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英格兰有个古老的寓言,说小孩子一定不能说谎,不然随口说出的话,迟早会遭到报应,这当然只是个骗小孩的故事了,信不信读者自行判断吧。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但是这个事在曹操身上就得到了应验,据史料推测,曹操小时候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并没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曹操写过一首诗《善哉行》,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的,“自惜身薄祜,夙残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小时候生活也不怎么好,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从来没有得到过慈母的关爱,也没有得到多少严父的训导。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一方角色缺失,孩子得不到充足的关爱,性格易产生两种缺陷,一是,自卑,嫉妒心强;二是,性格暴躁,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按照这个理论来看曹操的童年,自幼就失去母亲,父亲忙于做官,家中又遭遇变故,根本没有精力来对他悉心教育,虽然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由于缺少亲情关爱,更没有严格管教,自然就成了一个典型的问题少年,于是就形成了放纵、随意、不服约束、调皮捣蛋的性格。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据史书《曹瞒传》中记载,曹操“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专干些偷鸡摸狗、不务正业的事情,这些事情在他的叔叔看来,就不成体统,非常生气,于是就经常到曹操的父亲曹嵩面前告状,曹嵩呢一天工作繁忙,对待曹操的方式简单粗暴,每次他的叔叔来打小报告,曹操就被父亲暴打一顿,这让童年曹操没少吃苦头。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曹操很是不爽,于是想出了一个办法来报复一下自己的叔叔,有一天,他在路上嬉闹,大老远看到自己的叔叔走过来,于是就装着“败面讷口”,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呲牙咧嘴,口吐白沫,叔叔看到后连忙问他怎么了,他说“突然中风了”,他的叔叔一看吓得不行了,赶紧去找曹嵩,曹嵩听到后很着急,急忙把曹操叫过来,这时候曹操完全正常,没有任何异常。曹嵩问:“听你叔叔说你中风了,很严重吗?”曹操这时候一脸茫然的答道:“没有啊,我一直都很好啊。”接着又说“你知道的叔叔一直不喜欢我,所以也不盼着我好。”曹操的计谋居然得逞了,至此之后,他的叔叔再打小报告,曹嵩都不再相信了,曹操从此也少挨了不少打。

由此,我们不得不佩服童年曹操的狡猾、机智。但是曹操怎么也没想到,本来只是随口编个谎言,骗一下自己的叔叔,好像老天偏偏要惩罚他说谎一样,没有中风却要说自己中风,到了中年之后确真的中风了。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曹操小时候的一句谎话,中年后应验,临死都深受其苦

据史书《三国志》记载曹操苦于头风,每次发作心乱目眩,所以招华佗在自己的左右为他保驾,华佗给他施予针灸治疗,常常是随手而愈。曹操此时正值壮年,他头痛的毛病从此开始发作,一直伴随了他20多年,中间时断时续。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读者,《曹瞒传》是曹操成事以后,他的对手孙吴组织一帮文人编写的,虽然记录了一些史实,但是对曹操却充满了不少的诽谤和造谣,被称为抹黑文学的鼻祖。因此,文中故事真实性读者自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谎话   华佗   不成体统   专干   小时候   年后   孙吴   史书   叔叔   这时候   童年   性格   父亲   事情   读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