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人是一切的中心

新经济,人是一切的中心


内容来源:2020年11月29日,苇草智酷NO.101期沙龙。

分享嘉宾:周子衡,浙江现代金融数字科技研究院理事长。

: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讲者和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


笔记达人 | 微笑天使

责任编辑 | 君莫笑 审校 | 君莫笑 值班编辑 | 君莫笑


一、从转轨到变轨


在社会经济体系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经济转轨问题。


而之所以变轨,是因为整个大环境的背景和基础发生了改变。转轨是在既有的环境和条件下发生的变化。


1.经济活动的中心


经济活动有三个体系:一是以政府为中心的经济体系,极端一点是国家社会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寿命很短,国家资本主义也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但核心是政府在经济中起到主导与中心的作用。


第二是以企业或市场为核心的经济体系。过去的三、四十年,趋势基本都是从国家为中心转向企业为中心,即政府到市场的转轨,其核心关系是政企关系。


对于转轨还有种说法叫做“自由化”。在80年代西方的经济体系中,撒切尔政府在头两年与工会的对抗中失败了,后来煤炭工人选择罢工,走自由主义的路线,这就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自由化过程。


赋予市场自由,某种意义上也等于赋予企业的自由,企业体系等于市场体系。东西方都存在经济转轨,虽然各有立场,但相当多的理论宣传、意识形态的支持也都基于此。


第三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经济体系。这里的个人指的不是抽象的个人,而是具体的每个人。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个人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中心。


因此,从计划到市场是转轨,自由主义也是转轨,而从企业到个人的私有化过程是变轨。


2.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决策


以往我们认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是财富、产出、增长、发展,而不是决策.但我们做的任何选择、决策都是以经济活动中心。


生产有生产决策,交易有交易决策,这是基本的经济活动。政府的选择是主要的,企业的选择是起到支配地位的。


① 稀缺性是理论假定还是普遍事实?


既有的经济理论原概念是稀缺性,是理论上的假定,不是普遍的事实。这时需要根据当下情况,不断强调事实的情况,已有的经济总要更多的产出。


比如我们会遇到停车没有车位的状况,这就是稀缺性。关于车位,阿里的解决方法是用叫车代替驾车。


由于时代变化,大家对停车位无诉求了。但若这是普遍的事实,我们就要建立有余经济。很显然这并不可能。


只要有需求,就提前先空出来,稀缺性解决了,但会造成了超级浪费的经济体系。


② 供给创造需求?


数字经济主要改变的是需求端,而不是供给端。供给端根本的变化,是经济形态的变化需求。


萨依定律所提到的供给创造需求,即所有的经济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供给来解决。需求可以通过供给来创造,你可以生产更多、更便宜、更个性化、更有科技含量等内容。只要你做到了,就很容易解决需求问题。


但供给创造需求早就在80多年前破产了。


整个经济体系的总动能和前进方向不是供给方向,而是需求方向。社会经济体系的主要矛盾也不在于供给方向,而是需求方向。


经济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是需求问题,供给创造需求的事实早已不存在,但观念仍在。


增长、产出和发展等问题都是通过增量来去解决,其本质都是供给。


③ 需求的本质是人的决策


当最终到具体一个人的决策活动时,你不下单什么都免谈。因此,需求的本质是在人的决策。经济学认为,理性人与稀缺性都是理论上的假定。


④ 谁才是理性人?


经济学在哲学上的起源是功利主义。


欧洲启蒙运动后,人们为了挣脱神权束缚,开始考虑具体的人,并对具体人的功利心进行量化计算。


理性人的假定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律性,且可量化,因此被定义为“理性人”。


但自然人、法人、企业,究竟谁才是理性人?


在理论上并无对企业理性人与个人理性人的阐述。但企业是个人组成并决策的,企业的想法应与个人想法一致。


劳动供给函数是向上弯曲的,即薪资充足,可以选择更多的休闲时间。而生产函数是不会收敛的,只要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入,就有利润就会扩张。


经济学中,早就把劳动的供给和产出分开了。


这就是为什么企业会有“996”、“007”的想法,而个人不会。在马克思的劳资理论中提到,不能存在阶级斗争,而要有妥协的余地。


因此,企业有企业的理性,个人有个人的理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谁的理性处于支配地位。


⑤ 交易成本——科斯的局限性


科斯提出,企业是必要的存在。理论上来看,交易成本与厂商理论紧密联合,实际上是企业的存在节省了交易成本。


经济活动不可能每分每秒触及到每个具体的人。因此,代表方就变为不复杂的企业,这就存在着局限性的问题。


数字经济的到来彻底改变了这个局面,经济活动可以每分每秒触及到每个人,这是亘古未有的事情。由此可见,个人决策会压倒企业的决策。


以往的交易成本都是在有形的柜台上做出的,但物理空间无法做到拥有无数的柜台让几十亿人围绕柜台上做充分的交易,即很难精准触及每个具体的人。而如今是无形的柜台等同于场外市场,可以精准触及到每一个人。


二、机会成本与生命时间


1.大量生产与销售,等于经济浪费?


最终,我们都要回归到具体人的经济学。过去的两、三百年前,大体是产业经济为主。


如今的数字经济产业不是产业,而是经济时代,它代表着整个时代都会发生全方位的变化。


企业考虑的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是产销率。企业之间的流转率,是不考虑消费问题的,直接卖掉就结束。


既有经济中,没到个人环节,大量生产、销售不等于大量消费。但大量生产在大量销售时,就会出现危机。


而危机的周期性是一直发生的,只是频率和次数的问题。所有的经济理论在危机到来时基本失灵,就好像新冠危机来了,很多理论都不管用。


因此,美国的经济学在面临重大经济问题时,都要在经济事实上回溯,问题越大,往后走得就越远,沦为大萧条。


大萧条几乎成为美国经济学的学科了。伯南克是大萧条问题研究的专家,他称大萧条是经济学的圣杯。


但凡所有理论在现实中碰到危机,基本是回到现实与历史、大萧条时代中解释这些问题。


2.数字经济每分每秒触达具体的每个人


每一个人产生了有意义、具体的决策,且为倾向性支持,这已成为基本事实。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进来,时间密度也越来越高。


生产决策考虑生产成本,交易决策考虑交易成本,所有的决策要考虑的是机会成本,而企业也有机会成本。


我曾经因为做一个项目而放弃另一个项目,放弃的原因有三个。第一,钱不够用,财务约束,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严格说企业是没有机会成本的,只有财务约束,个人根本摆脱不了机会成本。比如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企业只有财务约束,所以两碗豆浆可以喝下去,基本机会成本可忽略。


第二,人员组织规模扩张。


第三,法律上对项目进行收购,不可以同时开展多个项目。


3.机会成本的根本约束是生命时间


个人最大的问题是决策约束与机会成本的约束。公司可以拿生产决策和交易决策压制个人,否则公司会延期,而个人不可以,个人的时间节奏已形成节律。


比如公司给员工看电影的福利,有两部电影可以选择,但公司选择直接做两个包场,员工爱看哪部,看哪部。即便员工没有财务约束,但时间约束也是摆着的,因为个人做两个包场是无意义的,串场等于一部电影都没看。


整个经济决策的核心是机会成本,而个人端的机会成本是不能摆脱的决策成本。从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来看,其是不可以摆脱个人的,但最终目的是给个人。


以前,我们不能触达到每一个具体的人,更不能做到每一分、每一秒的触达,只能做相似的、接近的安排,却不是根本的安排。


如今,根本的安排发生了,即从物理环节向数理环境做迁转。


三、空间与时间


1.拥堵是时间现象


在新经济中,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时间问题,而旧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空间问题。


在旧经济中,最明显的是交通拥堵现象,其次是网络拥堵。从根本上看,拥堵是时间现象,解决拥堵在空间上是无解的,但可以缓解。


2.时间如何挣脱空间约束


一位室内设计师给香港的无子夫妇装修28平的公寓,他们的要求是要有卧床、客床、沙发、浴缸、写字台、灶台等。原本这是个无解的题,设计师将沙发、浴缸、客床三合一,灶台与写字台二合一就搞定了设计。


你不可能在家里来人的同时,女主人还泡在浴缸里;也不可能有客人睡在客床上的同时,还有客人坐在沙发上。


当空间无解时,解决主要拥堵问题就需要把时间当作杀猪刀求解。


在既有的经济理论实践中,时间大多情况下是个分母,除一下才能使用。若时间是均值,根本不可能有拥堵。每段时间都是不一样的,且都有很强的相对性。时间是绝对的、外在的,且不是对象。


在金融上,时间都有账期,用利率来算,基本全是均值。但若全是均值时,银行是休息的,证券市场是要关门的,甚至郊区银行是一周休息一天。


因此,时间都是空间派生出来的。


在格林尼治天文台上我们会看得很清楚,所有经线是人为划定的,英国人将南北方向的那条线定为零度经线。零度经线可以在任何地方,而纬线不行,纬线是相对确定的。


新经济,人是一切的中心


由于当年的主权因素变化,导致日界线不是直线,是可随意更改的。


其实,这就是时间的关系。公转和自转也是人为设定的关系,其来源于空间。因此,在三维的物理环境中,一起步就置于次要的辅助地位。若时间进入,就不再是物理环境了。


以往空间的约束很大,数字经济就开始把碎片化的时间拿回来。若我要去王府井百货大楼的柜台上买一把糖,就需要确定周日下午何时、采用何交通工具购买。而如今,我可以夜里两点下单,时间变成连续的,无空间约束。


互联网是无空间约束的。


事实上,远程与远距等于全距,即所有距离都在里面。距离不重要,不需要见面是互联网的核心。其反向是在具体的物理空间环境中的面对面。


在线上,大家只是算时间。如今,我们可以将时间打开,将通话时间变为留言即可。我是我的时间,你是你的时间,我在这时发出信息,你何时接收是你的事。


3.时间是关系


时间是不能生产和交易的,但其反映的是一种关系。以往这种关系在空间中是被锁定的。


它锁定后,机会成本就变得极高。当我们在线下谈恋爱时,会容易出现谈了多年后未成的结局,机会成本就显得很高。


网恋则显得机会成本低点。以往双方都未在网上交流过,只是互相留言,时间是不一样的。若时间是关系,最重要的是在关系中反映的交互时间。以往因有空间因素存在,这种关系是切不开的,或切开成本很高。


若改为线上平台,增加交互时间,大家不需要在空间上同时锁定,关系就完全打开了。


4.完美的经济关系


从交易角度出发,账户处理很容易将交易达成和交易完成这两个环节切开。以往我们需要钱货两清,当面搞定,否则是切不开的。


如果我们需要修自行车,就需要安排时间并找好地方,买卖双方都在场时可以做到切开交易。


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决策,只要单子下得足够多,后面的执行和完成部分就可以拉长。只要切开交易,则交易时间可以跨至两三周。


在以前,我们要想买东西需专门抽个休息日购物,如今两周后就能收到货,这就是交易大爆炸。


首先,交易达成“炸”了。


交易的达成不是在物理环境下完成的,而是在数理环境下完成的。其次,交易的达成不是人对人、面对面,而是账户对账户。


因此,账户的核心功能是决策功能,这也是其第一位功能。


新经济,人是一切的中心


作为个人,我们很容易将账户的决策理解为支付。其实,支付是次要、辅助的,只有数字化的决策迁移到数理环境,支付才必须跟上来,否则决策又会被拉回去。


但当决策能从物理环境迁徙到数理环境,通过互联网进行24小时无缝对接,也就意味着支付同样可以做到。


经济数字化的核心,不是生产和交易的数字化,而是决策的数字化,即摆脱物理环境的约束,尤其是摆脱空间的约束。你是谁,你在哪里都毫无意义,账户对上就可以。


因此,决策是人通过其账户活动在数理环境下完成的。以往的账户体系及其活动运转是由法律和其他规范保障的,而如今是由程序驱动。


曾经我们承担着那么多的成本代价风险,是不存在完美的经济关系的。


而如今,只要你有活动,就要受到物理空间条件的约束。若双方都有一个想法,落实下来后是不能摆脱空间因素的。


因此,没有完美的经济关系,只有接近于完美的方向。但在数理环境和数字技术条件下,有程序驱动做保障,经济关系可以近乎完美。


四、数字经济与账户


1.柜台、平台、账户


既有的经济代表是柜台,而现有的很多经济是网络平台。


平台是个过渡,其带有物理空间的特征,创造虚拟空间。有拥堵,就会有插队、空间上的租金、刷单等垄断事件,这些都是天然存在的。


数字经济能够每分每秒触达到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账户。这个账户不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首先,账户体系与既有的账户体系根本是不同的。既有的账户体系只有一套,即银行账户体系。银行账户体系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


新经济,人是一切的中心


第一,银行账户体系不是决策账户体系。若你是VIP黑卡,可以通过银行定酒店等,这属于特例而不是基本属性。银行账户的存、贷、兑等资金划转才是银行业务,但没有决策性。当这套支付系统各方面都做好时,没有决策场景,就无人会下单。


第二,银行账户体系是一个柜台账户体系,其物理约束很大。银行的前、中、后台、系统、电子银行、IT、科技、会计流程、稽核、外部监管与内审等整个流程的建造,是属于物理性的空间构造。


因此,银行有数字化的功能,但并不彻底。数字账户没有柜台,开户都是远程协作。


若给我你的电话号或邮箱,不需要你的身份信息、ID,也不要求绑定银行,就可以给你开户。


后来有了监管要求,需要进行一对一的绑定才能开户。实际上,多个人开一个户也正常,家庭账户就是这样。


2.银行账户与数字账户


数字账户是“007”,即从早上0点到夜里0点,一周七天不眠不休、废寝忘食。而银行账户不需要如此,且可以提供差异化服务,但无决策权。


银行账户中只有数字——钱,你存的款既是户主的,也是银行的。当你的资产在银行时,银行可以做贷款安排,就好像火锅中的肉被人捞出来吃了一样。


数字账户里就不完全是数字,还有决策等级。任何时间都只有一个主人,没人为其付利息。


数字账户是全时、全距离、全员、全时的,但做支付时是全额的,差额表现的是信用。


因此,数字账户中的支付基础不是信用问题的差额,而是全额。


在物理环境中,转钱最快也要一秒钟,而数字账户系统可以同时记账。只要开启了数字时代,就需要迁徙数字账户系统,这是无法避免的。


3.程序驱动


整个账户体系是程序驱动的。相对以往来说,程序驱动有太多的好处。


第一,退出问题。人的意志与行为是自由的,因此原有的规范系统可以主动退出。若你不做这单生意,就面临违约,会承担刑事责任。但程序上设定你不可以自主退出,应按照程序的设定退出。


账户活动是由程序驱动和保证,账户与人的活动出现差异时,你只能按照程序设定给它下指令。


第二,大大缩减违约部分。有些违法行为,当你做不到且不退出时,也不能为所欲为。当程序设定好时,你同意开户,就可以往下走;你不同意,就没法进入账户系统中。


若我们大量的决策活动都让渡给账户,账户很可能会拟人化。之所以账户不能是人,是因为物是可以用钱来衡量,而人不行。


机动车违章了,交通追责的是车牌(车主账户),而不是驾驶员。房子维修产生的费用是发生在房子身上,而不是个人。


将来,账户一定是拟人化的,这是基本态势。


虽然人死了,账户还活着,可以醒着继续办事。车毁人亡时,车牌还在人却没了,六个月以内车牌可以再补一辆车,而人不行。


五、以人为本的新经济


新经济是以人为本,旧经济是以物为本。


经济学刚到中国时,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国计学。在汉语中,财富虽有抽象的意义,但其很具体。在英语中,Value、wealth总是混合在一起用。


在重商主义时代,商人们根据商业上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认为,只有金银才是财富,其他的都比较虚假。到了重农学派,欧洲的“孔夫子”魁奈站在更高一层追寻财富的来源,发现是土地。


到了亚当•斯密就认为,财富的来源是劳动。到李嘉图时期,基本确定了劳动价值说。到了马克思时期,又出现了剩余价值说。


从思想历程和学术发展来看,财富是一个原概念,不是价值。价值的核心是财富。


从货币角度来看,货币的价值是与其紧密结合的,到后来才被数量给推翻,而数量是个灌水(制造通胀)学说。


数字经济的来源是财富,财富的核心是物。旧经济中,若你要创造更多的产出,产出能够创造需求,所有问题都要从产出与供给方面考量。


新经济是具体到每分每秒的个人决策。


但我们越不过物,物有两块,一块是存量,一块增量。在新经济中,整个经济活动是建立在增量上。


在旧经济中,若将经济活动建立在增量上,则经济的目标和核心是物,即财富,抽象叫价值。


经济活动若以企业为中心,是站不住脚的,对数字经济来讲,人和决策活动都要以产品为中心。


那么,产品要以谁为中心?泥牛入海,不知所云。


物体存在很大的变化,不完全由增量决定,存量也得回来。


你可以生产更新、更好、更有个性、科技含量的产品,这都是增量。人的基因决定了我们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食物,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生理特征。


社会财富就像是人体的储存脂肪一样,属于过多的财富。


在既有的经济活动中,我们可以积累财富到一定程度后实现以物衡量的财务自由。


自由指的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可以不做什么。其核心是自由,而不是物,物只是外在的标准。


以往存量没回来,大家会因安全因素和其他因素堆积过多的财富存量。至少存量是不可能回来作为交易的,二手租赁很难做。以前,若将一万元的家具或20本旧书租出去,是属于夸张、荒谬的事情,而如今都可以做到,存量会回来。


若存量回来了,整个标准就会变化。存量回来解决了所有权的问题。一双鞋的交易也就几次的,但保龄球鞋可以交易200次。


新经济,人是一切的中心


未来,存量的所有权肯定要超越。第一,不用即垃圾、浪费,一定要让它转起来;第二,总要安排所有权让渡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


这是分享经济时代,没有分享,何来共享。


分享,即分时独享,每一个时间段都是独立享用的。共享,是物的概念。一双登山鞋可以由200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穿过,这是物的视角,不是人的视角。鞋子穿在两个人身上是不可能的,需要分时独享。


独享是最简单的事情,但关键是分时。以前我们需要在柜台上进行沟通、挑选,如今还不需要登山鞋就已经提前预定了,甚至可以买卖二手产品。因此,这双鞋子发生的交易次数是有限的。


如今,大量的存量回来,造增量给谁是个根本问题。大量生产、销售、拥有才是大量消费。当我们解决拥堵问题后,消费也会更合理。当预备性的考虑减少,你就不会攀比。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决策数字化,其改变是在需求端的变化。当人们开车,就需要建造停车位。如果交通的效率最高,就是无车可停。一个城市的车辆一定是萎缩的。在数字经济条件下,增量不影响消费,反而会更趋于合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机会成本   存量   账户   新经济   核心   体系   需求   关系   财富   环境   数字   银行   时间   经济   财经   空间   企业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