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2025年芯片自给率达到70%,这个目标能实现吗?

其实刚提出来的时候不少人就开始质疑,或者说说担忧,毕竟如今的芯片自给率极低极低,想要实现突破,单一个光刻机就够我们攻克的了,又何谈其他产线呢?更不必说被老美掌控的那些材料、技术和设备了。

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在前不久IC Insights曾发出一个统计,显示去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增至1434亿美元,比19年增长了9%,当然这部分集成电路市场中,只有40%的IC用于本土。国内在投资建设与市场并进的情况下,本土芯片也如何呢?其实说实话,有点难,却有机会翻盘!

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挤压”下的本土芯片产业

从特不靠谱限制芯片出口开始,国内就更快速度地进行“去美化”,打造属于自己的产业链,比如上海的芯片产业区以及北京前一段时间刚签署的3个“100”项目,都是在打造属于自己的芯片产业。

但是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全球都出现了缺芯问题,再加上特不靠谱的制裁问题,也触动了不少企业的敏感神经,所以“去美化”的不只是我们。

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这里就出现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我们的底子弱,又进不来设备,比如别人也在加速前行,这也将对本土芯片产业造成一定的威胁。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自从2005年我们成为了IC的最大消费国之后,后面就是直线上升,可问题就在于这,比如去年1434亿美元IC中,在中国生产的IC仅占15.9%,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比如台积电、三星、联电在国内都有厂,他们的产能也算进去了,换言之,我们本土的产能,很低。

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而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到了2025年国内IC生产量可能仅占全球IC市场的10%,这与定下的70%的目标差得还是很远。

市场是不断地扩大,但本土产能增长很缓慢,为啥?

首先来说就是我们拥有足够大的市场,国际大厂不断地加大投资、扩建,这就使得本土产能受到了“挤压”。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本土问题,缺设备、缺技术、缺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芯片产业真的迎不来转机吗?恰恰相反,国内会迎来转机!

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本土芯片产业的转机

从早些年国内就开始想着摆脱对外依赖,只是近年来尤为突出。

尽管说我们底子比较薄弱,还有诸多关键性技术被卡脖子,但也是会迎来转机,而这个转机,或许就是市场。

在全球半导体不断扩张的情况下,中国市场也势必会从中受益,毕竟从2005年开始我们就是最大的IC消费国,那么相应的芯片设计公司、制造公司也会得到一定的壮大,且国家在出手,不管是从资金的扶持还是人员的培养,都给出了极大地支持。

当然,除了环境,就是国内的产业,轰轰烈烈。

国内想要提高本土芯片产能最为关键的是什么?就是晶圆厂和设备,采购设备如何也是变相地透露出产能如何,就像台积电和三星,先进光刻机台积电是三星的几倍,所以产能、市场也比三星领先很多。

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那么国内半导体相关的设备呢?根据相关统计,过去一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行业整体进口金额达到16857.6百万美元,大幅度提升。当然这里面也或许会有和跨国公司有关,这个比例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国内晶圆厂的建设,可以说是轰轰烈烈!

1434亿!全球市场拓展,“挤压”下的中国芯,迎来了新转机

市场与投资都在并进,这种“挤压”关系也会影响本土芯片产业的投资与建设。危与机向来都是并存,期待中国芯的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三星   转机   光刻   底子   产能   集成电路   半导体   中国   本土   芯片   美元   产业   国内   设备   全球   财经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