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城市的普通话是不带地区口音的?


一个从事播音职业的北京人说过:对于普通话我最有发言权,普通话不是完全以某一地区的发声,为绝对标准的,北京话绝对不是普通话,承德滦平话与新闻联播的语言也不完全相同,都会夹杂着儿化音和个别方言,但是最接近普通话的地方话是承德话和哈尔滨话,纯正的普通话只有新闻联播。

中国哪个城市的普通话是不带地区口音的?

能说承德滦平是普通话发源地吗?当然不是。普通话是否标准,是以汉语拼音拼读发音来衡量的,滦平城原是明清时期的军队驻地,保留了北京官话;滦平话也是标准普通话的釆集地,才有了今天滦平话很标准的国人共识。滦平人到哪去,你也听不出河北口音,哈尔滨人到哪,一张口就知道你是来自东北的。原来哈尔滨的标准普通话仅限于市区,周边就不是了,这个让不少人奇怪,就值得分析了…

原来哈尔滨市是东北最大的移民城市,哈尔滨曾经居住着大批的俄国移民,最多的时候在这座城市里居住有超过10万俄国人,甚至超过了该市区的中国人,直到二战后才撤回了大批!

俄国人哈尔滨,这原于甲午战争以后,沙俄以干涉日本占领辽东半岛为由,借着修建中东铁路之名,取得了铁路经过地段的行政主权(以及特权)。随着1898年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的俄国人来到了哈尔滨,尤其是在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以后,大批的俄国商人进入东北。俄国移民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局一起进入到了哈尔滨,并从此在这里安家落户。

十月革命以后,随着白俄被苏联红军击败,大批的白俄难民(也有非工农阶级的贵族)进入中国东北,让哈尔滨带来了又一轮的新移民…

这些移民到中国是要学中国话的,也就有了类比学俄语起步的单词发音,当时虽然没有标准的汉语发音,但哈尔滨的教育界前辈都在寻求该地区大众认同的标准发音,也就有了该区域的标准汉语发音工具书,让哈尔滨这个移民城市,有了当时同化阶段的哈尔滨普通话。

应该想到,哈尔滨当时的普通话并非今天这么标准,而是类似于今天哈尔滨市周围人说的“接近普通话”。俄国移民来哈尔滨虽然能“入乡随俗”,但当初并没有放弃母语,这就有了在语言同化学习过程中,只会关注主体的汉语发音,无法关注细节方言,不自觉地除去了夹杂方言。或者是说,移民在把握汉语的过程中,无意间会过滤掉了夹杂在话语间的方言。

新中国成立后,有了标准普通话汉语拼音的推广,哈尔滨人部分是移民二三代,无形的成长中,自然而然的嫁接了普通话!

应该承认,当今能说标准普通话的城市(或地区),并非哈尔滨和承德两地,而是多个移民城市。比如四川境内的攀枝花市、湖北境内的十堰市、江西的共青城、甘肃境内的敦煌和酒泉、广东境内的深圳市等等,全国移民城市有几十个。只是的上象攀枝花和十堰,这类上世纪60年代的有了第一代移民,因为不同地方移民的方言相互制约,让某一种外来方言在移民城市无法立足,才有了官方普通话的唯一发扬光大!现在迈入移民城市第三代人作主了,当然听不到第一代人的方言了!可深圳还处于第一代移民的健在期,现在深圳还不是标准普通话城市,随着第二代受普通话的教育,将来也会成为一个由标准普通话主导的超大城市!

思乡人于2021/8/1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普通话   俄国   承德   滦平   哈尔滨市   汉语   中东   哈尔滨   口音   发音   方言   中国   境内   移民   铁路   地区   标准   城市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