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商业保险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根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未富先老、快速老龄化和超大规模老年人口等,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特殊国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养老保障压力。
事实上,发展壮大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破题养老困局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撑起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商业保险大有可为

顶层设计的加持,让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看来,2021年将成为真正的第三支柱建立和发展元年。

“发展商业养老金融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养老保障的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永达理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伍季认为,在如今背景下,商业保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主力军,将大有可为。

商业养老保险迎发展新机遇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三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不过,当前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不平衡问题仍较为突出。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0》,2019年底,全国社保基金2.1万亿元(去重后);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和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为6.3万亿元;第二支柱企业年金为2.5万亿元,职业年金为0.7万亿元;由于第三支柱税延型养老保险只有几亿元的保费收入,因而忽略不计。

可见,在中国养老金总量构成中,大约3/4来自战略储备基金和第一支柱养老金,第二、第三支柱占比很少。正如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所言,第一支柱“一支独大”,第二支柱是“一块短板”,而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则还是“一棵幼苗”。

然而,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与我国正好相反。以美国为例,美国投资公司协会(ICI)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美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的规模已达到11万亿美元,在美国养老金体系内总规模占比达到34.1%,是美国养老金体系的最大组成部分。

撑起养老保险第三支柱 商业保险大有可为

  日本老龄化程度位居全球第一,厚生劳动省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首次超过361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28.7%,这是日本历史最高纪录,其养老保障体系受到全世界关注。记者了解到,日本第三支柱养老金主要由日本个人储蓄账户(NISA)与个人缴费确定型养老金(iDeCo)两部分组成。NISA方面,日本所有20岁以上居民均可办理,凡是在NISA中的投资所得均能在5年内免其所得税与资本利得税。2014年NISA推出后,仅推出两年时间就达到988万户,金额达到4.86万亿日元。2016年,日本进一步推出少年个人储蓄账户(JuniorNISA),使NISA的覆盖范围扩大至19岁以下未成年人,以鼓励提早开始储蓄。iDeCo方面,其最初覆盖范围则是在职雇员,尤其是公司未提供任何企业养老金计划的中小企业雇员以及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2017年扩大到了公共部门人员以及家庭主妇。

  从激励发展的政策上来看,日本当前对NISA和iDeCo都采取税收优惠与扩大受益范围的激励政策。具体来看,日本对NISA和iDeCo的领取税率设置为0,且iDeCo的投资收益税率为0。在日本资本利得税超过20%的背景下,NISA的投资收益免税账户吸引力凸显,兴业证券分析师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缺口的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保险业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的结构性失衡矛盾。”高伍季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实际上,近几年保险业参与第三支柱体系建设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随着今年1月恒安标准养老保险有限责任公司获批展业,国内的专业养老保险机构已增至9家,其他8家分别是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平安养老、新华养老和大家养老。

同时,保险相关机构也不断加大在养老保险市场的布局。例如,中国平安实施“科技+金融”双轮驱动,引领养老保险市场;新华保险推出“一体两翼”战略,即以寿险为主体,以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为两翼,重点销售养老年金、健康险、医疗险等保障型产品;永达理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则凭借多年销售经验,在2013年引入增额终身寿险推介给保险公司开发销售,至今有30多家寿险公司销售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主力产品。

02

险企如何深耕养老市场

展望未来,面对“十四五”时期的巨大机遇,保险公司该如何深耕养老市场?

“保险公司应转换思维方式,思考在其养老和健康生活中如何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新华保险总裁李全认为,随着低利率时代来临,养老保险产品的竞争将日益激烈,险企真正的出路来自创新、高品质的客户体验以及与客户的紧密联系。未来,可以开发包括养老、意外、特定疾病在内的产品组合,为老年人提供综合、全面、有持续性的保险保障。

经过疫情洗礼,针对中老年人群的保险意识被大量激发,未来寿险产品将迎来巨大的创新机会。高伍季介绍,永达理一直密切关注国家健康、养老、医疗等产业政策,在服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方面创新发展,未来将进一步聚焦老年人群的保障需求,发力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重疾险、健康险等保险产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的保险产品,助力实现“老有所养”目标。

泰康人寿相关人士也表示,以后将继续深耕寿险产业链,做好养老社区,做好保险产品,发挥好保险公司的社会职能。

同时,加快数字化发展,也是商业养老保险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手段的重要方式。“此次疫情加速了客户行为的线上化迁徙,这给线下保险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永达理加大了信息系统建设投入。”高伍季说,未来永达理希望获得与更多保险公司的交互,加强自身的内部研发能力,根据实际业务场景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系统架构。

此外,商业保险在养老财富储备方面也可发挥更大作用。“相对于正在打拼中的年轻人群体,老年人更倾向于享受有品质的安宁生活以及财富传承。”德华安顾人寿总经理殷晓松在采访中表示,德华安顾人寿将深耕银发保险市场,紧跟国家发展养老三支柱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税收递延等利好政策,结合欧洲市场养老年金产品的成功经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综合性的养老保险服务。

“我国居民投资意识上更加关注风险收益平衡,更加青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但居民手中缺乏养老用途和功能的长钱。”高伍季认为,如果将个人财富的一部分投入商业养老保险,在住房、储蓄养老之余增加金融养老产品的选择,将有助于促进养老市场的多元化,有利于做好财富增量与减量管理的合理组合。

加快建设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如何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建设是关键。借鉴先进经验,在税收方面的优惠以及引导养老金合理投资成为重要方向。

  税优方面,在刚过去的“十三五”规划期间,“推出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被多次提及。2018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宣布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不过,这一试点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尽管有税收优惠激励,但受节税力度偏低、只适用于工资收入达到个税起征点的中高收入者和抵扣操作烦琐等因素影响,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遇冷。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份,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亿元,参保人数仅有4.76万人,与养老金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规模相差甚远。业内不少专家建议,尽快扩大试点,或直接推向全国,同时加大税收优惠力度。

  养老金投资方面,自去年开始,监管层持续释放出推动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信号。去年8月,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业内专家普遍认为,随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程的推进,政策层面不断出台相关文件为险资入市“松绑”,以养老金为代表的中长期资金正加速入市。

  与发达国家养老金体系建设对比不难发现,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覆盖面占比极小,且投资范围和比例受限,需要更加积极地挖掘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潜力,并配合相关政策协同推进、综合施策,才能更好地支持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养老保险   利得   支柱   大有可为   年金   养老金   寿险   日本   美国   多层次   保险公司   试点   税收   商业保险   体系   我国   商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