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国家对生猪及猪肉价出手了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9日发布了《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 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下称《预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预案》充分发挥政府猪肉储备调节作为关键抓手的重要作用,对生猪及猪肉价格坚持“调高”与“调低”并重,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以价格稳促进供应稳。

价格过高时,将投放储备以保障居民消费需要,推动价格向合理区间回落,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价格过低时,将启动收储以托住市场,为养殖场户吃下“定心丸”,避免生猪产能过度淘汰。


终于!国家对生猪及猪肉价出手了


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已恢复到正常年份的97.6%,有关方面预计今年下半年生猪出栏量有望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产能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有望继续向合理水平回归。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与2015年预案相比,本《预案》对预警指标和区间、储备分类和规模、储备调节机制等核心内容作了修改完善。具体表现在:


一是丰富预警指标

“猪粮比价”指标是直观反映生猪养殖成本收益对比关系的重要指标,广受生猪养殖业关注,《预案》继续沿用了这一指标。与此同时,《预案》增加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和“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两个指标。


二是调整预警区间

《预案》区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和过度上涨两种情形,设立了三级预警区间。其中,根据近年来养殖成本收益变化情况,将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对应的猪粮比价由此前的5.5∶1~5.8∶1提高到7∶1,当猪粮比价处在7∶1~9∶1时不进行预警,为市场自发调整留有充足空间。


三是分类设置储备

《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功能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有效“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完善工作机制

《预案》对本轮猪肉市场调控工作中创新采取的部门会商机制予以巩固,将能够有效提升部门沟通及决策效率。《预案》结合本轮调控实践经验,对地方政府猪肉储备规模、收储机制等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将能够有效提升央地联动、区域联动合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生猪   猪肉   国家   母猪   比价   产能   区间   预案   出手   机制   指标   规模   政府   价格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