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华:倾尽财力,皓首穷经,耗费31年只为写好一本经济史书

很多人没有听说过黄天华,这点可以理解,毕竟他不是什么娱乐明星,也不是什么企业家、政坛新秀,而只是一位普通的学者而已,他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和经济学院的教授,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他这一辈子最大的贡献便是付出了31年的心血,写出了中国人自己的中国财政制度史。在当前这个浮躁捞金的时代能够把自己的心定下来,专注于学问研究,力图填补中国财政史研究空白的学者实在是太少见了,因为这条路过于艰难,很多学者半路就改行了,像黄天华这样为了兑现对老师的一句承诺,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坚持把中国财政制度从今写出来的真是寥寥无几。他是一个真正的、纯粹的、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尊敬的学者。

黄天华:倾尽财力,皓首穷经,耗费31年只为写好一本经济史书

1982年在中央财经大学读研究生的黄天华师从东北财经的博导马大英。他从老师的口里得知,居然中国自己的政财政制度史研究已经落后于西方。最可怕的是,研究中国财政史的史料大多都躺在西方国家各类图书馆、档案馆中。气血方刚的黄天华当即向老师表态,他哪怕头破血流倾家荡产,也要把中国人自己写的财政制度史给搞出来。为了兑现这一承诺,黄天华付出了31年的时间,写出了中国税收制度史和中国财政制度史两本书,前者已经出版,一出版就好评不断,获得了上海2008年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并成为了十一五规划的大学生本科教材。黄天华用31年诠释了什么叫中国学人的一诺千金,背后的辛酸只有他知道。

黄天华:倾尽财力,皓首穷经,耗费31年只为写好一本经济史书


黄天华为了能够获取藏于外国图书馆珍贵的中国史财政史资料,委托了外籍教师帮忙复印,每一张就是5元钱,31年下来,他复印了数十万张来自海外的相关资料,加起来就是不小的一笔数目。他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地的图书馆、资料馆和档案馆,就是为了找到第一手可信的数据资料。为了节省科研经费,很多情况下黄天华只能睡当地的火车站。

黄天华:倾尽财力,皓首穷经,耗费31年只为写好一本经济史书

31年过去了,他的家里包括他女儿的家里,各处都散落着他研究中国财政史的各类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天华还是在有生之年把中国财政制度史这本书给搞出来了。史学研究在这个科技立国的时代显得那么的冷门枯燥无金,但正是因为偏偏有像黄天华这样的执着学人在为之付出辛劳,不计成本,不慕虚荣,才有了当下史学的不断突破,历史这面镜子才会在尘埃落定后更显得光亮清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皓首穷经   中国史   功夫不负有心人   倾家荡产   史学   史书   学人   财力   中国   学者   家里   图书馆   财政   中国人   老师   制度   时代   经济   财经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