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2021年7月20日,一场大暴雨打破了河南昔日的宁静,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这场暴雨有多大?按照气象规定: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就是“暴雨”,郑州7月20日仅一小时的降雨量就有201.9毫米,相当于3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雨。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汛情就是命令,国家救援队伍星夜驰援抢险救灾,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和个人捐款捐物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如此,在救援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不少硬核的中国科技力量。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郑州巩义市米河镇在本次暴雨中受灾严重,一度通讯受阻,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在灾区上空执行五到六小时的侦查和中继任务,为受灾民众送去了手机信号。该无人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为应急管理部打造的应急通信国家力量,可定向恢复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针对灾区“三断”情况,通过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暴雨灾情出现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立即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迅速成立应急小组,及时安排高分三号卫星、高分六号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截至7月21日,已完成卫星成像2次,获取灾区有效数据3景,共享历史数据3景,为洪涝监测和灾后评估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持。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高分三号卫星发射于2016年8月10日,是我国首颗分辨率达到1米的C频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卫星。值得注意的是,高分三号卫星不受云雨等天气条件的限制,可全天候、全天时进行观测。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高分六号卫星发射于2018年6月2日,虽然无法达到“穿云破雾”的效果,但可以拍摄到高分辨率云图,为救援行动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除了天上飞的,还有水里游的。云洲“海豚1号”水面救生机器人可以快速、精准航行至落水人员身边,并带其到达安全区域,续航时间30分钟,航速3.6m/s,可在800米范围内遥控,负载能力150公斤。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暴雨倒灌地下交通的后果不堪设想,中国安能救援队采用的“龙吸水”排涝车每小时可排水3000方,该救援车在不用外接电源和电力设施的情况下就能快速排水。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我国互联网产业十分发达,在此次灾情中,充分发挥出了互联网的优势,各大互联网平台火速上线“紧急寻人”、“紧急求助”等服务,帮助受困群众脱险。7月21日9时,K226次列车因暴雨被迫停靠超40小时,断粮断水急需救援,“K226次列车请求紧急救援”迅速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位,受到广泛关注。相关部门收到信息后立即组织救援,平台上也不断更新着救援动态,直到“K226次列车已获物资补给”的信息登上热搜,才让大家放下心来。

暴雨中的中国科技力量有多硬核?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看到有95后KTV老板免费为灾区村民提供食宿,电影院免费让上千人休息过夜,一实习医生跑出地铁又折返救下十几人,有这样可爱的人,相信河南一定能够挺过去,河南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公网   中国   暴雨   巩义市   无人机   降雨量   灾情   郑州   河南   灾区   精准   次列车   力量   小时   数据   财经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