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印度近年来的发展很快,经济增长十分迅速。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生产总值较低。相比其他国家,印度优势在于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这一特点吸引了很多外国企业来这里建厂投资。但是投资效果并不理想,制造业市场前景低迷,就连美国都已经不再抱有希望。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据央财报道,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撤出在印度的生产线,这一决定让人震惊。数据显示福特汽车公司损失惨重,目前已经超过20亿美元。印度市场原本是各国都想争取的宝地,现在为何却沦落到连美国也不想挽救的地步?

一、福特亏损严重及时止损

福特汽车公司从1995年开始就在美国投资,发展汽车制造业,想拿下印度这个庞大的市场。在印度经营了多年,却一直打不开印度市场,销量增长始终达不到预期计划。这对美国福特公司来说,印度市场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根据《印度时报》9日报道,未来几个月内福特公司将关闭在印度的两家工厂。虽然工厂关闭前前后后加起来亏损了将近40亿美元这么多,但是为了公司长期的运营发展,能够继续保持盈利,还是选择要关闭工厂,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福特汽车印度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由于多年产生的亏损已经十分严重,而且印度的汽车市场迟迟不见好转,增长速度远远达不到公司的预期标准。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产业集团,都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实现长期盈利的好办法。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所以,福特最终只能决定撤出福特在印度的生产线。这一决定很明显地否定了印度市场,印度政府想要利用本土优势继续吸引外企来投资就很困难了。

二、印度市场不再具有吸引力

印度拥有很多发展制造业的必备条件,虽然现在市场出现了问题,曾经却是很多外国企业向往的投资之地。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首先印度人口基数庞大,国内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制造业成本是很低的。几十年来,日本、韩国、台湾、孟加拉国等国家,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昂,除了印度。

其次印度的制造业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在制造方面的问题还没有研究明白时,他们就想着要通过出口来使国家致富。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印度的服务业。印度制造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对技能要求不高,还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就业份额中占比很小。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印度有超过半数的制造业,他们的企业员工不超过10人,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员工不超过10人。这也意味着印度制造业企业的规模具有经济优势。拥有如此多的制造产业优势为何印度还是失去了这么多外国企业投资市场呢?这其中也有很多缘由。

首先是税收过高,不仅是对进口车辆的税收高,印度当地政府对汽车、卡车及摩托车征收的服务税也高得离谱。这不仅限制了印度群众对于车辆的消费,还阻碍了国外投资企业的汽车市场发展。而且前面也提到过,印度的人均生产总值较低,这种高消费的汽车对于民众来说实在是过于奢侈。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由于新冠疫情的冲击,印度人民的失业率达到了14.45%,很多人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更别提其他的消费了。印度群众无论是买车还是换新车的需求都很低,基本的大众市场都难以打开,汽车销量很低,亏损十分严重就是汽车产业的现状。

福特过去在印度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在过去十年中,福特的运营亏损金额巨大,损失很严重,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印度市场对新车的需求远远低于预期,所以这一次福特选择关掉工厂进行转型。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其次在购车需求量本就不足的情况下,印度本土由于人口密度大,街道会产生拥挤问题,群众索性选择了其他更方便的代步工具出行。当然相比汽车,经济实惠的小型车,也变成了很多人的首选。这也是导致汽车销量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而福特公司并没有对此状况及时地做出改变来应对。

不仅印度市场打不开,本国的汽车制造业发展也很不景气。印度有很多汽车零部件都不能自己生产,还是要依靠进口购买。各个方面都拿不出手,不尽人意,这就很尴尬了。所以在印度耕耘了三十年的福特汽车,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印度这个庞大的市场。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汽车巨头放弃印度市场已经不是第一次,之前也有过这种情况。早在2017年美国通用汽车就已经看出来了印度市场的问题,及时退出了。如今福特也放弃了印度的这块“蛋糕”,这对印度总理莫迪的制造计划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该计划想要继续发展,吸引和留住外企变得非常困难。

三、印度制造计划

“印度制造”概念,是印度总理莫迪在上台后提出的。他看中了印度制造的发展前景,设想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不久以后也能像中国一样,通过推行良好的政策,来吸引外企一起来做蛋糕,进行招商引资,利用本土的劳动力优势来构建新的制造业局面。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据我们所知,这个印度制造计划,是印度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战略。他们是想让印度制造产业飞速发展,最终目标是将印度打造成制造大国,从而推动经济高速增长,让21世纪成为印度世纪。

莫迪总理一直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有一天,印度市面上的商品都是印度本土生产的,像中国制造一样,令人骄傲的印度制造产品。他想让印度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并通过学习中国的经验,也复制出自己的产业模式。殊不知有些东西并不适合直接拿过来放在印度发展。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印度想要发展制造业,首先基础的硬件设施要完善。目前印度的基础设施比如电力、水力、交通运输等仍然比较落后,还远远达不到能让企业稳定良好发展的标准。如果最基础的东西都建设不好,那企业的发展还能拿什么做保障?

其次印度人口众多,但教育普及率却不高,民众的普遍受教育水平都很低。虽然劳动力很廉价,看似节约了一大笔成本,但是文化水平过低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技术的培训和员工的管理都在无形之中提高成本,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解决这个问题。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印度政府出台的这一系列举措,包括改善经商环境,吸引外资,鼓励创新创业。由于受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质量不高,民主政治效率低下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个战略实施的进度非常缓慢,不知道这所谓的印度制造能够撑到什么时候。

想要通过制造业实现国家的崛起,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完成远大的目标,印度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只有改变这些问题,才能使自己的制造业也交出满意的答卷。

四、印度制造不足以威胁中国制造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之后的第二大人口大国,很多人都觉得印度如果发展起来会超过中国。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就这次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撤出印度市场来看,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印度制造也还威胁不到中国。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纵观全国,目前出现在市面上的印度制造产品并不多,大部分都是以原材料为主。印度想要将大量工业品出口到中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印度制造可以向中国制造学习经验,但是完全复制过去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会有进步。就目前来说,印度制造想要在中国稳定发展,还有很大差距,未来面临着很多挑战。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印度这次推出的新型的印度制造计划,包含了印度制造业的各个方面,以及囊括了各种因素,在表面上看来是非常有利于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印度政府想让印度成为制造大国,但是从这个出发点上就不是很高明以后的发展并不是需要制造,而是需要创新科技。所以这样来看,这个印度制造只能对印度制造业有一点影响。

结语

此次福特公司撤离印度事件,给印度敲响了制造业的警钟。印度在制造业方面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工业体系的不足是主要问题,其余的问题也不容小觑。制造业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支撑起庞大的印度制造业。


宁可损失20亿美元,福特也要撤离印度,归根结底是工业体系的差距

在疫情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情况下,能否克服重重困难,度过此次难关,就看印度怎么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了。印度的市场解决好了也没有那么糟糕,优势也还是存在的。不仅野心要有,实力也要有,只有二者匹配了才能实现良好的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福特   印度   福特公司   工业体系   美国   劳动力   汽车公司   中国   本土   制造业   庞大   差距   损失   优势   美元   计划   政府   汽车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