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脑处理效率减少遗忘?

很多人跟我讲,自己遇到计划或者想法都堆在一起的情况时,特别容易变得焦虑,所有事情都想兼顾,哪个都不想遗漏,可是越是这样想,就越容易乱套,有些重要的内容因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从而导致后续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我们之所以会陷入这种困境,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产生想法和做出行动的执行者,想法是由它产生的,做不做也是由它决定的:


1、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是存在「惰性」的,当我们产生了一个想法,而行动起来会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的大脑会倾向于将这个想法进行抑制,大脑会为了节省精力自己把它扼杀掉,也就是选择性的遗忘;


2、当大脑处于忙碌状态时,一些想法产生后没有得到关注和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产生遗忘;


3、我们的大脑并不具备完美记忆的功能,有些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化,最后彻底的遗忘。


所以你看,从一个想法到付诸实践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有意无意的阻碍,这就需要我们在一个想法产生的时候,尽快给出一个合适的处理方式,来避免遗忘。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运用72小时原则。什么意思呢?就是将时间段进行了一个准确的划分,一般情况下,当一个想法产生的时候,在72小时内,如果我们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处理这个想法,过了72小时之后再去处理这个想法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所以对于任何计划而言,72小时之内都是个有效的时机,那么在72小时之内如何具体操作呢?


回到咱们开头的情况,在一堆杂草中找东西往往最不容易,处理杂乱的信息同理,所以处理想法最先要做的就是:
分类。


在72小时之内,你并不一定是每一个想法都需要采取行动,但也不能任由各种想法搅在一起,让你不能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既影响效率又浪费时间。所以你要每一个想法都给他找一个归宿,这里的归宿可以分为四点:


1、可行类。意味着这个想法是可以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也就是在72小时之内,能找到一个具体的行动来推进这个想法,并且能在72小时之内能执行的。


2、再次提醒类。有一些想法产生的当下,我们可能并不需要立刻短时间内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它,比如说你突然想起下个月是父母的生日,这往往不需要你在72小时之内产生任何的行动,但是需要在特定的时间提醒自己为父母庆祝生日。像是这一类的想法,就需要分到再次提醒的信息类别,防止因为我们大脑的自然遗忘而产生让人困扰的事情。


3、留存类。有一些想法或者计划,你可能在72小时之内没法完成,也没有立即开始行动的条件,但如果它是你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很可能去投入精力的事情,那么请你把这个想法记录下来留存起来。比如说你想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来一次长途旅行,这些想法在短时间内可能没有条件去实现,但是请不要丢弃它,把它们保留在一个地方,这样方便你以后每隔一周或者更长的时间去再次回顾一下,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你就可以去推进实施了。


4、放弃类。有些时候我们的大脑会被大量的想法充斥,就是因为什么都要抓而不懂得放弃,放弃其实也是一种归宿。有一些想法在出现之后,你发现是存在错误的,是欠考虑的,那么你就要在 72 小时之内做出放弃的决定,那这个决定其实也很重要,你的某些想法虽然最终没有付诸实践,但是帮助你省了大量的时间。


最后有一点提醒大家,一个想法的出现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不管何时何地都有可能,你有时候是没有办法立刻去把每一个想法都处理掉的,所以你应该要配合一些类似手机便签之类可以速记和留痕的工具,把每一个想法先记下来,然后再逐一的去处理、落实,这样才能最大化的避免遗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大脑   付诸实践   归宿   之内   精力   想法   效率   事情   父母   条件   记忆   生日   小时   情况   时间   计划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