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有一种材料很神奇,上天,可以用在航天航空,下地可以用在超级跑车上,甚至,可能就在你的手上。他就是被称为“黑黄金”的碳纤维,除了前面说的航天航空和超级跑车,他现在已经普遍到可以被制作为手机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在几年前的中国,他还是有价无市的“黑黄金”。

碳纤维厉害在哪?中国为何被卡了脖子?又是如何摆脱掣肘的呢?

今天睿哥来聊一聊这个神奇的“黑黄金”。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偶然的发现

在碳纤维被无意间发明出来的时候,没人能想过它将来能有这么大的作用,爱迪生不过是想为他的新发明找到合适的灯丝。1880年,爱迪生在将棉麻竹等天然植物纤维炭化后,得到了碳纤维,但是当时得出的碳纤维,因为气孔过多,脆性太大,并不是做灯丝最理想的材料。

从那以后,大家对开启了对新材料的研究,1906年,英国人库里奇发明了钨丝灯,找到了灯丝的理想材料后,大家对于碳纤维的研究也开始变少,直到1950年,美国联合碳化公司,首次用人造丝作原料研制碳纤维。日本紧随其后1959年,日本大阪工业试验所首次用丙烯腈作为原材料制得碳纤维。很快,日本东丽公司就实现了碳纤维产业化,成为丙烯腈基碳纤维技术的领导者。从此世界上就多了一种新型材料——碳纤维。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制造工艺

碳纤维是一种无机高分子纤维,可以由聚丙烯腈、沥青和粘胶这3种材料制成。其中聚丙烯腈原丝的性能最好,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我们开头说的航天航空就是用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而沥青与粘胶级碳纤维的性能就稍差,不过胜在成本低也是一种不错的新型材料。

要制作聚丙烯腈碳纤维,我们首先要用到的就是石油,事实上,爱迪生在发明出碳纤维的时候,所用的材料是棉麻竹,但是今天我们穿的很多衣服都是石油做的,所以二者是有一些相同性质的。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石油在经过裂解、氨氧化等一系列步骤,就能得到一种类似于布料材质的物质,聚丙烯腈。工厂将这种物质进行纺织加工后,就能得到聚丙烯腈原丝,对原丝进行预氧化、碳化等工艺后才能得到碳纤维

碳纤维制成后并不能真正使用,要满足应用需求的话,还需要将碳纤维和高质量的树脂进行加工,所以碳纤维的制作很复杂的,但是这样复杂的工艺也给碳纤维带来了极其优越的性能。碳纤维拥有比不锈钢轻50%,比铝合金轻30%的重量,却能有比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更高的强度。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因此,这样的新型材料也迅速获得了市场的青睐,航空航天将碳纤维应用到机身的打造上,密度小,但抗压能力强的特性直接干掉了钛合金,钛合金的密度是4500kg/立方米,之前钛合金正是以密度小,抗能力成为航天设备的外壳,然而我们今天说的碳纤维,密度就只有1400-2000kg/立方米,即使后续还要涂上树脂强化,密度也不会超过1600kg/立方米。

除了这些优点,碳纤维还拥有比钢铁更强的抗压能力,想要将拉断碳纤维需要用上比拉断钢铁2-4倍的力,也因此碳纤维更不容易疲劳,我们知道,铁丝虽然很硬,也不容易拉断,但是只要我们在铁丝上来回折,很快铁丝就会断,但碳纤维因为不是金属,所以并不像金属容易金属疲劳。种种优越的性质使得它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宠。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美国波音公司的波音787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使用碳纤维的飞机,整辆飞机50%都是用碳纤维制造的,为飞机车身减轻了重量,提高了飞行速度。这样的材料也被应用于汽车外壳,不过仅限于跑车和F1赛车,因为这个材料不仅很贵,而且无法修缮,一经损毁就只能整车换。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当然,碳纤维也不是高岭之花,除了在这些高端产品上应用,像我们平常的体育器材,羽毛球拍、网球拍其实也都用上了碳纤维,风力发电行业用它来制造风力发电的部件,医疗领域中,很多假肢、轮椅和病床也都是碳纤维做的,碳纤维现在已经遍布我们的生活。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碳纤维以优越的性能和极强的实用性成为很多人追捧的新型材料,但由于制造碳纤维的尖端技术都掌握在美国和日本两国的企业中,所以美日两国作为上位者,就可以随意进行价格打压,甚至是断供

中国是怎么被卡脖子的?

在碳纤维出世的时候,是美国的联合碳化公司(UCC)是第一个进行研发的,所以他也是当时国际上首屈一指的碳纤维老大,虽然它看准了碳纤维的前景,但错就错在选错了原材料,此前我们提到过,碳纤维可以用聚丙烯腈和沥青制作,美国国所选的是沥青,而在当时还是小公司的日本东丽公司选中的是聚丙烯腈。

现在我们都知道,用聚丙烯腈的碳纤维性能比用沥青的更好,所以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东丽以更优质的碳纤维迅速吞噬联合碳化公司的市场份额,东丽公司的崛起之势自然也让联合碳化公司感受到了威胁,所以迅速向东丽公司提出合作,想成为东丽公司在北美市场的独家代理商,进行技术授权。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UCC所想的并不是运用代理商的身份赚中间价,而是想利用代理商的身份让市场依旧抓在自己手中,然后把东丽公司的技术学透之后,就把东丽踢走。

只是天不遂人愿,这时候UCC发生了一件大事故,他们在印度的工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氰化物泄漏,有多严重呢,这场事故直接造成2.5万人死亡,55万人间接死亡,另外还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即使是现在当地居民的患癌率和儿童夭折率也远高于印度其他地区,这也成为人类史上最严重的化学泄露事件。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可想而知,UCC当时一度陷入危机,市场都开始抵制UCC的产品,而当时恰逢飞机市场激增,正需要大量的碳纤维,所以东丽公司迅猛崛起,一跃而上成为与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并肩的企业。

两个大牛打架,中国并没有因此就幸免。事实上,碳纤维一直都在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制裁名单内,而且限制等级是跟现在的芯片等级一样。

有多夸张呢?美国和日本会满世界的逮捕那些想买碳纤维的人,即使这些人购买碳纤维只是想用来生产很寻常的羽毛球拍。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2013年,就有一个江苏商人被美国安全局逮捕,怀疑他是中国的间谍,理由是他购买了T-800碳纤维。

在当时,中国并不具备生产T-800碳纤维的能力,最多只能生产T-300的,而在国际上,美日两国的T-800碳纤维产能是很充足的,但他们并不向我们开放全部市场,只允许我们小量的购买,物以稀为贵,这也是那时候碳纤维那么贵的原因。

其实中国研究碳纤维的时间并不比美国和日本落后多少。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就已经开展了相关的技术探讨,并且成立了研究院,到了80年代,我国已经大大小小有几十家的碳纤维企业,只是用的是国外淘汰的技术,工艺水平跟不上。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高端的碳纤维都需要依赖进口,直到近五年,国家大力推进碳纤维的研发,终于在2017年,我国突破了t800碳纤维的制作工艺,打破了美日两国在中高端碳纤维上的垄断,目前我国已经能生产t1000的碳纤维。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除了在技术上有了突破,我国在产能上也即将追赶上美日两国,2019年的时候,中国蓝星的产能已经成为仅次于日本东丽的碳纤维企业,目前,中国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最大的碳纤维产能国家。

为了在产能上占据优势,今年年初,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开建,我国将在已经成熟的大丝束碳纤维上发力,虽然他并不是最尖端的技术,但是却拥有比小丝束更广的市场,目前这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5亿元,目标是每年生产1.2万吨的大丝束碳纤维,这个项目也势必会为我国的碳纤维产能增色不少。

材料中的黄金!被日本“卡脖子”的碳纤维,中国是如何突破的?

不过也别高兴得太早,中国虽然摆脱了此前“卡脖子”的窘境,但其实,目前国际最顶端的碳纤维技术依旧掌握在日本和美国的手中,在我国突破t1000碳纤维工艺的时候,日本东丽已经能生产t1200了,所以我国与国际顶尖水平仍有一段距离。

但从近几年国内碳纤维技术进步的速度来看,想要达到与美国和日本并肩的科技水平也只是时间问题,睿哥相信,未来碳纤维中的“世界顶级水平地位”也有中国的一席之坐,你们觉得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碳纤维   日本   东丽   爱迪生   美日   丝束   材料   聚丙烯   美国   沥青   产能   中国   黄金   我国   财经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