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政治

今年最大的风口是……摆地摊!!!重拾人间烟火,地摊也带火了不少的上市公司。据报道,就连互联网公司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

地摊经济,大有乾坤。改革开放初期,当代地摊的弄潮儿基本是“叛逆的青年者”…国企下岗潮时,地摊发展到高峰,后有了城管,地摊陆续被禁…2007年,上海等城市又开始陆续开禁地摊,引起全国热议,08年金融危机前后,有关地摊经济研究的文章和会议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再后来,中国热钱多,消费杠杆强,信贷市场猛烈,市容管理严格,大家网购成瘾,于是地摊逐渐成为绝唱,少数存活者到处躲着城管……

如今,地摊因为时势重新归来,的确是重拾人间烟火。但此次地摊无疑已经升级和异化了——升级成了创业,异化成了所有失意者的希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练摊者是弄潮儿,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练摊者是穷苦失意者(以下岗工人居多),后来则是底层者(底层人民),如今则是新的失意致贫者(因为各种原因,包括曾经的白领、中产、大学生……)……

水哥看来,地摊就是一部人间政治经济与社会学的活历史,同时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更是时代洪流下的苦难见证。地摊,不只是人间烟火,而且也是面对苦难时的不屈和勇敢……水哥熬夜写了一篇《地摊小史》,分享给诸位。喜欢的,请积极帮助分享转发。

地摊政治

20世纪80年代的“摩登女郎”

——弄潮者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个体户”,在街区各个角落,以练摊的形式“弄潮儿”——他们创造了一种灵活和机动,但又游走于权力和规则的灰色地带。他们擅于在权力的缝隙中寻找生机,并疯狂地生长着。他们是当时商业嗅觉最灵敏的一群人,或者是叛逆的追求解放的青年男女,或者是原来就是供销社和国营商店的职工但又不甘于平庸。他们上演了新中国建国以来最先气势如虹的草根创业大剧,并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们是最先敢于螃蟹的人。他们以街头练摊的行商方式,被称为弄潮者。其中,有不一而足的“摩登女郎”——女工,以及待业青年。

当资本和商业被重新纳入市场体系的时候,地摊以其灰色的身份、活力以及对国家规范的冲击乃至重构进行了回应,而权力话语在当时也发生着某种变化,从抵触、怀疑到接纳。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国营商店和供销社等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生态之外的边缘角色——地摊,由于其灵活性、个体性和时尚性,引发了消费的时尚潮流,被赋予了某种先进性。尤以服装行业为甚。那时候的各种“舶来品”和“洋货”让国人大开眼界,目不暇给。弄潮儿们胯下一辆摩托车,脸带一幅哈魔镜,酷的很。

当时的都市流行文学比如《赤橙黄绿青蓝紫》《雅马哈鱼档》《街上流行红裙子》等等,都是那个时代和岁月的“现实主义写作”。

上世纪80年代的地摊,意味着在政治-民生的夹缝中生长起来的个体工作者的身份觉醒、对命运说不以及最终合法身份的被确认,从而不仅引发了消费潮流,也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种与时俱进并为之炫耀的样本。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弄潮者们因为自我觉醒而冲开意识形态的规范,自己走出了解禁的一大步,从而促动权力政治对市场商业的解禁。

当我们事后都在高度评价因为安徽小岗村而自下而上的引发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浪潮时,上世纪80年代的练摊者们则引发了都市商业与消费文化的改革开放的浪潮。这种浪潮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甚至权力的话语与都市的民生都因此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无疑是刻板与灵活,保守与时尚,落后与先进...之间的冲击和演变,乃至进化。

地摊政治

20世纪90年代的“下岗工人”

——失意者

历史行进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工人的“下岗潮”,曾经的无论身份还是地位以及福利都在计划经济时代让人艳羡的工人们,一下子成了失业者,成了失意者。他们何去何从?

摆地摊,成了他们中为数不少的人们的命运选择。这个时期,多“下岗女工”通过练摊而求生乃至命运重新转机的形形色色的故事。

1998年某个沉闷的下午。福建省德化县政府接待室。三十几个原国营企业——德化县辉龙陶瓷有限公司的下岗职工正在强烈地要求县政府给他们安排工作。“我们的工作不能丢,这是我们的’饭碗’呀!”“政府一定要给我再安排一个工作,没了工作我们找谁吃饭?”……一个皮肤黑黑的、斯斯文文的女工,也跟随着挤在县政府办公室人群的后面,但她始终没说一句话。4年后,在被誉为德化“硅谷”的”大洋民营科技园区”里,这个下岗女工建起了一座装饰得十分漂亮、占地4千多平方米的陶瓷研究所,成为德化少有的独资创办企业的一位女老板。

…类似这样的故事,后来出现很多,有的是真,有的也是真假难辨。总之,当时的失意者们,脑袋里的一个念头就是:活下去。

水哥知道一个当时的中年人,年轻时是厂子里的“大才子”,后来成为团委书记,再后来就被下岗了,他欲哭无泪,但也要活下去。于是,练摊成了他不得不做的选择。

地摊,成了当时很多人的一条“生路”。地摊,不再是洋气时尚的弄潮者。地摊,成了失意者的苦难代名词。

地摊政治

本世纪的“底层人民”

——生计者

到了本世纪,地摊成了“底层人民”进行人生奋斗的一种选择,最初是为生计着想,后来其中有人以此形成原始积累,把握住历史机遇,得以成就。

网上这样的文章更是不一而足。很多富人乃至企业家,多多少少都带有地摊的影子。比如,京东的刘强东,其实也是。而一篇《传奇人才:从地摊小贩到房产开发商》中则如此声情并茂的写道:

“安徽人老六和河南人黑子是京城CBD游商中的精英,不打不相识,两人的故事说起来话就长了。所谓游商,便是走卒贩夫,整日蹲守街头,支个散摊,立个碎点,在与城管的猫鼠游戏中,以最原始的方式赚取蝇头小利。再低端的行业里也有高端人才,就像丐帮九袋长老参加武林大会有资格坐主席台一样。市井小人物扎堆的游商行业里,照样能有角儿和腕儿。尤其能在北京CBD扎下根来的游商,每个人都是传奇。”

这个时候的地摊,其实已是个江湖,处于这个江湖中的各等角色,俨然就是个武林。稍有不慎,就有破财乃至血光之灾。江湖中多城管与摊贩流血冲突事件。

尽管很多专家和学者一直呼吁:摆地摊也是一种创业方式,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客观认识地摊经济的意义所在。一是要正确看待城市形象和困难群众“吃饭问题”,哪个更重要;二是要正确看待“捆死”与“放活”地摊经济,哪个对经济繁荣与发展更有利;三是要正确看待政府的能力和群众的需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允许和封堵地摊经济,哪个成本更低、更可行。地摊经济不需要花费政府一分钱就可以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就可以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方便,就可以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矛盾,何乐而不为呢?

尤其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后,这样的呼吁就很多。但城市管理者大多还是“我行我素”的。最值得着墨的则是2007年“两会”期间的“开明气息”。

《中国经济周刊》在这一年刊发了一篇《大城市容得下“地摊经济”吗?》的文章,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全国各地,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和城管这对“天生冤家”已经“斗智斗勇”了几十年,从“猫捉老鼠”到暴力对抗,一幕幕市井短剧,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眼光中不断上演。

“两会”前夕,上海一份《城市设摊导则》提出的“不再一律封杀马路摊点”的地方政策,被认为是彻底化解这对“冤家”矛盾的举措。此后,重庆、南京等城市纷纷效仿解禁马路摊点;一些人大代表也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地方政府给守法小贩合理解禁,以保障公民基本谋生权利;郑州、石家庄等城市最近也传出消息,酝酿解禁……

一场牵涉到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生计的变革,正在来临。

地摊政治

同时,《中国经济周刊》还特意组织了一群专家学者深度探讨了地摊经济的可执行性。当时的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表示:“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的理念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这体现在单纯的追求城市管理的洁净、整齐,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也没有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

杨雄说,事实上,即使在世界最发达的、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没有消灭城市街头的摊贩和流浪者。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及其他城市,都有小摊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庭院销售等各种以不同形式为城市个体经营者提供自由经济活动。

比如在韩国,小摊被称为“道路文化”,很多韩国摊主将小卡车改造成“包装马车”,出售各种寿司、日用品、服装等。不过,韩国政府对摆摊的地点、营业时间、经营范围也有严格的限制。

“一座城市中存在小商贩可以使它更有韵味,在一些国家的生活区、旅游景点,小摊点是很重要的文化形式,凡是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他们的’地摊’经济都是很发达的,比如在伦敦到了周末在一些固定的场所就会出现小商贩云集的跳蚤市场,这不但是商品市场,同时也是一道人文风景。”杨雄如此表示。

但是,媒体和专家们似乎对城市管理者的“格局”和“能力”显得过于“乐观”和“自信”了。或许,他们没有料到,此后的地摊,伴随着各大城市的市容管理,大多都销声匿迹了,就连城市里的“大排档”也不多见了。

城,“一时间”没了人间烟火。城,变成了“整齐划一”。

如今——

地摊成了最大的风口

人们说,人间烟火,又回来了。

我给予赞赏,但我也同时保持冷静的态度。地摊政治的背后,与社会变迁和经济时局息息相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已。只不过,如今的地摊,反而成了所有失意者的一种选择,无论你从前是做什么的。

地摊经济,被赋予了包括政治、社会和经济乃至城市人文等多种复杂的角色、意义和期待。

甚至,摊经济,正在被重新赋予另一种宏大叙事的文本和话语,被万众叫好和期待着。毫无疑问,地摊经济,不仅成了穷人经济学,而且也在成为新的创业经济学和新商业文本。

地摊经济,千姿百态,亦是社会的“释压管道”。核心无外乎“民生多艰”四个字。民生兴,百姓富,城亦繁华。

我由此想到了《清明上河图》: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

地摊政治

未来世界的惊涛骇浪:影响个体命运的五大变化

不仅是危机,而是“昏迷状态”!个体怎么办?这里有一份建议

地摊政治

更多专辑内容请点击专辑:世界时局与个体生存

专辑:100本必读好书笔记

地摊政治

本文作者:韦三水

图片来源:网络

文图版权归著作人

严肃阅读,读懂中国Make A China Again

地摊政治

一个可能不讨好人的公号这里只与常识和读知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地摊   德化   弄潮儿   小商贩   摊点   女工   城管   底层   烟火   权力   人间   年代   政治   商业   城市   经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