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距离“双减”提出,过去了近一个月。这一个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线下辅导机构,到线上培训课程,再到上市教育公司,乃至互联网行业龙头,这些企业无一幸免。教培行业损失惨重,不少辅导机构被叫停,教育企业失去了往日吸金狂魔的风范,纷纷走起裁员自保之路。这些教育企业倒了,教育内卷会结束吗?想必各位家长都心知肚明,内卷不会结束,教育压力一直存在。那么,“双减”之后,我们距离真正的减负还有多远呢?我是财经十二辰,专注财经领域,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的教育行业情况。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教培行业,对于中国教育到底有多大影响?

在北京,教育资源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教育竞争激烈程度不比其余城市少。家长为了孩子教育,每年的教育投资在几十万元,包括各项学科辅导班和艺术培训。对于他们来说,孩子的未来是和自己的努力有关。苦谁不能苦教育,穷谁不能穷孩子。从小学择校开始,入学竞争就开始了。上升到初中、高中孩子的升学压力会越来越大。和外界想象不同的是,北京学生不是轻松考清北,只是因为人家父母在教培方面舍得花钱。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就像北京最好中学人大附中的入学名额获取,需要参与课外补习。它的录取比例是多少?3万学生报名,1200人参加复试,最终100人录取。在这些能成功入学人大附中的学生中,能有多少孩子是天才呢?大部分学生都是靠着加小灶获得好的教育机会。而这只是一个地区升学竞争的一个缩影,其余地区的培训热度也是如此。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正是这种教育机构不断宣传,不断补习。造成了教育资源失衡,增加教育内卷,增强父母教育焦虑,也让孩子陷入被“鸡娃”的怪圈。甚至变成:主动要求上补习班,只为不落后于其他同学。教育机构教培行业的兴盛,加大了社会教育差距,也让家长和学生早就习惯了课外培训的形式。在不同地区,补习班的形式和力度不同。在北上广地区,课外培训不只是周末的文化课,还有艺术课。从学科到技能面面俱到。增加孩子学业压力,增加父母财政负担,促进了教培行业融资上市。

“双减”之后,这些教育行业没了遍地黄金的赚钱之道,从新开始。这些教培行业何去何从呢?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在“双减”提出之后,教育行业进行大洗牌。整个市场一片哀嚎,纷纷谋求新出路。从2019年开始,我国的校外教培行业开始走向兴盛期,到了2020年达到了顶峰。其实在这时就已经进行了一轮洗牌,留下来的已经是行业中已具规模,并且被大家信赖的企业。他们涉及的业务从学科培训、境外课程、拍照搜题,到竞赛、素质教育等方面。K12是国内最大的教培市场,融资规模占到整个教育赛道的60%,总额达1410亿元。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融资越来越多,营销也跟上。从短视频、互联网到线下电梯间、公交站,教培广告无处不在。逐渐成为社会焦虑制造机,最终被国家打压。从2020年到2021年8月,全国注销的教培企业有14万家,整个行业中大约有40万家企业。可见教培规模的庞大。但是现在受“双减”影响,接下来倒闭的教培企业会更多,能够留下来的一定是具有规模特色,符合社会要求的幸运儿。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现在国内教培行业在“双减”的实施之下,逐渐走向健康。有人说,这是提前戳破了教培泡沫,实际上没有“双减”,这些公司也会因为融资和营销,不断压缩企业盈利点,逐渐走上负债,直至破产。面对“双减”,行业龙头们不会坐视不管,不过政策突然,来不及反应,造成了大量裁员和关店关企的后果。留给教培管理者的是市场的一地鸡毛。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转型升级,谋求出路

在“双减”要求中,只对义务教育期间的课程学习进行限制,也就是大家所说的K12,并没有对素质教育、艺术培养、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进行限制。这也让突然被袭的教培企业走起仓促转型路。在目前的情况看,新东方、好未来等企业都已经有了转型方向,甚至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可这是真的转型成功了吗?

当然不是,转型太仓促,股市还仍然处于下跌状态。留给公司决策的时间不多,留给公司转型的钱更不多。转型除了需要人之外,更重要的是融资。没有钱,何谈转型。在“双减”后,各教育股大跌,投资者纷纷出走,融资难是教育企业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在筹资完成之后,转型的方向如何确定,有多少时间可以试错,试错成本有多少?公司对转型市场的预估是多少,能够多长时间实现盈利等等,都成为了教培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来不及反应的情况下,各家企业纷纷提出多元化转型布局,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成功的几率或许能够得到保证。不过,就2020年教培企业在各个领域的融资情况来看,转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020年K12市场规模3万亿元,成人教育1.1万亿元,素质教育0.3241万亿元。资本和市场的反应告诉我们,家长和学生真正在意的仅仅是学科培训后成绩和升学率的提升,那些素质教育不能为高考为升学做贡献,不具备市场吸引性。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从现在教培企业转型难题中我们得知,国内教育市场的红火是由教育竞争和升学引起的。“双减”是为了让校内减负,校外也减负实现。这和我们真正实现减负有多远呢?教培行业的没落,会让教育减负吗?

我国的教育形式强调素质教育,通过考试达标和成绩高低,进行择优录取。升学本质就是一场人才筛选,有人被分到高中,有人只能读技校或者进入社会。从根本上说,教育、考试、人才选拔不会因为教培的倒闭而消失,所以教育的内卷也就不会停止。教育内卷不停止,又怎么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实现真正“减负”呢?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好消息是这种整顿可以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如果人才选拔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那么就真正让孩子都在同一起跑线,让教育资源实现相对公平,这样我们也会离真正的教育幸福和减负越来越近。

教培企业倒了,教育内卷还会继续,距离真正减负还有多远?

我是财经十二辰,您对现在教培行业纷纷倒闭是怎么看的呢?您认为现在内卷有所改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企业   补习班   课外   素质教育   北京   融资   学科   家长   距离   规模   孩子   地区   学生   行业   财经   市场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