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上世纪50年代,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为了争夺世界霸主的位置。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上可谓是不计成本,不计后果的研制了一系列极其超前,威慑力极强的新型武器装备。特别核武器的发展上,美苏在不到15年的时间内核弹头就生产上了上万枚,洲际导弹上千枚,发展速度超过任何一个时期。与此同时,为了让这些核弹头能够威慑到对方的本土上,光有运载火箭还不够。还要进行多元化发展,以轰炸机来进行投放,相较于固定的导弹,轰炸机的威慑性更具灵活性。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苏联空军的图22“眼罩”超音速轰炸机

为此,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分别提出了一系列威慑力超前的轰炸机项目。而且它们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在那个防空导弹不成熟的年代,超音速轰炸机可以轻松实现突防。50年代末期,超音速轰炸机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如苏联的M50“野蛮人”和图-22“眼罩”两型超音速轰炸机,它们是苏联空军最早的两款超音速轰炸机,其中图-22改进的图-22M“逆火”系列超音速轰炸机,至今依旧在俄罗斯空军服役。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美国空军的B-58"盗贼"超音速轰炸机

而美国更是在1956年11月11日就首飞了世界上第一型超音速轰炸机B-58"盗贼"。虽然比苏联早,但苏联也不甘落后,更是在1959年一口气首飞了两款超音速轰炸机,同年9月7日图-22“眼罩”轰炸机首飞成功,10月27日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接连首飞,时间仅仅相距50天。其中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对图-22“眼罩”轰炸机倒是挺熟悉,图-22“眼罩”轰炸机是苏联空军史上的第一架超音速轰炸机,同时也是苏联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轰炸机之一。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在莫尼诺空军航空博物馆内的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

M-50“野蛮人”则是苏联空军的第二款超音速轰炸机,在当时它的设计参数比图-22“眼罩”更为超前,不管是航程,还是最大起飞重量,在当时也是惊人的。不过它并没有服役苏联空军,仅仅制造一架就退出历史舞台。设计指标尽管能够实现超音速飞行,但到了项目终止,它也没能实现超音速飞行,后续的改进型M52也没能实现。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进行空中飞行的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同伴飞的米格-21比要大得多

可以说,M-50轰炸机是“名副其实”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也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型“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它在航程以及起飞重量上,对比美国的B-58“盗贼”和图-22“眼罩”两型轰炸机优势明显。在今天看来,B-58“盗贼”和图-22“眼罩”轰炸机更像是战术轰炸机或者远程轰炸机,并算不上战略轰炸机。M-50轰炸机设计的最大航程可以超过80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更是达到了200吨,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载弹量超过30吨。而B-58“盗贼”和图-22“眼罩”轰炸机在当时最大起飞重量都没有超过100吨,航程不到5000公里。所以,从参数上来看,M-50轰炸机已经达到战略轰炸机的水准。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三视图

设计上,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采用了细长机身加大三角翼的设计方案,机身细长更像一个圆柱筒,但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高速飞行,减小飞行阻力。

材料的运用上,为了保证机身机结构的强度,大量使用了钛合金材料,当然这种昂贵材料的使用,成本也是高昂的。

动力上,它配备两具VD-7和两具VD-7F涡轮发动机,一对挂在翼尖,一对在翼下。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成列在莫尼诺空军航空博物馆的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右边为T-4轰炸机

令人失望的飞行,它原本设计的最大飞行速度2马赫,但在1959年10月27日的试飞中,它仅仅飞出了0.99马赫的飞行速度(1212.8千米每小时),无法实现超音速飞行,让苏联高层大失所望。究其原因,除了发动机推力偏弱外,对高速飞行特性缺乏认识导致气动布局不合理也是一大缺陷。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M-50“野蛮人”轰炸机发动机

提出改进,为了实现超音速飞行,不得不在原有的型号上进行改进。为此又有了M52的型号,相较于M50,M52需要加装推力更大的航空发动机,使用Zubets厂的16-17涡轮发动机,并调整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同时在垂直尾翼上又加了第二具水平翼,改掉M50原有设计上的不足,以此来实现超音速飞行,提高飞行速度。不过,这个型号的轰炸机没能实现,一架也没有制造整个研制计划就终止了。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M-50“野蛮人”改进型M52想象图

核动力传闻,在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的研制之初。曾有传闻称,它将采用核动力装置,1958年12月1日的《航空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苏联核试验轰炸机》的文章,声称苏联在自己的核飞机计划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时间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到非常不安。不过后来证实,这只是一场骗局,1961年的苏联空军节M50轰炸机公开亮相后才松了一口气,这只不过是一架普通的飞机而已。

冷战中诞生的M50超音速轰炸机,与图22同年首飞,却早早进博物馆

进行空中飞机的M-50“野蛮人”超音速轰炸机

退出历史舞台,在当时它被认为是成功的,但60年代后,M-50 / 52轰炸机的发展计划,由于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和航天计划的优先考虑,苏联不得不将更多的资金放到洲际导弹的研制和航天活动的开展上,于是M50“野蛮人”轰炸机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成为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轰炸机   超音速   马赫   苏联   洲际导弹   眼罩   航程   美国   盗贼   超前   空军   同年   发动机   博物馆   重量   年代   战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