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药网于刚书生意气,玩不了商业玩故事?

1药网于刚书生意气,玩不了商业玩故事?

这个B2B的故事,能不能跑通呢?

花朵财经原创




2007年,于刚是戴尔全球采购副总裁,此前曾任亚马逊全球供应链副总裁,刘峻岭是戴尔中国区总裁。两人一同离职创业,尽管在外资管理过上千人,采购与销售都是以亿为单位,但是带着外资和商学院的气息,两人明显对国情缺乏了解,特别不接地气。


在做了四个月的讨论和市场调查后,两人推出了1号店。2008年上线时,为了做推广,于刚做了10万本300页的精美目录册,单个成本11元,然后和员工一起到小区分发。110万元印刷成本的目录册,在投入巨大人力推广之后,总共也没带来几单业务。1号店正式上线当天,总订单21笔,绝大部分还是自家员工下的单。


吃了大亏的于刚和刘峻岭这才明白,这种美式商务推广目录册的做法,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于是改由天涯社区、新浪乐居做推广,终于有了起色。


但随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显现,于刚开始发愁资金不够,2009年到处找投资,到了2010年5月,平安用8000万拿下了1号店80%股权,而此时1号店手中现金并没用完,2011年5月,平安将20%股权以6500万美元转让给沃尔玛,而后再度出让,2012年沃尔玛控股,2015年于刚和刘峻岭出局。


尽管有说于刚曾在美国商学院教过书,但从1号店这个历程看,两人在商业上都颇为书生,不接地气,缺乏实际经验。


这一特点也延续到1药网上。


沃尔玛入主1号店时,受限于不能经营医药的政策,不得不把1号店医药板块剥离出售。于刚和刘峻岭买了下来,理由是,根据美国的经验,有病是打个电话给家庭医生,家庭医生了解一下症状就开药,病人拿着处方到药房取药。所以,看病都可以不去医院,网上就能完成。


带着这个经验和憧憬,两人开始经营壹药网,后改名1药网,主做B2C,即将药送到患者/消费者手上。


雷军说,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1药网恰巧就在风口上,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先是融资900万美金,接着又融资7300万美金,到美股上市前又有10亿左右人民币融资。有钱好办事,于刚和刘峻岭的执行力不错,拿着大笔融资,短时间内做到了B2C医药电商的第一名。


过快的速度也暴露了不少问题,羊城晚报曾专门测试,发现1药网需要处方才能购买的药物,购买时根本没提处方。对于消费者来说,抱怨比较多的还是收货后不满意、退货难、退款难的问题。


更严重的是中国消费者的习惯与美国完全不同,大部分人其实不习惯网上买药,吃药都要先看医生,于刚和刘峻岭憧憬的局面并未出现。


等到更擅长做服务的京东、阿里、腾讯进入医药电商B2C, 1药网很快被抛下。在上市时,1药网还是讲着B2C的故事,2017年,1药网收入为9.60亿元,其中B2C业务是8.62亿元,B2B业务为8689万元。到了2020年第四季度,1药网B2B业务营收为25亿元,占到总营收的93.8%,同期B2C业务营收不到1.7亿元,同比增长3.9%,这还是借着疫情完成的业绩。


如此看来,1药网已经放弃了此前所描绘的大饼,在B2C领域承认败局,几乎是放弃了,而把主要增长放在B2B上。毕竟,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在2C领域经营多年,做医药电商又是高频打低频的玩法,1药网没有任何可能赢。


为了吸引投资者,于刚和刘峻岭转而讲一个SaaS的B2B plus的故事,核心要点是为上游药企提供SaaS系统铺设渠道,为下游药店提供SaaS系统开店,为下游医院医生提供技术支持。在中国52万家药房中,1药网据说覆盖了其中的30多家。


但这个前景真的很美好吗?


首先,下游药店开网店能否比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更便宜?快递服务能否做到京东那么好?最重要的,对于药店来说,流量从哪里来?


其次,对于药企来说,分销渠道和医院渠道,其实都已经经营多年,熟门熟路,说起来是几十万家药房,但合作的就是几十上百家,哪里又需要一个线上分销渠道呢?


最后,对于医生来说,卖药是核心竞争力吗?医生的认可度其实来自医院,而医院很大程度上依赖检查,在医保制度下,药品并没贵多少。而医生在1药网线上问诊卖药,首先认可度不高,其次价格上无医保支持也无竞争优势。


2020年,1药网营收82亿元,同比增长108%,毛利3.66亿元,同比增长121%,全靠B2B来实现增长。然而,即便借着疫情的现实,实现了增长,却未实现盈利。2020年,1药网净亏损3.81亿元。


这说明1药网在B2B里实现增长,主要靠微利来获得客户,想起来也比较自然,药企到药店之间的分销,大部分是熟门熟路了,你的不比原来的渠道更便宜,谁会找你采购呢?


但你如果想提价,客户可能又全跑了。


为了筹钱,1药网子公司耀方科技计划登陆科创板,讲述的是掌握大部分药店后的未来图景,但在价格敏感、经营多年的药店面前,这个图景能否带来更高的利润,还是未知数。当前1药网B2B业务毛利率不到3%。


2020年由于疫情,是医药企业表现最好的一年,很多企业一年所赚的利润,超过此前十年利润的数倍,在这样的条件下,都没能盈利;52万家药店,号称已经掌握了其中30万家,也没能实现盈利。


那这个B2B的故事,能不能跑通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戴尔   熟门熟路   峻岭   阿里   意气   美国   疫情   药房   处方   下游   书生   药店   融资   医生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