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别人,强壮自己,苹果与IBM的故事


20世纪70年代,IBM占据了大型计算机市场的最大份额。大型计算机是一种填满整个房间的巨型机器,能够为企业提供庞大的运算能力。但IBM拒绝研发我们过去所说的“微型计算机”,他们认为这些计算机运算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他们认为,个人计算机在办公室里是不会有立足之地的。

但到1981年,一切都变了。作为个人计算机的拓荒者,康懋达(Commodore)、坦迪(Tandy)和苹果都在企业客户中取得了非常高的销量,看到这些,IBM态度大变。由于现金充裕,IBM能够投入巨额资金研发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他们开出了高得离谱的薪水,到其他同行公司挖走了一些最优秀、最有前途的工程师,苹果也在被他们挖角的企业之列。短短12个月,他们自己的“个人计算机”就问世了。

在IBM加入之前,个人计算机市场上份额最大的是苹果。这意味着,当IBM进入该市场后,苹果的损失最大。听到这一消息,正常的玩家很可能会感到恐慌,但像苹果这样具有开放思维的玩家却恰恰相反。1981年8月,就是IBM的个人计算机首次上市的那个月,苹果在《华尔街日报》上刊登了一整版的广告,标题是“欢迎IBM,真诚地”广告内容将苹果对这一新玩家的看法表达得一清二楚,苹果将其视为值得较量的对手,而非竞争者。

“这是自35年前计算机革命开始以来最激动人心、最重要的市场,欢迎你的加入。”苹果这则广告的开头写道,“将真正的运算力交到个人手中,人们的工作、思考、学习、交流与休闲方式已经在随之改进。在下一个10年中,个人计算机的数量将继续呈指数级、跳跃式的增长。只有通过巨大的努力才能将这项技术推广到全世界,我们期待负责任的对手加入。我们理解你们的付出。因为我们在做的事情是,通过提高个人生产力来增加社会资本。”苹果在这份致新对手的信上这样写道:“欢迎共担这一使命。”苹果正在努力推进一项崇高的事业,IBM的加入也将帮到它。

IBM接受了这一挑战,而且,得益于在商业领域的主导地位,能够利用早已与大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向对方销售新的个人计算机。当时,IBM被亲切地称为“蓝色巨人”,对于所有负责为公司购买个人计算机的采购经理来说,蓝色巨人都是安全且优先的选择。当时流传着一句话:“从来没有人因为采购IBM的产品而被解雇。”IBM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允许其他计算机制造商在自己的产品中“克隆”或使用他们的操作系统。苹果拒绝效仿这一做法。任何想用苹果操作系统的人,都必须购买苹果的产品。由于无法克隆苹果的操作系统,为大众市场自行研发新操作系统的成本又非常高昂,大多数其他计算机制造商都选择向IBM购买操作系统的授权,生产与其操作系统兼容的产品。这一做法也令IBM的个人计算机成为该行业的标准,适用于商界内外。

IBM“帮助”苹果公司把个人计算机变成了每张办公桌上的必需品,以及每个家庭的基本家用电器。但他们为苹果做的还远不止这些。苹果还利用与IBM的对比,更清晰、更有说服力地说出了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代表的是什么。崇高的事业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但公司和产品都是真实存在的。对任何有明确事业感的个人或企业来说,他们本身就可以成为自己无形愿景的有形象征。

这就是伟大的公司苹果和IBM曾经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苹果公司   苹果   强壮   崇高   巨人   份额   个人计算机   对手   成就   操作系统   事业   玩家   故事   广告   财经   市场   产品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