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违规缴纳社保的方式,会过追诉时效?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遇到


五种违规缴纳社保的方式,会过追诉时效?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遇到

相比过去,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社会保险的作用,完全不缴纳社会的公司也越来越少。在这样一个过渡转变期中,因为社保缴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历史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仍然在延续。仍有不少的公司老板,抱着侥幸的心理不给员工缴纳社保或少缴社保,如果员工没遇到问题还好,一旦在社保待遇的享受上发生问题,那么公司就要面临赔偿的问题。

公司在社保缴纳上面有以下几种常见的违规方式,那么在遇到这些的时候,相应社保权益的追诉时效是怎样的?如何追回自己的合法社保待遇呢?如何追回因社保缴纳问题影响的社保待遇(生病报销等)?

一、公司完全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这种比较好理解,就是从员工入职开始,就没有为员工缴纳过社保。公司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打擦边球,减少公司的成本支出;二是为了不让员工拿到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没合同、工资发放走现金或个人账户、没社保,让员工很难证明劳动关系。

这种情况,因为公司未缴纳社保的行为是持续的,所以可以随时要求公司补缴社保,而且还能以“公司为依法缴纳社保”为由申请被迫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这个的前提是劳动关系没解除之前。

对于社保补缴这块,不同的地方实际判决不同:

1、有些地方认为,因为社保是强制缴纳的,只要是完全未缴纳社保的,不受两年时效的限制,员工随时可以要求公司补缴,即便是离职后。

2、有的地方认为,社保缴纳既是公司的义务,也是员工的义务,所以对于公司未缴纳社保的行为,员工应当及时举报反应。因此事后员工要求补缴,只支持补缴最近两年的社保。

五种违规缴纳社保的方式,会过追诉时效?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遇到

二、公司没有按照员工工资足额缴纳社会保险

目前未足额缴纳社保非常普遍,很多公司知道未缴纳社保的严重后果,但又想节约成本,因此采用未足额缴纳社保的方式。一些地方对于以这个为由申请被迫离职并要求经济补偿金并不支持,但有的地方又支持(前提是员工要提前要求公司补缴差额部分,若公司拒绝处理,才能用这个理由被迫离职)。

而要求补缴的时效,一样是不同的地方不同:

1、有的地方认为,社保缴费具有强制性,因此员工在职期间或离职后的一年内,可以要求公司按照实际工资补足社保的差额。

2、有的地方认为,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保,员工已知情,因此遵从两年的追诉有效期。也就是说在职期间,员工可以要求公司补足最近两年的社保,离职之日起则是一年内员工可以提出补足。

五种违规缴纳社保的方式,会过追诉时效?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遇到

三、公司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开始没缴纳,后面又开始缴纳社会保险

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大多是公司随着自身发展,想逐渐正规起来,因此前期没有缴纳社保,而后面在某个时间节点开始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了。

这种情况,具体认定分为两种:

1、公司开始未缴纳社保,但后面又正常缴纳社保,视为公司违法行为的终止,因此员工需要在公司缴纳社保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补缴之前的社保,若没有,则视为过了申请时效。

2、一些地方认为对于完全未缴纳社保的期间,则不应有时效限制,员工可以随时要求公司补缴。

四、公司以现金方式支付员工社会保险费,且不缴纳社会保险费

这个也是很多员工遇到过的情况,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直接将本该缴纳社保的费用打折后直接以现金方式付给员工。但这些企业老板可能并不知道,这种情况,和完全未缴纳社保没有太大区别,因此只要员工提起投诉,和上面的第一条属于同一类情况,但有所不同的有以下两种。

1、如果员工要求公司补缴社保,那么公司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员工需要退还给公司。

2、关于能否以公司“未依法缴纳社保”为由申请被迫离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关键要看员工有没有签类似“自愿放弃缴纳社保”的承诺书,若有签,一般不支持经济补偿金,如果没签,则根据公司与员工双方的证据来判断。

五种违规缴纳社保的方式,会过追诉时效?对比看看自己是否有遇到

五、公司不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只缴纳工伤、医疗等保险。

目前很多城市,只要为员工购买保险,五险必须同时购买,但也存在部分城市可以选择不购买养老保险,比如深圳,可以不用为员工购买养老保险,而只购买其他险种。对于未购买养老保险,员工是知道的,因此遵从两年的追诉有效期。员工最迟要在离职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补足。而要想以这个理由申请被迫离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则参照第二点公司未足额缴纳社保的情形。

总的来说,作为员工来说,能缴社保就一定要缴纳社保,这会为我们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碰到公司在缴纳社保上面违规时,一定要及时提出,不要到后面弄得自己非常被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时效   社保   实际工资   方式   补偿金   差额   养老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费   现金   待遇   员工   地方   经济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