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01


前几天一个纪录片,看得我心情很沉重。


长沙,一名3岁多的小男孩,因为不愿意去上课外班,妈妈恼羞成怒,一脚踹在孩子身上。


不料,这一脚刚好踢在孩子的下体,孩子直接被送进了医院。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医生说,他没有碰到过家长对孩子下手这么重的。


这是个虐待孩子的妈妈吗?


我想不是。


在做手术之前,孩子一直在喊着“妈妈、妈妈”。


孩子对妈妈,有着深深的依恋和信任,在恐惧和疼痛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妈妈。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而看到孩子的模样,妈妈在床边不停地抱着他安抚,泪流满面。


悔恨和自责,不可能是假的。


这是一个焦虑到失控的母亲。


她说,自己给孩子报了早教班、英语、平衡木、美术和钢琴等。


3岁多的孩子,贪玩是天性。他无法接受整天坐在教室,晚上还不能好好睡觉。


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找各种理由不想去学,这一切,在妈妈那里行不通。


她说:别人都在学,都在进步,他怎么能找借口呢?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一个只想原地休息,一个拼命往前赶,矛盾总有一天会爆发。


在孩子再一次提出不想去补习之后,紧绷在妈妈脑中的弦,断了。


她愤怒到失去理智,只想着如何惩罚孩子。


那一脚,将孩子活生生踹进了医院。


怒火发泄完了,看着疼得满床打滚的孩子,她的心,也像在油锅上煎熬。


看完这个纪录片,我只有一声叹息。


为什么,那么在乎彼此的人,会互相伤害?


孩子错了吗?


3岁多的孩子,失去玩耍的时间,被塞进一个个补习班。他抵触是很正常的。


家长的出发点错了吗?


也没错。她不想孩子落后,希望他多学点技能,将来的路多一些选择。


问题就出在家长的心态:她太焦虑了。


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她就想逼着孩子上进。全然不管这个年纪,是否能够接受那么多技能。


孩子还未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就先产生了反感。


这样的教育方式如果得不到修正,将来,亲子之间的矛盾只会更大。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


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遵循一定规律的。


在保有天真的年纪,剥夺孩子的快乐,就算学习再好,失去快乐的能力,变得焦躁、紧绷,真的是家长想看到的吗?


每一个焦虑的家长都应该思考,你究竟想要一个学习机器,还是一个快乐的孩子?


02


今年7月,“双减”政策颁布了。


很多家长第一反应,不是松了一口气,而是忧心忡忡。


“别的孩子都在另找渠道弯道超车,我的孩子怎么能放松呢?”


教培机构关门后,儿子的朋友找了家教老师,一对一到家里上课。


除了每天必补习的语文和数学,还有每一天一节钢琴课,专门的作文课,等等。


只是上课地点变了,其余什么都没变。因为暑期,孩子的学习任务更重了。


平时,儿子周末还能约到朋友一起玩,现在,对方连碰头的时间都没了。


调查显示,22.2%的小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小时以上课外辅导。


初中阶段,这个比例上升至32.8%,每周校外补课6个小时以上的学生,比比皆是。


相应的,88.8%的小学生睡眠时间达不到国家标准,有34.2%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孩子背后,都站着焦虑的家长。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学习重要吗?当然重要。


不管在何时何地,知识和学习能力,都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可过度的学习,让孩子产生心理反感,让他们的健康被损耗,孰轻孰重,家长应该很明白。


一朵花有花期,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有分寸,有时节。


循序渐进,才是教育的节奏。


揠苗助长的方式,只会让那些还未尝到学习乐趣的孩子,早早失去了从中获取快乐的能力。


谁不想孩子一生顺遂,谁不想在他们小时候,尽量让他们学会更多技能,今后少走弯路?


可那是他们的人生。


去试错,去摸索适合自己的道路,都是必经过程。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家长的职责,不是替孩子包办,而是让他们自己做决定,必要时给出建议。


教育,不应该是被迫的,强制的。带着疑虑或者抵触学习的孩子,难以从中得到真正的乐趣。


03


育儿,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爸爸应该和妈妈一样,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职责。


作为国内首档亲子野外生存探索秀,《爸爸带你闯一夏》最新一期的节目,孩子们到达了福建东山岛,踏上鱼排,体验最淳朴的渔民生活。


向佐带领的拉拉噜噜家庭带着期待,前往捕蟹地点捕蟹,要想吃到最新鲜的美味,就要自食其力。


夏日领航员向佐,成了孩子们的守护者和陪伴者。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辛勤捕捞的螃蟹煮熟后,小朋友自告奋勇帮向佐剥壳。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打捞过程中,他们意外发现一只河豚。


渔民叔叔教他们如何让河豚变成“气鼓鼓”的状态。


孩子们从一开始的害怕,到跃跃欲试去触碰这个从未见过的生物,还提出自己的思考:河豚有毒,能不能吃?


鼓起勇气去触碰,亲身感受世间万物的神奇之处,这个珍贵的经历,是在课本上体会不到的。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而奥斯卡和母其弥雅带领的汤圆、辰辰家庭,也有了勇敢的尝试。


汤圆想捞一条花鲈,尽管有几次失败的尝试,但在爸爸和母其弥雅的帮助下,最终成功,网住一条六七斤重的花鲈。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海风吹拂,海浪拍打,晃晃悠悠的鱼排上,几个小朋友给鱼喂食。


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鱼儿抢食的过程。


尽管阳光热烈,劳动有些艰辛。可拿着渔民阿姨送来的美味鲍鱼,这种用劳动换来收获的滋味,更能让他们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书中能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


自然无比辽阔,等着孩子们去探险,去体验。


这些自己真正经历的过程,远比在电视上、书本上看,要深刻得多。


而在和爸爸相处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近了。日常生活,往往就是言传身教最好的时机。


陪伴,远远比任何物质上的给予更珍贵。


在节目中,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爸爸教小朋友给蟹剥壳时,说了一句:


“你要自己学着,爸爸总不能帮你剥一辈子蟹。”


是啊,家长无法给孩子保驾护航一辈子,终有一天,我们要放手,看着他们的背影远去。


而在这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稳走好每一步。


即使现在慢一点,稍稍落后,没关系,也不要焦虑。


终有一天,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频率,坚定地走下去。


3岁孩子被妈妈踹进医院,背后原因令人心惊


与其让孩子们埋首书山题海,不如把兴趣还给他们。


与其成为一个焦虑的家长,不如和孩子一起探索趣味学习的方式。


他们的童年,不止分数和考试,更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理解,是给他们人生树立一个标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鱼排   妈妈   孩子   河豚   渔民   汤圆   焦虑   亲子   小朋友   爸爸   家长   技能   过程   原因   能力   医院   快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