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今年东方海外国际每股分红4.41美元,美元人民币中间价6.5,折人民币29元,就在去年底,股价在29-46-64三个档位之间震荡,当时涨的很多人吓傻了,各路大V纷纷看空,多空的舆论大战一波接一波,砸盘跑路以及微博黑嘴的大V也是数不胜数,甚至有在最最最低点提示卖出并表示舍己为人的,还有各种看K线投机倒把的大散户,如今看来也都成了笑谈。

为什么成了笑谈,“因为每股分红的金额居然比股价要高”!

对,公司的中期报表利润超过了最近一会计年度末期总市值,这就是真实盈利的恐怖之处,这就是《资本论》描述的基本原理,10%的利润就会活跃起来,那100%呢?

所以说,一定要下定义的话,中远海控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A股基本面最强硬的公司了,而且还带有国家意志,也是过去一年中为数不多的:“非赛道股”且被真实盈利推动上涨10倍的公司。

总有人说,看吧,涨了10倍了,结束了。看来股票市场的巴甫洛夫训练,把这种锚定思维固化在他们的基因里了。原来一只股票涨了10倍,就意味着宣告了死刑?。。。。

一、运价

运价指数上,整体价格震荡上行。


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欧线报出一个运价平台阶段,美线震荡下修,不知何故,实际的美线是上涨的。


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二、运量

美线

LA、LB拥堵环比没有变化。


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奥克兰的拥堵略有缓解,指集装箱泊位。


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纽约的话,集装箱泊位也是满的。


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欧线

荷兰港及外海锚泊的箱船,我想不用多说了。


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三、再谈估值

特别喜欢观察讨论区,你会发现,股价一跌,骂骂咧咧,股价飙涨,YYDS

这说明,绝大部分人在投资中还是被情绪左右的,没有体系和策略,那这场游戏赢面就不大了。

估值的作用是什么?是为了制定交易策略而服务的,以前的文章中我提到过,本人换手率是极低的,没什么事的话,一个季度最少的时候是2次,还是两笔买入,这个行为是由标的物估值引申的交易策略决定的,不是看着K线波动拍脑袋想的,而估值策略这块则是百家争鸣,未来我会展开谈谈就我能力圈内的不同行业企业的估值策略。

回到海控身上,最适合哪种估值?

一是从强周期以及周期弱化的视角看:采用利润高点的PE估值法

什么意思,你自行判断利润最高点,给出心里合适的PE值(参考历史),只要在会计年度结束前到达这个估值,自动卖出》》》不要想未来

对oocl东方海外国际做利润上的统计,港股对oocl历史上的估值是利润顶点的3.9~4.1PE。

这是港股市场给的估值,这个估值包含了什么?

主要港股流动性不足的折价,流动性不足,自然就交易不上去,大户没有足够多基金作为对手盘,没有享受到流动性溢价,那假设我们套用这个东方海外的估值在海控身上,根据目前的预期利润,是不是海控在2021年12月31日前3910~4100亿再结合流动性溢价,是比较这合适的?

回到A股,相比港股有一个20%的流动性溢价,则利润顶点的打底市值应该是在5,000亿往上。

看看月初中远海控的港股,PE1.5倍(当时的收盘价看),如果要按照利润顶点给,是否应该直接涨个2.5倍。哈哈,当然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

二是从公司动态发展的视角看:PB-ROE估值法

也是一直在用的估值,这个用中国神华来类比。

假设利润不增长,公司章程计划60%分红,实际100%分红的神华,A股市场估值是10%~15%ROE对应1.0PB,这是资产负债率极低且没有财务风险的情况下。

假设公平对待中远海控,不出意外的话,今年ROE恐怕达到150%,怎么说?

难道市场得给到15PB,那现在股价起码要再涨三倍,这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市场。

个人认为用PB-ROE估值是靠谱的,起码它是安全的,也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去滚动操作的一个方式,尽管我不支持频繁交易,但PB-ROE估值,是可以滚动去对公司进行更新的。

比如说一季度报出来,这个时候对去年12月的数据进行更新并重新估值,则一季度到二季度之间公司价值就有一个保守范围了,范围内是持股、还是加减仓操作,就有对应策略了。


四、兵棋推演

说说疫情下的未来(某种可能性)

可预见的未来,国外疫情有加重趋势,尽管疫苗开始普及,并不能保证百分百防御,同时一旦毒株进化,疫苗失效的可能性上升。

往后看三五年,谁也说不好,目前看来国内的体制算是对抗病毒卓有成效的,预期其他国家将会疫情反复,那么集运的行政成本仍旧居高不下,而且这里相比过去有所不同,不再是大规模集装箱船的需求,而是从中国出发的“有效运力”需求,以及对欧美基础设施建设瓶颈的突破。

援引

这十年的投资不足不仅仅是在船舶方面,它也延伸到了陆上运力。


2010年代,世界大部分地区,特别是经合组织国家,对港口、铁路连接和其他联运能力的投资严重不足。


虽然亚洲港口的平均效率较高,但欧洲和北美的大多数港口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预算的 "遗留问题",以及有组织的工会对自动化升级的强烈反对,导致货运处理技术落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以最大能力运行的全球系统,而瓶颈问题继续抬头。


我们已经度过了所谓的 "临时"干扰水平,导致我们看到的现状已经几乎不是 COVID-19 的爆发本身影响,而是由于全球基础设施系统正在全力运行,却仍然无法赶上消费者需求和库存补充水平。


中远海控的价值逻辑分析!建议收藏加关注


绿色点面代表密密麻麻的船只,我想引发的思考在于,相对于基础设施,目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船舶早已将大陆架围的水泄不通,是该轮到欧美搞搞大基建了,另外,外贸人也要注意,未来的话因为外国箱船处理能力有限,想要准时准点准位置大批量送货,难(针对发达国家)。

附上今早关于姜明研报的讨论:

这篇研报直击逻辑要害,不论疫情改善还是缓解还是反弹爆发,都印证了高行政成本致使运价高企的逻辑,同时此次航运大势为紧平衡,无关大批量的船舶供给,事关码头拥堵,避免了未来或有的恶性竞争。

首先,船上如果有其它疫区的转运货物,排队检测一样要做;

其次,码头若有之前其它疫区排队检测的人、货、船舶,码头运转效率还是无法恢复;

再次,2021年全球部分港口都出现疫情突发现象,操作效率都会随之出现大幅下降,这种状况难免不在2022年个别出现;


最后,我国对于疫情的管控和问责是颇为严格的,码头作为一线监管场景,领导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结论是个别区域的疫情缓解,是无法改变全球集运供需矛盾的,2022年运费大概率维持高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远海   运价   溢价   疫情   流动性   顶点   股价   港口   码头   船舶   逻辑   利润   策略   价值   未来   建议   收藏   全球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