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被设备限制的中芯还是行动了

中芯国际这是要“死磕”成熟工艺吗?

从拿到“成熟工艺”许可后,中芯传来的动作大多是和28nm方面有关,就在前一段时间公布了去年营收之后,还公布了将会拿出280.9 亿元用作今年的支出,而很大一部分是用在“成熟工艺”的扩产上,剩下的用在先进工艺的研发,尽管说没有公布这其中的比例是多少,但可以看得出,中芯还是发力于这方面了。

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被设备限制的中芯还是行动了

近来有媒体爆料出中芯在深圳开始扩产28nm,而深圳也在积极对接中,另一方面,上海表示将会在今年量产12nm,有媒体分析指出很可能是中芯国际在上海的子公司中芯南方。这两条消息都给国内带来了新的曙光,那么即便是28或是12nm,意味着什么呢?

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被设备限制的中芯还是行动了

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

我们先说12nm的事情。上海前段时间提交了一份推进半导体方面的发展报告,其中就提到将会量产12nm芯片,这家公司很可能就是中芯南方。

成立于2016年的中芯南方拥有大陆第一条FinFET工艺生产线,在去年的时候中芯就获得200亿资金来发展12英寸芯片的项目。

在此之前中芯也表示12nm芯片已经可以实现小批量的试产,与14nm相比功耗上降低了20%,性能提升了10%,业内也对此表示十分看重。

而对于上海来说,如果能够顺利量产12nm,那么至少在2035年实现“东方芯港”这个目标的路上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也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

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被设备限制的中芯还是行动了

那么28nm呢?其实这并不是中芯第一次投产该领域,在去年中芯京城项目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但是中芯在深圳投产28nm,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在今年2月的时候美国《福布斯》周刊专门发表一篇文章,其中就提到中国在高速发展半导体,英特尔前CEO也对此表示,未来能够稳住半导体发展的,或许只是深圳了。

早在2019年的时候深圳就对集成电路做出来规划,不管是政府的重视还是提前的布局,甚至是说市场的庞大,深圳都是做得很到位。但是在设计方面比较强的同时,制造环节却不给力,而中芯的到来,可以说是刺激了当地的发展,补齐了短板,完善全产业链的均衡发展。

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被设备限制的中芯还是行动了

缺设备的中芯,该放弃幻想了!

国内如果说谁能扛起今后中国芯的大旗,那么中芯应该是首选吧。

但当下不单单是深圳在制造环节比较薄弱,整个国内半导体都是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设备。一条产业线超过9成的设备都是进口的,想要实现国产替代又很难,因为“一代技术一代设备”的配置,使得你就算是想换国产设备,都比较难,因为需要你重新从国产设备的角度出发研发技术,但是国内等不起这个时间。

而机会就在于,当下全球缺芯,这给国产替代提供了不小的机会,甚至一些企业表示“你有我就要”,可以说这是挑战,但也是个机会!

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被设备限制的中芯还是行动了

中微半导体的创始人尹志尧就曾说过,集成电路是个集大成的活,需要合作,理应避免单打独斗,而当下的上海、深圳的做法其实也已经应征了这句话。

国内又何止这两个地方在积极发展呢?诸如北京、大连、成都都在不同的环节发力,国内是多股力量在推行中国芯的发展,未来是可期的!

一个是12nm,一个是28nm,被设备限制的中芯还是行动了

很多人会说那现在中芯还是一个12nm,一个是28nm,这也不是先进工艺啊,和台积电、三星还是不能相比。但是要知道我们的基础在于哪,而且市场上就像胡伟武讲的那样,很多应用可以用14/28nm给解决,我们要做的就是稳住脚跟,才能更好奋起直追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三星   福布斯   设备   量产   深圳   产业链   集成电路   上海   半导体   芯片   环节   成熟   工艺   机会   国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