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备受争议,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多的大国在教育分配上面临很多困难。不仅仅是高考模式近些年来对高等教育实施严把关也被提上日程。其实对于大学教育的质疑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几年前著名的画家、作家陈丹青先生就怒批清华的招生制度而后愤然离职。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外界对于陈丹青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关于他的传言有很多,一些网站还将有关他的标签给屏蔽了,那么原本应该受人尊重的清华教授,他到底做了什么才会引起这样的舆论风波呢?

少年的苦旅——在流放中颠沛在颠覆中渐入佳境

陈丹青的祖籍在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在上海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就爱好绘画,对当画家有十分坚定的信念。父亲也十分支持陈丹青,但是由于生在文革时期,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被批为右派,家中的书籍画册全都在抄家的时候被毁坏或没收。

年幼的陈丹青也因此备受打击,本来适合培养其绘画天分的温床被破坏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在父亲的鼓励下,他背起画板到公园去写生锻炼自己的画技。之后父亲在无意中发现他绘画的作品惟妙惟肖,认为他在绘画方面会有很好的发展,作为父亲也是无理由地支持儿子的绘画。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后来陈丹青因为画画十分优秀,有一次老师特许带着他一起去各处画毛主席像,后来有些厂子更是直接请年仅14岁的陈丹青去画画。陈丹青白天画毛主席像,晚上回到家还要接着练习素描。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一直苦练素描的陈丹青接触到了油画,这样的丰富色彩打开了陈丹青的创意思维,也为他未来的精彩创作之路做下铺垫。

16岁接到“流放”通知的陈丹青如同接到了晴天霹雳,离开生活了16年的上海,一个还没有成年的孩子独自离开家人到苏北条件极差的农村插队落户。没有怎么吃过苦的陈丹青一去就要面临沉重而又陌生的农活,画画磨出茧子的手又被稻草割破,流出来的是血也是绝望。

他每日每夜望着看不见尽头的山茫然无措。他干农活很认真,但是这种认真的办事态度不代表他接受了现实的残酷,他抓住一切机会不想放下绘画的梦想,于是去村办画了一年的骨灰盒。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这样几年的下乡生活没有完全磨灭陈丹青的斗志,在22岁那一年他竭尽全力争取到了去南京市区当装卸工的机会,他做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却在最后一分钟被否决了,但是因为他是上海知青,所以厂子就没有收他。那一天他独自淋着雨走回了家,回家后就大病一场。

但是上天没有埋没这个不懈奋斗的年轻人,他因为扎实的绘画功底在连环画学习班中表现得十分出众,最后被调到了江西出版社画连环画,吃到了甜头的陈丹青猛地扑到了制作连环画的工作上去。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连环画作品。

后来陈丹青又考进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为了创作更加有张力的作品,陈丹青两次进藏体验当地生活。他的系列画作《西藏组画》在当时的美术界和文艺界造成了震撼。渐渐地成为了我国著名的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没有束缚天性,依然敢于发言批判体制

毕业后优秀的陈丹青自然被留校任教。昔日奢侈的画具摆在眼前供他挑选,他心中幼时被油画冲击的感情再次流露出来。为了追求自己年少时对油画创作的梦想,他辞掉了工作到美国去逐梦。

在美国他潜心研究油画,1983年在美国举办了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的第一个画展。但是当走近油画的世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的油画手艺渐长却越发怀念国画,在作画的时候总是会带入国画的思维。带着这样的心情他又回到了国内。

他很重视艺术的纯粹和质朴,对作品也有很高的水准要求。他是一个很单纯的艺术家,少年时期他一直在追求自由创作艺术的生活,为此他付出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以当有一天他触碰到了自己的梦想时候就会十分尽力。他对艺术的追求极致疯狂所以这也导致他在某些社会复杂问题的处理上显得过激而又偏执。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2000年陈丹青回国后就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但是由于自己带的学生因为英语不好而无法实现自己继续精进艺术的学业梦想,陈丹青开始对清华的招生制度产生质疑。2004年末,陈丹青大胆地站出来为那些专业课优秀但是文化课的不好的学生发声。他的看法也在教育界引发了广泛讨论。最后没有得到结果的陈丹青愤然离职。

诚然,陈丹青在中国教育革命巨变的几年身在美国,他虽然是圣人但是他确实不甚了解国内体制的全面性。另外陈丹青本人所在的年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很多人都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所以会有收“偏科生”的现象,陈丹青本人也是英语零分进入的中央美院。

平心而论,陈丹青此举有一点孩子气,但这也正是他本人固有的特点,质朴率真。在他的眼里只有专业性的对比。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真正的自卑也在心中深深扎根

陈丹青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画家也是一个率真的作家,他的文字都很有灵魂也很辛辣,是很多束缚于体制中的人会喜欢的放纵,是深陷生活泥潭的人会羡慕的自由。

他敢当众批余秋雨是“无耻文人”,还说: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可能是因为少年时期的经历过苦难,所以他在一些时候喜欢在大众面前装公知,摆文人的酸谱。虽然陈丹青在艺术上确实如痴如狂也做出了成绩,但这不代表他说的都是对的。他的话语脱俗,不过是把明眼人心里都清楚的话挑明了说出来,但是大家不说出来就是因为在体制中的人都清楚一个度。陈丹青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讨厌体制厌恶体制,但是他也没有逃脱体制甚至说,他一直在享受体制带来的好处。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这也是外界对他褒贬不一的原因,他在艺术的世界里体验惯了自由,对“度”的不屑是他的个性也是他的弊病。社会是复杂的,人的内心也是复杂的,他在绘画中追求表现,却在表现中迷失了隐藏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己在大胆地发表内心的看法,但实际上他的不在意刺痛了很多人的底线。在对青少年形成价值观的影响上,他确实做得不好。

他说中国的教育是自卑的,但他本人又何尝不是自卑的。人类总是痛恨自己最丑陋的一面。陈丹青曾经在微博上痛批汽车追尾事件的处理结果,并扬言自己要取消中国国籍,再也不关心这个民族。但是真正的自信是源自于民族的自信而民族自信就来自于每一个人的自信,他自己都没有那一份自信,又为什么要批判他眼中的“绝大多数人”呢?

陈丹青:我不喜欢中国大部分家长,他们自卑还把自卑传给下一代

他错就错在把自己摆得太高,他确实在自己追求的领域很有成绩,但是这不代表他在什么地方都是对的。真正的自卑是暴怒,是对无能的嘶吼。他看上去敢于发声却不敢于面对,站在制高点去指责污点是很简单的,自信地面对积极地应对才是正解。

有人把他比作现代的鲁迅这也是不妥的,鲁迅先生是在黑暗中为人点光,这光可能是火炬,可能会炙热到烫伤一些人但是绝对是光明的。而陈丹青的一些“爽言”倒更像是在光亮之下疯狂地将细小的伤疤揭开将黑暗的血泪吹进视野,虽然不是罪大恶极但是也伤人至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中国   自卑   厂子   农活   连环画   油画   画家   体制   自信   确实   父亲   家长   优秀   梦想   艺术   作品   财经   陈丹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