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1999年前后,国内第一部单元剧式刑侦类型电视剧《警坛风云》播出。

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这部剧卡司惊人,大咖云集,客串演员中还有青涩未红的周迅,以及她当时的男朋友中戏校草贾宏声。

《警坛风云》豆瓣评分8.0,剧本和演员表现都属上乘,可惜当年水花不算大。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警坛风云》中的周迅

眼瞅着变现困难,《警坛风云》制作组干脆把电视剧原班人马兼设定打包转让给了影视制作公司海润。

次年,海润承袭《警坛风云》单元剧模式,重启其原班人马,推出了一部旨在反映公安干警真实生活和工作的刑侦类型电视剧。

电视剧剧名来自《警坛风云》中的“大案六组”,稍改两字,取为《重案六组》。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重案六组》第一部开拍的时候,全剧从主演到龙套,每一个名演员。

饰演郑一民的张潮,他资历比饰演“季洁”的王茜,饰演“大曾”李诚儒都要大一辈儿。

但出演《重案六组》前,张潮已经退居幕后很长一段时间了。

王茜在演《重案六组》之前演了小十年的戏,也没做出什么名堂,李诚儒最早是《西游记》的场务。

80年代末李诚儒下海经商,成了国内最早富起来的那批人。

在寸土寸金的西单,李诚儒有一家大约1000平方米的店面,叫“特别特”。其中光是卖鞋子的地方就有500平方米,那时候百货公司的鞋子卖场也就150平。

商场一天的现金收入就有五六十万,而且90年代初是卖方市场,鞋子衣服的利润可以达到百分之一百到两百。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1991年,李诚儒的财富累积到达了巅峰,开着七八万美金一台的大奔,个人名下光是现金就有1300万美金。

那时候刚刚回国的王中磊,也就从美国带回二三十万美金。

李诚儒说那会儿出入高级场所,电梯里有专门负责按楼层的专员。电梯小姐见他进来,甜甜的叫一声“老总”。他一高兴,小费就给了100美金。

九二到九三年,李诚儒捣腾外汇赔了个底儿朝天。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生之后,李诚儒一摸脑门,琢磨着人活几十年,还是得干点儿自己喜欢的事儿。

他再一琢磨,自己最喜欢的事儿还是演戏,于是就又回到了演艺圈。

“大曾”是李诚儒从业后拿到的第一个主要角色。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90年李诚儒‘特别特’商场开业

李诚儒为了拍《重案六组》,还错过了参演电视剧《大宅门》的机会。

当时郭宝昌筹拍《大宅门》,三叔白颖宇这个角色就想找李诚儒演。

这角色好听两耳朵京剧,李诚儒是世家,不但自己喜欢,也能唱两嗓子。

可惜《大宅门》筹拍的时候李诚儒在拍摄《重案六组》第二部,就这么错过了,后来郭宝昌宣了刘佩琦。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在《重案六组》里饰演“神枪手”江汉的董勇,更早之前是个京剧演员。

电视剧中他还露过两手。

就是在出租屋八人凶杀案的那一集,江汉像大家演示嫌疑人是怎么从自家窗户迈到隔壁出租屋的。

腿一抬,直接过了头顶,当时在现场直接给王茜他们震住了。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90年到千禧年后五年,是国内影视剧环境最宽松,创作氛围最好的时候。

尽管如此,像《重案六组》这样刑侦题材的影视剧,在审查的时候还是十分麻烦。

第一部拍完光是审就审了四遍,地方公安局一遍,地方广电局一遍,公安局一遍,广电总局一遍。

其实为了过审,《重案六组》在内容上还是有所妥协的,相关工作人员也会出于好意为他们提一点儿意见。

比如第一部里大家喝了饮料之后总喜欢把易拉罐一捏,扔到对面的楼顶上。这个情节在审查的时候被工作人员指出不太合适,于是剧组又补拍了剧中郑队开会批评教育大家的那一段。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重案六组》第一部播出后,一炮而红。

海润看准商机,紧锣密鼓的开始了第二部第三部的筹备工作。

第二部光审就审了一年多,好在磕磕绊绊的上映了。结果播出后没多久,广电颁布就颁布了“三大禁令”。

其中一条“以刑事案件为主的涉案剧必须退出黄金档”,直接一刀砍断了《重案六组》的后路。

《重案六组》的剧本还没拍,就直接被广电硬性划分到了“非黄档”的行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凉了”。

一部“非黄档”的剧,没有一个投资商看好,没有一个投资商敢投钱,最后还是饰演女主角的“季洁”自掏腰包,和发行方海润一起咬着后槽牙凑齐的制作费。

拍《重案六组4》的时候王茜接受采访,说因为剧组实在是没钱,一集只能拿出20万的制作费用,20万还不够一个稍微“腕儿”一点儿的演员一集电视剧的片酬,所以《重案六组》从来不走“明星路线”,因为真的是没有钱,老演员张潮(郑一民)肖聪(王勇)郭昊伦(周志斌)从参演到现在,片酬一直没变过。

王茜不光是《重案六组4》的制片人,还是1到4部的编剧之一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一部“非黄档”的,连投资都凑不起来的《重案六组》,居然能称为国内刑侦类影视剧的标杆和传奇。

播放量最多,系列集数突破一百集,4部前后历时超过了十年,观众喜爱度依然居高不下。

《重案六组》片方也从来没有辜负观众的喜欢,从第一部开始,每一位参演的主要演员都要先去基层体验生活。

剧中“六组”的演员们,每一位都在局子里办过案,从小偷小摸到“碎尸案”“藏毒案”,他们都跟着局里的警察到一线事发现场。

有一年张潮去局里体验生活的时候,正好碰上一件性质极其恶劣的“碎尸案”,经过几天的排查终于锁定了嫌疑人,嫌疑人指认现场那天张潮也在,那人盯了他半天,突然情绪十分激动的喊:

大哥!您是《重案六组》那组长!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重案六组》的演员里,还真有真的警察。

在剧中饰演特种兵丁箭的王挺,做演员之前是海南海口新华分局的刑警。

当年他拍摄《重案六组》前去基层体验生活,正好参与了一个藏毒的案件,抓住嫌疑人之后王挺十分娴熟的脱下嫌疑人的皮鞋,把鞋子掰断后取出了藏在里面的小刀片。

(曾经发生过嫌疑人用藏着的小刀片自杀和撬锁事件)

案件处理完后,抓捕队队长盯着王挺看了好一会儿,最后说了一句:“王挺,你要不是被处理过,你以前就干过警察。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以前的电视剧节奏很快,集集都是精华。

编剧功底也扎实,为了《重案六组》系列,王茜家里电视台几乎常年停在中央十二套,看法制相关栏目。

电视剧中很多的故事和情节也是改编自真实发生的社会案件,比如前文提到的“出租屋八女案”案件,就是取自1999年发生于石景山的案件。

这个案子也是我很长一段时间的童年阴影,一直到现在,看到楼间距很近,窗户挨着窗户的楼房还是头皮发麻。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重案六组》从2000年拍到了2012年,坚持产出了136集,最终还是被市场“淘汰”了。

12年轮回间,国内影视剧圈子已经大变样,以前大家凑在一起做一个剧,想的都是怎么能做的更好,怎么样观众会喜欢。

现在圈子里的人凑在一起聊项目,谈的都是怎么融资,怎么找“名人”,怎么利润最大化,观众喜不喜欢,是否具有文化价值和传播价值,已经成为了发行影视剧时被讨论的最少的事情。

其实行业环境的变化,从称呼上就能看出来。

想一想,几十年前,这个圈子叫“文艺圈”,千禧年前后,慢慢变成了“影视圈”,现在直接变成了“娱乐圈”。

行业内从业者,在十几二十年前是“文艺从业者”,后来叫“演员”,现在直接是“艺人”了,“演员”成为了对行业内从业者的一种“褒奖”。

艺人的地位越来越高,收入越来越惊人,待遇越来越好,观众却越来越苦,偶尔看到几部放在十几年前只能算是‘及格’的影视剧,都是一种惊喜。

剧本没人投资,多亏女主自掏腰包咬牙凑齐钱,播后爆红成行业标杆

大家看过《重案六组》吗?

12年4部136集,哪一个案子让你最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宅门   出租屋   体验生活   标杆   业者   嫌疑人   剧中   影视剧   剧本   鞋子   案件   观众   演员   电视剧   风云   喜欢   国内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