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在职场中,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案件屡见不鲜。主要是因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改变劳动报酬、延长劳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劳动安全与卫生环境差、未买社保、擅自调岗、绩效考核与奖惩不合理等等原因引起。这种问题受到广大打工朋友的热烈关注。

那么,什么是劳动争议呢?它有什么特点与别的事件相区别?处理劳动争议有什么法律依据呢?用什么方法去处理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几个疑问,我从以下七个方面逐一进行简要的分析阐述。让大家看后心中的雾霭一扫而空,学会这些对于处理职场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很有帮助。

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一,正确了解劳动争议的定义

要正确地运用劳动争议这个词,就得正确了解它的概念。不能把不属于劳动争议的事情与之混为一谈。理解和掌握它的定义,重点把握住它是劳动纠纷,是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而不是发生在劳动者之间,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没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国家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争议事件。

因此,员工与领导之间发生的纠纷,不能代表劳动纠纷,或者说,不属于劳动争议。

二,劳动争议区别于其它事件的特征

劳动争议有别于其它事件,其具有的独特特征有以下三点:

一是,当事人是特别的,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换句话,用人单位是劳动者的工作单位,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员工;

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是存在劳动关系的,或者说它们保持着劳动关系;

三是,劳动争议的内容必须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相关。

因此,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的事件才能称之为劳动争议事件; 反之,没有这些明显特征的不能作为劳动争议事件。

三、劳动争议的内容包括范围

要正确理解与运用劳动争议,就要明确劳动争议一般包括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工作与休息时间、劳动安全与卫生环境、社保、员工福利、职业培训、奖惩、劳动就业等。

四、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方法

劳动争议虽然经常发生,但这类纠纷事件是发生率比较高的在职场。因此,了解并掌握解决劳动争议的基本方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为朋友提供好的建议和帮助。

那么,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介绍四种最基本的方法:

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1.协商解决

这是《劳动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除了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外,还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明确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第三方共同参与协商。

协商解决劳动争议是一种比较简单和有效的处理方法。一般在发生劳动争议之初,基本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通过约见或面谈的方式双方进行协商。协商达成一致的要签订书面的和解协议。如果5日内另一方不回复的,可视为不愿协商。

2.申请调解

企业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如果企业设立有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那么,可以先向其申请调解。申请方式可以是口头或书面形式。调解委员会一般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结束。如果达成调解的,企业调解委员会将制作调解协议书。

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调解不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当事人如果不愿意调解,可以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3.申请仲裁

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争议事件经调解未达成一致,或者不愿调解,那么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特别注意,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1年,超过该时效期,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将不予受理,这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

当然,也不用担心,仲裁时效期间是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已的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计算的。

另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也规定了一些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比如,当事人通过协商、申请调解、投诉、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向另一方当事人争取权利的情形。

关于申请劳动仲裁的裁决时间,仲裁法有规定一般是自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45天内结束。案情复杂的需要延期的会通知当事人,最多延长不超过15天。

值得提醒的是,申请劳动仲裁是不收费的。经费由国家财政补贴。

4.提起诉讼

当事人对仲裁机构的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15天内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另一种情况是,另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调解书、仲裁决定书规定的义务,这种情况当事人仍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由于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所以,在提起司法诉讼时,如果未经仲裁,法院是不受理的。

五、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

其实,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是相通的。也就是说,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也是按照以下程序来办理的:

首先是,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自愿协商解决;

其次是,协商不成或不愿协商,申请调解组织调解;

再次是,如果不愿意调解,或调解不服的,可申请劳动仲裁;

然后是,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是两审终审制,对法院终审判决结果拒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比如说,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离职补偿金或赔偿金、工伤医疗费的,劳动者就可以持判决书或终仲决定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六、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

劳动争议处理的机构分为三个层级:

1.调解机构

调解机构一般包括:企业调解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乡镇府设置的调解办等。

2.劳动仲裁机构

劳动仲裁机构,这个主要是国家设立的,代表国家行使仲裁权的机构,一般都是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设置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3.人民法院

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是由各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依法《民事诉讼法》进行审理。

七、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法律依据

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法律依据,主要涉及到以下几部法律法规,分别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人民调解委员会组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四)》等。

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处理方法与程序

总之,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都应依法履行各自的法律责任。作为弱势群体的打工一族,要正确运用劳动争议处理的相关知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我是兰强群玲,交流职场经验,分享职场干货,分享社保医保知识,分享职场应试教育经验,解读相关政策法规。欢迎关注、点赞、分享与转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仲裁法   员工   发生   程序   方法   劳动人事   时效   劳动者   人民法院   当事人   案件   纠纷   法院   事件   机构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