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预测

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预测

  2020年中国TOD模式政策环境

  2020年9月29日,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和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共同组织编制的《城市轨道TOD综合开发项目通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城市轨道TOD综合开发项目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发布。这是中国首个TOD标准,填补了国内TOD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

  随着中国进入新型城镇化时代,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此背景下,以集约化、复合化和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备受关注。经过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对TOD进行大量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其技术标准和实施导则尚属空白,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等综合开发水平的评定也尚未形成公认的统一标准。因此,此次两项团体标准,对于提高TOD综合项目开发建设水平及服务品质,具有行业引导性;同时,也将为社会各界系统性认知TOD提供有效工具。

  《规范》参照既有标准和规范,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广泛征求各有关方面意见,从项目选址、功能布局、交通接驳、空间塑造、运营管理、信息科技与技术创新六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TOD综合项目规划设计原则、系统控制指标、各要素技术指引;《标准》以公共交通支撑和引导城市发展(TOD)为原则,从项目选址、功能布局、交通接驳、空间塑造、运营管理与技术创新六个方面,对城市轨道站点周边的开发项目进行综合测评。

  本次《标准》和《规范》于2020年7月10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于9月29日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TOD领域团体标准的空白。

  2019年中国TOD模式发展规模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开通轨道交通城市数已达40个,运营总长度超过6736公里,并且共有65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其中63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在实施中,未来,围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TOD发展蓝海规模巨大。

  以目前全国轨交运营里程及累计投入的317座车辆段和停车场估算,约每21公里需要一座轨交车辆基地(即车辆段/停车场,因占地面积较大,是目前TOD项目的主要土地来源),因此,全国在建轨交线路车辆基地需求超过320座。

  当前典型TOD项目建面均值约40万m2,以此推算,全国轨交基地TOD项目的潜在规模约13000万m2,以一二线商品房成交均价估算,约超2.1万亿元。

  2019年中国TOD模式潜在规模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从运营里程来看,轨道交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长三角城市群共有11个城市开通了54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总长达1920公里,占全国的29%,遥遥领先其他地区;紧随其后的为京津冀、珠三角及成渝城市群。四大城市群运营总长约占全国近7成,其对应的TOD项目潜在规模亦较高。

图表 全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

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从城市层面看,以2019年各城市已在实施的轨道交通规划线路规模估算,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四城TOD项目的潜在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成都、广州、南京等强一二线城市,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未来,这些城市TOD发展潜能巨大,将会是房企在TOD蓝海的重点战场。

图表 全国主要城市TOD项目的潜在规模

单位:亿元

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2020年中国房企TOD项目布局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已经有绿城、万科、龙湖、世茂等20多家房企在布局TOD项目,如万科的天空之城系列、绿城的杨柳郡系列,龙湖则有天街系列。近半年来,开发商也没有停下拿地TOD项目的步伐。

图表 2019-2020年房企TOD项目拿地、签约情况

2021-2025年中国TOD模式深度分析预测


来源:观点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年中   里程   模式   图表   中国   轨道交通   布局   深度   来源   规模   交通   标准   城市轨道   项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