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流浪终回国!马首铜像的铸造工艺告诉世人什么叫登峰造极

阔别160年,马首铜像终于回家了!

12月1日上午,“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国家文物局正式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160年流浪终回国!马首铜像的铸造工艺告诉世人什么叫登峰造极

国家文物局供图,李贺 摄

160年流浪终回国!马首铜像的铸造工艺告诉世人什么叫登峰造极

国家文物局供图,李贺 摄

兽首设计融贯中西 纤毛毕现工艺精湛

圆明园铜兽首其设计、督造者郎世宁,本身具有深厚的西洋绘画功底,来到中国后,又仔细研习了中国的绘画技巧,因而,兽首的设计也是融贯中西,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又兼具西方造型艺术特点,看起来非常新奇。

这些兽首,每个高约50厘米,造型写实,铸工精细,面部细微之处均以錾工刻划,清晰逼真。鼻、眼、耳等重点部位,以及鼻上和颈部褶皱,表现得十分细腻,面部绒毛等则是一凿一凿锻打而成。所有兽首的神态都栩栩如生。

马首铜像:失蜡法一体铸造的巅峰之作

就拿此次入藏圆明园的马首来说,回归后曾被送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进行了专业检测,判定其材质为精炼红铜。红铜熔点高流动性差,铸造过程中极易失败,但却赋予了马首深沉厚重的色彩,历经百年风雨而不锈蚀,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特别是失蜡法一体铸造成型的技艺,更是登峰造极。

160年流浪终回国!马首铜像的铸造工艺告诉世人什么叫登峰造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崔剑锋:在之前有专家,就包括我自己,就肉眼观察的话,觉得马首它是分铸的,从脖子,还有嘴,以及这个鬃毛(来看),它应该是分铸以后焊接的,就不算什么高超的技艺,一般的技艺都能达到。但是通过我们X光片观察,发现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因为从X光看的话,没有任何焊接的一个痕迹,它是整体铸造的。就说马嘴、脖子,甚至是鬃毛,很飘逸的鬃毛,都是一次性铸造完成的。这个的话就是一个很令人叹为观止的这么一个工艺现象了。

160年流浪终回国!马首铜像的铸造工艺告诉世人什么叫登峰造极

失蜡法的铸造工艺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用此法铸造的明星文物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国宝曾侯乙尊盘。失蜡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所要铸造的器型,用柔软的蜂蜡分毫不差地雕刻好,再在周围严丝合缝地包裹陶泥,高温烧制后,蜂蜡液化流出,留下带有空腔的陶范,就制成了用来铸造铜器的模具。

160年流浪终回国!马首铜像的铸造工艺告诉世人什么叫登峰造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崔剑锋:用那么大一个蜡模,要在蜡模干掉,彻底干透之前把这个细节,你观察可以看到它那个脸部一点点的,表现脸部汗毛的那个细节,都给它刻划出来,如果想在很短的时间完成这种雕刻的话,那肯定不是一般的工匠能够做得到的。

马首铜像体量大,结构复杂,但就连脖颈处飘逸的鬃毛也是一次成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 崔剑锋:这么写实的这种铸造方式的话,中西合璧才能达到这么逼真,把它称作为中国失蜡法工艺史上的一个高峰,当之无愧的。

目前,十二兽首铜像中已有七尊回归中国,另五尊仍下落不明。


这七尊兽首铜像的回归时间及收藏馆所如下:

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在香港的拍卖会上斥资3300万港币购得虎首、牛首和猴首铜像。这三件圆明园兽首铜像现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3年初,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的下落。经过努力争取,美国藏家同意将猪首转让给该基金。2003年9月,何鸿燊向该基金捐款人民币600余万元将猪首铜像购回。其后转赠保利集团,现由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

2007年,何鸿燊斥资6910万港币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宣布捐赠国家。该兽首铜像将回归原属地,由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现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其余的蛇首、鸡首、狗首、羊首、龙首铜像下落仍不明。2018年12月曾有疑似圆明园龙首铜像现身海外拍卖会,但其真伪仍存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马首   铜像   国家文物局   圆明园   蜂蜡   工艺   红铜   鬃毛   北京大学   登峰造极   北京市   技艺   副院长   中国   世人   收藏   学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