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洲合作空间是硬的,意识形态分歧是软的,嗓门不代表行动

据媒体报道,正在出席七国集团(G7)峰会的德国总理默克尔11日表示,G7国家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与各国展开合作。她强调,在这些领域“如果撇开中国”则将永远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中国欧洲合作空间是硬的,意识形态分歧是软的,嗓门不代表行动


其实默克尔的态度一如既往,这从根本上是因为德国将中国更多视为机会。事实上这点不难理解,中国与欧洲相距甚远,谁会相信解放军有朝一日会占领巴黎柏林?抑或中国与德国、法国爆发领土纠纷?这根本不可能。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则给欧洲带来了一个可以分享的庞大市场,还可以压低欧洲的工业制成品、日常需求的价格,而且至少在目前来说,欧洲大部分支柱产业与中国并不存在竞争关系。

中国欧洲合作空间是硬的,意识形态分歧是软的,嗓门不代表行动

因此,中国与欧洲合作,经济上是绝对硬指标,而政治上其实也根本没有不可弥合的分歧。严格地说,中欧之间除了意识形态以外基本上没有致命分歧,而意识形态单独作用的议题则不会诱发整体的对抗,至多停留在表面的言论上。

也正是这种结构,中国也敢于直接反击制裁欧洲几个反华人物,因为硬的合作结构在,欧洲人自然而然会在恰当的时机寻求冷却和妥协,我们不必着急。

中国欧洲合作空间是硬的,意识形态分歧是软的,嗓门不代表行动

中欧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美国。美国很显然不愿意看到中欧之间这种澎湃的合作可能性,这会破坏美国的霸权地位,影响美国对欧洲的控制力和对中国崛起的控制力。美国主要使用的就是意识形态权力,因为这在同盟体系的角度来看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完全可以嵌套在冷战的历史记忆上。对于美国而言,此时发动欧洲参与对中国的舆论战,关键还是在于一方面压制中国,另一方面则至少分化欧洲的集体行动能力。

美国有两件有力武器。第一件有力的武器是东欧,特别是对于俄罗斯长期抱有恐惧心态的波罗的海国家和一部分前华约国家,他们不仅在意识形态上很保守,同时还在大量的场合下需要依赖美国去平衡西欧经济霸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很大一部分都同时反俄和反华。第二件则是欧洲普遍的民主制,美国只要设置了议题,很多时候反对派就会自行跳出来利用这一议题攻击与中国合作的执政集团,这点在捷克、匈牙利身上也体现得比较明显。

中国欧洲合作空间是硬的,意识形态分歧是软的,嗓门不代表行动


也因此,一般而言独立自主能力较强的欧洲大国,以及部分没有意识形态包袱的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态度都会比较客观。比如默克尔,比如佩德罗·桑切斯,比如一直坚挺的希腊、匈牙利等。很多时候,欧洲人说的都是一些话术,他们很清楚根本还是维持一种斗而不破的平衡才能稳定获利。

我们不需要太在乎欧洲人说什么,他们说什么的都有。在中美战略竞争帷幕徐徐拉开的现在,欧洲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是提高了的。中国不必对欧洲一些言论太过在意,他们动机复杂还掺杂不少话术,听其言观其行,行动比嗓门重要。

中国欧洲合作空间是硬的,意识形态分歧是软的,嗓门不代表行动


G7最后很可能会有涉华声明,但我们也应该集中火力反击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对于欧洲我们则静观其变,如果欧洲自己无法做到理性看待中国崛起,那么他们也确实没有资格在以后以更加独立的方式参与国际体系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欧洲   波罗的海   意识形态   分歧   中国   中欧   匈牙利   东欧   控制力   德国   霸权   欧洲人   美国   嗓门   议题   国家   财经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