法行为。


原来,布斯基是通过内幕消息走上人生巅峰的!


他通常会从垃圾债交易员那里得到一些已计划好的并购事件信息,并按照获利的一定百分比,支付该信息的费用。

被捕后,布斯基向联邦调查局提供了大量关于证券业欺诈的线索,可以说,他一手终结了美国证券业在1980年代的泡沫。

关于布斯基案,美国著名财经记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还写了一本名为《贼巢》的书。


徐翔不再是徐翔,股神却还是股神


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罗斯、麦道夫、布斯基,都在一定时间内赚了大钱,都是或者曾经是世人眼中的“股神”。


事实却是,巴菲特们创造了数以百亿计的财富,而麦道夫们却毁掉了数以百亿计的财富。

“股神”中,有真神,也有骗子。


究竟谁是大师、谁是骗子?



真的股神,越老越值钱


“路遥知马力”。


如果是骗子,投资时间越长,业绩越难维系,谎言也迟早会破。

如果是真的股神,投资时间越长,复利效应越明显,积累的财富也就越多。



真的股神,都亏过钱


巴菲特的50年投资回报,有两年是亏损的;


彼得林奇没有逃过一次股灾,在1987年股灾,一天亏掉20多亿美元;

索罗斯做空港元,铩羽而归,大伤元气;

只有麦道夫近20年来从未亏损,且一直保持10%的稳定收益,也太“美好”了;

只有布斯基炒重组股,从不失手。



真的股神,并不神秘


每年,巴菲特给股东写长长的信,还在奥马哈小镇开PARTY,对投资者的问题有问必答;


彼得·林奇谈投资的书,已经成为全球股民的必读书;

索罗斯经常接受采访,写了《金融炼金术》、《走在股市曲线之前》、《超越指数》。

他们公开了自己的投资逻辑,也公开了很多实际投资案例。

与他们相反,骗子总是很神秘:

麦道夫说,自己的投资是“一种具有专利性质的投资策略、不愿详谈”;

布斯基对自己的交易讳莫如深,将自己的成功归结于勤奋。


你可以在部分时间欺骗所有人,或者在所有时间欺骗部分人,但不能在所有时间欺骗所有人。

——林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麦道   彼得   复利   雪球   美国   假象   收益率   骗子   收益   来源   美元   客户   基金   时间   数据   财经   徐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