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河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流孕育了中华民族,万千炎黄子孙在长江和黄河两条母亲河的照拂下慢慢成长,在河流的养育下我们还为此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西方国家大多是海洋文明,而中国是河流文明。

都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实却是如此,河流能够造福百姓,能够让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但在恶劣天气下,河流也会有它的脾气,通常有着洪涝和干旱灾害困扰着人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后来的大禹治水和李冰修建都江堰等历史记载,古有李冰修建都江堰,而如今三峡、白鹤滩等水利工程也层出不穷,自古以来人们治水就是依靠筑堤或者建坝等方式,到现在也仍然离不开这两种方法,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千年奇迹都江堰,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一水利工程为何能够造福人类两千年。

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都江堰,世界的文化遗产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历经两千多年屹立不倒,这座千年古建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这座水利工程修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修建人我们都很清楚,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自修建以来一直起着防洪灌溉的作用,造福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成都也由此有了“天府之国”之称,都江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且一直在使用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岷江“作恶多端”,李冰父子如何治理它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最大原因就是有着“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却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造成灾害的罪魁祸首就是岷江和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大支流,流经中国多雨地区也就是四川盆地,岷江的河流走向是从岷山山脉开始,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而流,流经成都平原却又造成了悬河,悬得十分厉害,成都平原的整个走势是从岷江出山口玉垒山,向东南倾斜,坡度很大,都江堰距成都50km,其落差高达273米。

放在今天,和黄河的地上悬河有得一拼了,我们都知道地上悬河有着让河流改道、易造成洪涝灾害以及危急附近居住的居民的危害,每当岷江位于多雨季节时就会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会变成汪洋大海,当岷江处于旱期时,整个平原就又会变得土地干涸有裂缝,并且造成颗粒无收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当地百姓的生存。由于巴、蜀在统一中国中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在当时有着“得巴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的说法,于是战国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在上任后不愿看到百姓再受苦,于是下定决心治理岷江,发展川西农业,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因地制宜,实地考察,制定修建计划

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最重要的就是摸清地形地势,做好前期考察准备工作,李冰父子邀请了很多当地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做了多番仔细考察,最终他们得出了要想让岷江水流入东边,减少西边的水量,最重要的就是玉垒山这个地方。

修建“宝瓶口”,引江水入东

实地考察后,最终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打通了玉垒山就可以平衡东西两边的水量,让西边不再洪水泛滥,让东边不再干旱,这是治理岷江水患的关键,也是修建都江堰的第一步,玉垒山的这一段工程被称为宝瓶口。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修建“鱼嘴”,将河水一分为二

宝瓶口的引水工程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问题,导致了江东地势过高,河水难以流进宝瓶口,为了将河水引入东边,李冰在开凿了宝瓶口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岷江一分为二,一条顺江而下,另一条则流入宝瓶口,因为形状酷似鱼的头部,这一段工程又被称为鱼嘴。江水被分为了两个部分,西边的那一条被称为外江,顺着江水而下,而东边的自然就成为内江,被迫流入宝瓶口中,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一来大多数的江水都流入了内江,让成都平原有了足够的灌溉用水。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修建“飞沙堰”,平衡东西水量

接着就是修建飞沙堰了,为了能够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防止灌溉区的水量不稳定,李冰又决定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也即是靠近宝瓶口处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江内不会发生洪涝灾害,由于溢洪道前的弯道,江水能够形成环流,正好将江水携带的泥沙都流到江外,还顺带解决了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的问题,飞沙堰的名称也是这么来的。

飞沙堰采用的是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将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好起到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控制流进江内的水量,一旦水量过多水位过高,洪水就能够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从而流入外江,到达宝瓶口的水量就是始终刚好的,而流到外江的水由于产生漩涡,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泥沙会被抛过飞沙堰,从而解决了泥沙在宝瓶口周围沉积的困扰。

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巧夺天工,经久不衰,都江堰是如何做到的

都江堰工程是集防洪、灌溉和航运为一体的综合水利工程,都江堰的修建完全是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水势走向来修建的,没有破坏任何自然环境,通过无坝引水而实现了自流灌溉,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直至现在都江堰都还造福百姓,历经2250多年经久不衰,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都江堰的工作原理是岷江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以及宝瓶口引水工程,这三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且相辅相成的,通过因地制宜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不论是分流分沙、洪泄排沙还是引水疏沙这都让岷江成为了一条“温顺乖巧”的江,有了都江堰之后在干旱季节不会枯,在洪水泛滥季节也不会淹没成都平原,都江堰工程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工程。而它之所以能够历经两千多年经久不衰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千年奇迹都江堰:造福人类两千年?

历久弥新,后世坚守着都江堰,持续传承的岁修活动

我们都知道进攻容易,守住城池难的道理,对于水利工程来说也是如此,都江堰虽然修建成功,但要让其生生不息,造福人类几千年,最重要的就是维护都江堰,李冰在修建都江堰之后,提出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准则,为此在都江堰建成之后还在内江区域的河床下埋下了一匹石马,后来演变为了卧铁,以此来当做是深淘标志,在清理内江淤泥和碎石时,要“淘”到看见埋在河里的石马时才算完成。

人们对于都江堰这个智慧结晶非常重视,因此都江堰每年都保持着岁修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这也是都江堰为什么能够历经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的最大原因,没到枯水季节就会组织专门人去清理都江堰,也有人尝试着改进和发展都江堰的工程,但不论怎么变化,后人都始终保持着李冰最初提出的观念和设计原理,在原有的都江堰上对其进行完善和修理,就这样一代传着一代,都江堰历久弥新。

后人对都江堰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在我们感叹都江堰工程之宏伟时,也会感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多么伟大,正是人们清理和维护都江堰的行为已成为了一种传统,才让原本就宏伟的工程更加厚重,如今中国已有了很多大型水利工程,但都江堰对于中国来说永远都有特别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都江堰   岷江   成都平原   内江   溢洪道   悬河   瓶口   经久不衰   水量   水利工程   江水   洪水   河流   千年   奇迹   人类   百姓   工程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